简介:摘要如今,血管性认知障碍(vessel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已成为痴呆的第2大病因,其中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被公认为VCI最常见的病因。临床实践中,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CSVCI)的诊断主要通过神经量表评估、神经影像学等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后得出诊断。近年来,因血液学标志物检测技术愈加成熟。众多学者认为,血液学标志物检测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检测手段,为CSVCI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此早期对CSVCI进行干预。本文主要对近10年CSVCI血液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辅助定位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椎管麻醉的作用,探析其应用于下肢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有90例下肢手术患者,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椎管麻醉,予以对照组(45例)传统体表标志定位,观察组(45例)则接受超声辅助定位,观察指标:穿刺情况、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穿刺针方向调整次数、平均穿刺次数更少,穿刺时间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检验值为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中,超声辅助定位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椎管麻醉的应用可提升麻醉效果与穿刺成功率,使穿刺时间缩短,降低穿刺频率。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共63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将本院同期收治的63例良性肝病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凝血四项指标、凝血四项指标阳性率、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肿瘤标志物水平、凝血指标阳性率、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是在乳腺癌诊断中对ADAM12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价值进行了探析。方法:将到我院进行乳腺癌、乳腺良性疾病治疗的患者及进行健康体检人作为研究对象,数量:90例,并依据实际情况分成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之后对择取的90例样本进行ADAM12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同时详细记录各组ADAM12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各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数据并予以分析。结果:乳腺癌组ADAM12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比较各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发现:联合检测更高(P<0.05)。结论:ADAM12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使疾病的检出率提升,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检验中早期肾损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范围选择自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其中按照患者肾是否受损分为两组,其中肾脏损伤的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肾脏未受到损伤的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300例样本的胱抑素C、血肌酐、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比,两组患者血肌酐指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采用凝血四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的作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共计2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良性肝病患者共计2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比较凝血四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①aPTT、PT、TT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甲胎蛋白( AFP)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诊断过程中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可发挥显著诊断价值,凝血四项指标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可显著提升诊断结果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2020.04-2022.04)来院进行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病患,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A组)与电化学发光法(B组)检验,对比分析结果差异。结果:经实验观察记录与总结,通过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HBsAg、HBeAg、HBeAb的阳性率分别为69.23%、23.08%、23.08%,此三项结果高于A组的55.77%、9.62%、13.46%;HBcAb\HBsAb的检验结果相似。结论:通过对检验对象的两组检验结果报告可知,电化学发光法检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出结果更为准确,具备临床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泼尼龙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对重症脓毒患儿预后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2例重症脓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CBP治疗,观察组41例应用甲泼尼龙联合CBP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血清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D-乳酸、D-二聚体(D-dimer, D-D)及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预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甲泼尼龙联合CBP治疗重症脓毒患儿可有效降低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动脉溶栓前后炎症标志物、血栓-炎症因子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96例,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196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后72 h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功能,并分为功能不良组与功能良好组。其测定溶栓前后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血栓-炎症因子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P-选择素,并分析溶栓前炎症标志物及血栓-炎症因子与溶栓后72 h功能的关系。结果溶栓后两组NLR、PLR均显著低于溶栓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溶栓后两组MCP-1均高于溶栓前,t-PA、sCD40L、P-选择素均低于溶栓前(均P<0.05);且溶栓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据相关性分析,NLR、PLR、MCP-1、t-PA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36,0.264,0.483,0.549,均P<0.05)。功能良好组溶栓前、溶栓后72 h NLR、PLR、MCP-1、t-PA、sCD40L均低于功能不良组;P-选择素高于功能不良组,(t=13.850,18.208,23.636,22.371,59.868,96.646,378.112,141.213,131.160,110.039,10.716,11.108,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前后NLR、PLR、MCP-1、t-PA水平异常是患者的动脉溶栓功能不良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溶栓前NLR、PLR、MCP-1、t-PA、sCD40L、P-选择素水平对预测患者溶栓不良功能结局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前后的炎症标志物、血栓-炎症因子与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常规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腹膜转移转移中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31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据病理诊断分为腹膜转移组29例,非腹膜转移组102例。分别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及自动化血液仪检测分析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以癌胚抗原(CEA)≥5 μg/L、糖类抗原(CA)199≥35 U/L、CA125≥35 U/L定义为阳性,NLR大于其对应截断值定义为阳性。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术前各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与NLR联合检测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预判价值,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131例胃癌患者,其中男92例,女39例。腹膜转移组CA125、NLR阳性率(44.8%、82.8%)高于非腹膜转移组(6.9%、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58、28.854,P<0.05),而两组CEA、CA199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8、0.762,P>0.05)。单独检测时,NLR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AUC面积最大,与CEA、CA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2、2.527,P<0.05)。当NLR与CA125联合检测时AUC面积(89.9%)与NLR(83.8%)、CA125(79.1%)有统计学意义(χ2=1.973、2.042,P<0.05)。结论NLR与CA125联合诊断术前胃癌腹膜转移具有一定预判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指标预先判断儿童卵巢肿瘤良恶性对选择手术方案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166例卵巢占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手术年龄为(6. 03±4. 24)岁;146例为良性肿瘤,作为良性组,手术年龄为(6. 00±4. 22)岁,78. 1 %(114/146)的患儿有临床症状;20例为恶性肿瘤,作为恶性组,手术年龄为(6. 40±3. 67)岁,95. 0%(19/20)的患儿有临床症状。对患儿基本信息、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肿瘤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肿瘤直径和占位性质)、实验室指标、肿瘤良恶性以及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儿均接受了开放或腹腔镜下单纯肿瘤剥除术或肿瘤及同侧卵巢、附件切除术。其中,急诊手术31例,择期手术135例;保留卵巢手术84例,切除患侧卵巢手术82例。①影像学检查提示实质性占位16例[9. 6% (16/166)],囊实性占位87例[52. 4% (87/166)],囊性占位60例[36. 1%(60/166)],另有3例[1. 8%(3/166)]在术前未明确占位性质,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更多地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瘤直径为(7. 25±4. 78)cm,良性组肿瘤最大直径为(6. 34±3. 94) cm,恶性组为(13. 71±5. 40 )cm,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提示肿瘤大小与肿瘤良恶性存在显著相关。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得出影像学肿瘤直径评估恶性肿瘤的阈值为8. 75 cm。在45例肿瘤直径>8. 75 cm的患儿中,恶性18例,良性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另外,未扭转卵巢肿瘤中恶性肿瘤直径也显著大于良性肿瘤,(13. 71±5. 40)cm比(8. 21±13. 5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②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提示恶性肿瘤患儿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糖类抗原125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和(或)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明显上升。③病理诊断提示恶性组病理类型包括未成熟畸胎瘤、卵黄囊瘤、颗粒细胞瘤和无性细胞瘤。良性组病理类型包括成熟畸胎瘤、单纯囊肿、滤泡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黄体囊肿、海绵状血管瘤、间皮包涵囊肿和坏死卵巢。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良性组患儿有66例接受了卵巢切除术,43例患儿存在卵巢扭转且均为良性肿瘤(R=-0. 222,P=0. 002)。结论术前卵巢占位患儿的相关影像学指标、肿瘤标志物对占位的良恶性评估有一定提示。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E)法在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70例HBV感染患者为例,抽取静脉血,分别采取CLIA与ELISE法检测,对比血清标志物指标阳性检出率。结果:CLI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的阳性率高于ELISE法(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