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 目的:总结 冠脉造影及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伤口的 渗血情况及相关因素, 收集 我科住院的 10 0例冠脉造影及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及渗血危险因素、发生渗 血的原因、渗 血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 病人渗血一般是在术后的前 5小时 ,由病人和医护人员通过检查穿刺口发现渗血,一般无明显生命体征的变化,有的病人伤口渗血也可能是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引起的出血,渗血原因大多是患者活动过早和患者自身 疾病因素和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或术前教育不充分, 术后观察不到位所致。结论: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减少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 ,认真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术前健康教育 ,使病人及家属能掌握出血的特点 ,严密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和变化,加强术后伤口渗血的观察, 减少术后伤口渗血。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分析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从我院1年以来收治的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样本数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我院深化改革的围手术期护理,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身体状态表现更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341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确定的结节良恶性分为良性组(105个结节)和恶性组(236个结节),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差异,以超声变量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超声造影征象变量中均匀性、环状增强、灌注缺损、峰值强度4个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匀性、灌注缺损、峰值强度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Logit(P)=-4.763+2.181×均匀性+2.747×灌注缺损+4.158×峰值强度,似然比检验χ2=106.437,P<0.001;以该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0.28,P<0.001,95%可信区间(0.942,0.982),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6.87%,特异度为87.62%,准确率为87.10%。结论以不均匀性增强、灌注缺损、低增强3个超声造影征象变量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碧兰糊剂、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碘仿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12月平顶山市口腔医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A组采用碧兰糊剂治疗,B组采用Vitapex糊剂治疗,C组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同时观察三组术后7天急性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三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A、B、C三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95.2%、92.9%、90.5%,三组间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7天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9.5%、35.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三组的远期疗效分别为97.6%、95.2%、92.9%,三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碧兰糊剂、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碘仿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中均有着较高的近远期疗效,但是碧兰糊剂术后急性反应发生率最低,安全性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量化分析视频终端使用时长及屏幕蓝光照度对干眼相关眼表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干预性试验研究。于2018年10─12月招募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非医学专业行政人员15名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依次进入无蓝光2 h、低蓝光2 h、高蓝光2 h、高蓝光4 h等环境进行试验,每次试验间隔2 d,以消除上次试验的影响。每次试验前后行快速干眼评估问卷调查(SPEED)、LipiView眼表干涉仪、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蓝光2 h、高蓝光2 h、高蓝光4 h较无蓝光2 h环境的SPEED评分分别增加2.07、2.13、4.20分(P=0.001,P=0.001,P<0.001);泪膜破裂时间(BUT)分别缩短1.83、0.27、1.99 s(P=0.028,P=0.746,P=0.017)。高蓝光2 h、高蓝光4 h较无蓝光2 h受试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增加0.47、0.43分(P=0.008,P=0.014);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增加0.33、0.30分(P=0.036,P=0.048)。各有蓝光环境间比较,高蓝光4 h较高蓝光2 h环境SPEED评分增加2.07分(P=0.002),较低蓝光2 h环境增加2.13分(P=0.003);高蓝光2 h较低蓝光2 h环境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0.4分(P=0.029)。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频终端相关干眼与屏幕蓝光照度及使用时长有关,降低屏幕蓝光照度可减少角结膜上皮损伤。但即使降低屏幕蓝光照度,持续操作2 h仍可出现泪膜稳定性下降及眼部不适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向IMRT (IP-IMRT)技术下内乳淋巴结放疗(IMNI)能否把正常组织体积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方法回顾性入组2015-2016年间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以IP-IMRT技术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的乳腺癌患者并按比例抽样。在定位CT上对抽样患者全心、患侧肺进行勾画,并在ADAC Pinnacle系统上收集心肺"剂量-体积"参数。结果对67例左侧乳腺癌IMNI患者全心Dmean 2016年低于2015年,分别为(976.65±411.16) cGy和(687.47±134.65) cGy (P=0.008)。样本中2015年心脏Dmean在12、10、8 Gy以上的各占33.3%、33.3%、66.7%,而2016年则各分别占0%、3.8%、11.5%。对65例右侧乳腺癌患者,2016年IMNI组心脏Dmean、V2Gy、V10Gy、V15Gy、V20Gy均较无IMNI组显著增高(均P<0.05)。对于患侧肺,IMNI组Dmean、V10Gy、V20Gy、V30Gy均较无IMNI组有所增高(均P<0.05)。结论IMNI客观上带来一定程度的心肺体积剂量增加,但随着调强放疗实践经验的增加及对心脏剂量限制意义的强化,将心脏剂量增加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6年 8月至 2017年 8月收治的 141例产妇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 ,所有产妇均采用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根据不同的用药剂量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观察组用药量为 5μg,另设两个对照组,对照组Ⅰ用药剂量为 3μg、对照组Ⅱ用药剂量为 7μg,对比三组产妇镇痛效果。结果:三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中, 使用 3 μg舒芬太尼的 对照Ⅰ组,分娩镇痛 起效时间最长、持续时间最短,而使用 7 μg舒芬太尼的 对照Ⅱ组 VAS 评分 最低。 结论:高低剂量 舒芬太尼 均具 有缓解 分娩镇痛的作用,而过低剂量 舒芬太尼起效时间长、持续时间短,而高剂量 舒芬太尼 VAS 评分 低,易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 舒芬太尼度产妇 行分娩镇痛时,要合理选择药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全卷积网络的左侧乳腺癌放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方法,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评估。方法利用全卷积网络实现三维剂量分布预测。首先建立6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库,从库中随机选取10例作为测试集数据,其他50例作为训练集数据;然后,构建U-Net模型,利用该网络在器官结构矩阵和剂量分布矩阵间建立相关模型;最后,利用模型预测测试集病例的剂量分布,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计划结果比较。结果10例测试患者的PTV、患侧肺、心脏、双侧肺、脊髓的剂量平均绝对离差分别为(119.95±9.04)、(214.02±9.04)、(116.23±30.96)、(127.67±69.19)、(37.28±18.66) cGy。处方剂量80%、100%范围计划剂量和预测剂量的Dice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2±0.01和0.92±0.01。处方剂量80%和10%范围内区域3 mm/3%标准的γ通过率分别为0.85±0.03、0.84±0.02。结论利用全卷积网络可实现左侧乳腺癌行VMAT患者的三维剂量分布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实时监测并评估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中的在体剂量变化。方法入组12例宫颈癌患者,使用PerFRACTION™监测其分次间在体剂量。每分次治疗中均采集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图像,进行二维在体剂量验证(γ、DD指数);记录运行日志(Log)文件并进行三维在体剂量验证(γ指数);Pearson法分析患者在体剂量与治疗分次的相关性。结果EPID图像及其对应Log文件共计206组。所有患者三维在体剂量验证γ1%/1mm与治疗分次无关(P>0.05),其中94.66%分次γ1%/1mm的绝对差<1%。所有患者二维在体剂量验证平均DD3%均与治疗分次呈负相关(P<0.05),其中9例患者分次间平均γ3%/3mm>89%,该9例患者有98.57%分次平均γ3%/3mm>93%。另外3例患者分次间平均γ3%/3mm范围为38%~100%,CBCT图像显示这3例患者膀胱体积明显减小(相对变化分别为82.08%、84.41%和73.59%),靶区明显缩退(相对变化分别为38.12%、59.79%和24.46%)。结论宫颈癌放疗中PerFRACTION™结合γ、DD指数可监测治疗分次间加速器机械到位、射野跳数传输的准确性及患者在体剂量变化,可提高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的安全性及质量保证并为患者自适应放疗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RDSR)及关键影像的自动收集,比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在胸部CT检查中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的差别。方法应用Teamplay软件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自动抓取了404例年龄在0~18岁的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并通过CT断面影像计算出水等效直径(WED)及SSDE。应用方差分析比较SSDE等剂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SDE与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的关系。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SSDE平均值为(4.70±3.29)mGy,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1, P<0.01)。SSDE与CTDIvol在1岁至18岁年龄段呈高度线性相关(|r|≥0.92,P<0.01)。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用SSDE进行扫描质量控制,部分年龄段的SSDE水平可以用CTDIvol线性转换而成,转换因子随年龄段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SSDE与CTDIvol差别逐渐减小,因此SSDE比较适合评估未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地高辛联合 β 受体阻滞剂、 ACEI 类、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 方法:纳入 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9 月接收的 92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 组,对照组 46 例采纳 β 受体阻滞剂、 ACEI 类、醛固酮拮抗剂,观察组 46 例采纳地高辛联合 β 受体阻滞剂、 ACEI 类、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分析患者 N 末端脑肽前体水平,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 N 末端脑肽前体水平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7.83% )明显较对照组( 84.78% )更高,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放射性免冲洗胶片(film)和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方法。方法选择7台医用直线加速器(瓦里安、医科达、西门子),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的聚苯乙烯专用模体,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能量6 MV X射线束,按治疗计划对模体实施照射。照射后的TLD和胶片邮寄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测量和估算。结果IAEA要求,对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TLD测量值与TPS计划剂量值的相对偏差应为±7.0%。靶体积结果:5台加速器的的相对偏差在-4.0%~3.4%范围内,符合要求,2台加速器的相对偏差在-7.0%~10.6%范围内,不符合要求。危及器官结果:4台加速器的相对偏差在-5.6%~3.3%范围内,符合要求,3台加速器的相对偏差在-20.8%~11.5%范围内,不符合要求。IAEA要求,二维剂量分布3 mm /3%通过率应≥90%。5台加速器的通过率在91.8%~98.5%范围内,符合要求,2台加速器的通过率分别为45.0%和77.0%,不符合要求。结论用TLD和放射性免冲洗胶片验证调强放射治疗靶体积、危及器官和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方法可行,可推广大范围运用到质量核查中,也可用于医院内部核查。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造影目标穿刺对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983例患者。所有患者超声造影检查提示存在前列腺癌可疑病灶,定义为前列腺内局部早增强、高增强或境界不清的低增强病灶。前列腺穿刺采用超声造影目标穿刺联合12点系统穿刺。以Epstein标准为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比较系统穿刺、超声造影目标穿刺及联合穿刺对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983例患者经超声造影目标穿刺联合12点系统穿刺共诊断为前列腺癌502例,其中临床显著前列腺癌445例,临床非显著前列腺癌57例。系统穿刺、超声造影目标穿刺及联合穿刺的临床显著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36.8%(362/983)、41.9%(412/983)及45.3%(445/983),超声造影目标穿刺及联合穿刺的临床显著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系统穿刺(均P<0.001)。与系统穿刺相比,目标穿刺额外诊断了83例临床显著前列腺癌,包括61例系统穿刺漏诊的病例和22例系统穿刺低估的病例。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可疑病灶,联合应用超声造影目标穿刺与系统穿刺可提高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帧频超声造影(H-CEUS)技术观察浅表淋巴结微循环灌注模式,评价H-CEUS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因怀疑浅表淋巴结异常而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行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39例,对39例浅表淋巴结先后进行H-CEUS、常规帧频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比观察2种造影模式下淋巴结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向心性、离心性、混合性)显示的敏感度,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模式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超声造影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H-CEUS对于浅表淋巴结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的显示敏感度优于CEUS。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87.5%、73.3%、82.1%。H-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92.0%、85.7%和89.7%。H-CEUS与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13。H-CEUS与CEUS对淋巴结性质的鉴别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一致性分别为0.777和0.616。结论H-CEUS可以通过提高造影图像的帧频而获得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对于浅表淋巴结动脉期的微血管构架及动脉期灌注细节显示更清晰直观,可为诊断浅表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超声造影和病理学的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诊断学特征。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2~65岁,1例位于腹壁,1例位于足背,1例位于眼眶,2例位于胸壁,1例位于乳腺。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二维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或不清、边缘光滑的低回声或中等或混合回声肿块,4例呈椭圆形,2例呈圆形;2例回声欠均匀伴液化,4例回声较均匀;4例可见丰富的分支状血流信号,血管阻力较小。超声造影均呈动脉期均匀性或不均匀性高增强,2例病灶增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4例病灶增强范围较常规超声无明显增大,延迟期无明显廓清,呈略高增强。6例均经手术切除,4例可见完整包膜,2例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4例有丰富的血管供应,2例可见坏死液化区,4例质韧,2例质地中等。术后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示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瘤细胞呈梭型,围绕血管生长,呈旋涡状或索状,细胞聚集区与稀疏区交替分布;肿瘤细胞分布不均,间质内见粗细不等红染的胶原纤维及丰富树枝状薄壁血管;4例核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2例核有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阳性(4/6),B淋巴细胞瘤2(Bcl-2)阳性(5/6),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5/6),CD99阳性(6/6),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4/6),S100阴性(6/6),符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和病理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其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