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对策用于自然分娩产妇中的正面意义。方法:自我院妇产科选择8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参考1:1随机分组机制将研究对象划分至A组(40例,依据科室规章制度要求开展常规护理服务)及B组(40例,依据集束化护理概念开展针对性护理服务),并对比2组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机体舒适度。结果:经对比,B组产妇第1、第2及第3产程时间均较A组产妇更短;产后疼痛视觉模拟评估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亦低于A组产妇(P<0.05)。结论:在妇产科推行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而规避胎儿缺氧、产后大出血等棘手问题出现,也利于缓解产妇产后会阴疼痛不适症状,促进其身心状态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管理方案在降低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会阴疼痛和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阴道分娩初产妇460例,按照匹配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0例。其中对照组分娩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管理方案。比较其疼痛状况,会阴损伤程度以及产妇心理情况,统计分娩全程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个月现存疼痛强度量、语言反应、视觉模拟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会阴损伤无裂伤、Ⅰ度损伤度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会阴疼痛和损伤会对阴道分娩初产妇造成严重负面身心健康威胁,系统化管理方案在降低其产后会阴疼痛和损伤的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甲硝唑湿敷与红外线改良灯照射对产后会阴恢复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记录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和REEDA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0.8天(标准差1.7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3天(标准差2.1天)。此外,研究组的平均REEDA评分为2.8分(标准差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分(标准差1.3分)。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在伤口愈合时间和REEDA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结论:甲硝唑湿敷与红外线改良灯照射治疗能够显著加速产后会阴伤口的愈合过程,并且改善了愈合质量。推荐在产后护理中积极采用这些物理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产后会阴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当中,患者接受穿心莲注射液湿热敷及个性化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6年一年当中收治的 64例产后会阴水肿患者为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及护理方案的不同均分成为常规组与新型组,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性质的治疗与护理,新型组患者需要接受穿心莲注射液湿热敷与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临床疗效。结果:新型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患者,双方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后存在差异( P< 0.05)。结论:在产后会阴水肿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中,给予患者穿心莲注射液湿热敷并同时配合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红外线照灯及安尔碘外敷联合应用对产后会阴伤口红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产后会阴伤口红肿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安尔碘外敷治疗,治疗组给予红外线照灯及安尔碘外敷联合应用治疗,每组各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血浆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过评定,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灯及安尔碘外敷在产后会阴伤口红肿的联合应用能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从而提高治疗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应用会阴冷敷垫的产后会阴侧切伤口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对应用会阴冷敷垫的产后会阴侧切伤口患者作为样本来进行研究,选取例数为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处理后这50例患者被划分为两个组别,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会阴冷敷垫的产后会阴侧切伤口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予以干预,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探讨高龄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行APR的72例高龄(≥80岁)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为(81.8±1.8)岁。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3.6%(17/72),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延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洛铂冲洗液、盆底修复、糖尿病和冠心病与高龄患者APR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行盆底修复(OR=0.17, 95% CI为0.04~0.82; P=0.027)和糖尿病(OR=4.32, 95% CI为1.05~17.81; P=0.043)为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APR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保留盆底腹膜,并予以关闭。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也是预防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