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肾癌亚型,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随访13个月无复发和转移。该病无显著临床表现,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本病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为主,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晚期仍存在进展可能。

  • 标签: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C缺损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C缺损患者12例。缺损创面大小为1.8 cm×2.7 cm~3.3 cm×5.5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6.7 cm,C缺损形状均大于1/2周径,不超过4/5周径。5例供区直接缝合,7例予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9例未出现血管危象,2例出现远端淤紫,拆除缝线后缓解,3 d后淤紫逐渐褪去,1例手术当晚出现动脉危象,经过处理最终存活良好。所有病例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1.5~27.0个月,平均11.5个月。缝合神经者感觉功能恢复较好,两点分辨觉达8~11 mm;未缝合神经者恢复差,两点分辨觉15~25 mm。8例供区愈合后遗留线性瘢痕,无明显疼痛不适,4例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植皮均成活良好。部分患者早期供区少许麻木感,半年后均好转。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5例,可2例。结论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C缺损,虽然需要吻合血管,但是对供区损伤小、受区外形较满意、功能恢复快,是一种修复此类皮肤缺损良好方法,患者长期随访满意率高。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皮肤缺损 组织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平行放置双侧胆管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镜中心采用改良内镜引流技术(内镜下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平行放置双侧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Bismuth Ⅱ~Ⅳ型)患者共55例,分析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内镜下双侧胆管再干预成功率、支架通畅期和生存时间。结果内镜下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平行放置双侧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为96.4%(53/55),临床成功率为96.2%(51/53),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2%(7/53),支架中位通畅期为9.2个月(95%CI:8.0~10.3个月),双侧胆道系统内镜再干预成功率为92.3%(12/13),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95%CI:4.7~8.8个月)。结论改良双侧金属支架置入法治疗无法手术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是安全和有效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肝门胆管肿瘤 自膨式金属支架 成功率 支架通畅期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超声引导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时,按股神经横截面积用药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拟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髌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20~30 kg/m2,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超声引导下定位股神经,测量股神经横截面积,根据面积注射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起始剂量为0.22 ml/mm2,相邻剂量差值0.02 ml/mm2。阻滞有效标准:神经阻滞30 min内膝关节前面皮肤、小腿内侧面和足背内侧缘皮肤均无痛觉和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为1~3级。若以上神经分布区有1处存在痛觉即认为神经阻滞无效。出现7个有效和无效交替波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法计算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27例患者纳入研究,股神经横截面积(75±5) mm2。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ED50为0.106 ml/mm2,95%可信区间为0.069~0.125 ml/mm2。结论超声引导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时,按股神经横截面积用药ED50为0.106 ml/mm2。

  • 标签: 酰胺类 股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打薄回植联合创面负压引流(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2例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进入本研究,均行自体逆行撕脱皮肤打薄回植手术并于术后采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观察患者创面成活率、成活面积、创面感染情况、回植皮肤性能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50(23.56±3.56)个月,术后有35例患者1期植皮区成活,皮瓣皮肤存活且创面无明显皮肤缺损,积极换药后其创面已愈合良好,不需进行二次手术;7例患者因皮肤大面积缺损术后一期创面出现小面积坏死,经2期手术移植、加强换药后创面愈合良好。26例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达80~95(87.96±3.21)分,22例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达80~96(88.79±3.41)分。无感染、截肢情况。所有患者回植皮肤感觉、弹性、耐压性、耐磨性及颜色等各方面良好,关节活动性良好,未见明显活动受限。结论打薄回植联合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能够明显促进创面与皮片贴敷,有利于将引流液引流出体外,降低创面感染率,提高植皮成活率,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皮肤移植 移植,自体 负压伤口疗法 皮肤撕脱伤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打薄回植联合创面负压引流(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2例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进入本研究,均行自体逆行撕脱皮肤打薄回植手术并于术后采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观察患者创面成活率、成活面积、创面感染情况、回植皮肤性能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50(23.56±3.56)个月,术后有35例患者1期植皮区成活,皮瓣皮肤存活且创面无明显皮肤缺损,积极换药后其创面已愈合良好,不需进行二次手术;7例患者因皮肤大面积缺损术后一期创面出现小面积坏死,经2期手术移植、加强换药后创面愈合良好。26例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达80~95(87.96±3.21)分,22例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达80~96(88.79±3.41)分。无感染、截肢情况。所有患者回植皮肤感觉、弹性、耐压性、耐磨性及颜色等各方面良好,关节活动性良好,未见明显活动受限。结论打薄回植联合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能够明显促进创面与皮片贴敷,有利于将引流液引流出体外,降低创面感染率,提高植皮成活率,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皮肤移植 移植,自体 负压伤口疗法 皮肤撕脱伤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面积烧伤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后巡回护士配合措施对患者手术时间影响效果。方法:抽选出本院收治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大面积烧伤患者均采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巡回护士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另外对比2组患者配合治疗率、心态稳定率、生活自理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大面积烧伤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片愈合时间、全身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配合率、心态稳定率以及生活自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采取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治疗后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加以巡回护士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 巡回护士配合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在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食管黏膜剥离手术,观察组采取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应激水平、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对患者不良应激,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 大面积早期食管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8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麻醉诱导后记录手术开始前最低动脉压,低血压定义为麻醉诱导后动脉压低于60mmHg或动脉压基线水平降低25%以上,根据观察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低压组。结果:血压正常组患者43例,低血压组患者37例,正常组心率频次、平均动脉压优于低血压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可较好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超声测量 麻醉诱导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L"切口在颈胸交界处肿瘤切除术中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8月—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3~76岁。11例患者术前穿刺病理检查:神经来源6例,甲状腺组织来源3例,淋巴组织来源2例。均采用倒"L"切口行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乳糜漏、膈肌麻痹、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单纯应用倒"L"切口切除肿瘤共16例,中转全胸骨劈开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4例。手术时间130~350 min,平均214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36 mL;患者住院时间为3.5~10.0 d,平均7.5d。术后1例患者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1例患者出现单侧膈肌麻痹。所有患者术后肩部及上胸部形态满意,无肢体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无再次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神经源性肿瘤7例,甲状腺来源肿瘤3例,畸胎瘤3例,淋巴瘤3例,支气管源性肿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21例患者随访时间3.0~40.0个月,平均20.3个月。在随访期间,15例患者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6例患者死亡。结论在颈胸交界处肿瘤切除术中,倒"L"切口能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此切口特别适用于瘤体大部分位于颈根部肿瘤。

  • 标签: 肿瘤 颈胸交界处 手术切口
  • 简介:摘要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S)伴梭细胞横纹肌肉瘤分化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80岁男性,考虑胰腺原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瘤体以梭细胞横纹肌肉瘤分化为主,脂肪肉瘤分化不足5%。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主要由两种不同分化成分和形态结构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DM2阳性(脂肪肉瘤区)、p16阳性(肿瘤细胞)、CDK4阳性(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脂肪肉瘤区)、Myogenin阳性(横纹肌肉瘤区)、MyoD1阳性(横纹肌肉瘤区)、结蛋白阳性(横纹肌肉瘤区)、CD99阳性(横纹肌肉瘤区)、Ki-67阳性指数约为25%(脂肪肉瘤区)和50%(横纹肌肉瘤区),CD117、DOG1、CD34、h-caldesmon、平滑肌肌动蛋白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MDM2基因扩增。诊断此类去分化脂肪肉瘤需结合临床资料、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镜治疗近视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配单焦镜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期配戴角膜塑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损伤率(63.33%,19/30)高于对照组(3.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停止配戴角膜塑镜1个月后,角膜上皮损伤率由63.33%(19/30)降低至6.66%(2/30)。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镜对青少年近视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其常见并发症角膜上皮损伤可恢复。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实施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子宫下段横环状压迫缝合手术(TACS),治疗产后出血实际效果。方法:将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内,到医院中实施剖宫产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组后观察组中有患者48例,对照组包含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类型前置胎盘情况。对照组中患者采用“8”字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CS进行治疗。对治疗后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使用时间进行分析和对比,并且对比患者手术后子宫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根据最终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患者手术中各项指标要比对照组更优(P<0.05),并且在治疗后,患者子宫各项指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过程中,应用TACS要比应用传统手术方式效果更好,不仅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比较少,并且手术使用时间比较短,同时患者在手术后子宫各项指标都要更优,说明该手术方法具备比较好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前置胎盘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镜对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临床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验配角膜塑镜并夜戴1年以上,且能够按时随访226名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数据,年龄(10.83±1.56)岁,男95名,女131名。根据戴镜情况及基线屈光参差分为:双眼戴镜低度屈光参差组(A1组,111名,双眼戴镜,1.0 D≤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68±1.66)岁,男50名,女61名;双眼戴镜中高度屈光参差组(A2组,33名,双眼戴镜,双眼SE差值≥ 2.5 D),年龄(11.24±1.38)岁,男10名,女23名;单眼戴镜低度屈光参差组(B1组,38名,单眼戴镜,1.0 D≤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79±1.51)岁,男17名,女21名;单眼戴镜中高度屈光参差组(B2组,44名,单眼戴镜,双眼SE差值≥ 2.5 D),年龄(10.97±1.60)岁,男18名,女26名。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观察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长度、双眼眼轴差值等参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轴变化:戴镜1年后,各组双眼眼轴长度均增加。A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20±0.21)mm及(0.24±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P=0.002);A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04±0.11)mm及(0.17±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5,P<0.001)。B1组高度数眼和低度数眼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14±0.21)mm和(0.39±0.23)mm,B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11±0.14)mm和(0.54±0.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3,-11.643;P均<0.001)。A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增长量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校正R2=0.208,0.237),A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增长量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校正R2=0.169,0.360)。B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变化量与年龄及基线屈光度不存在线性相关(F=0.514,1.205;P=0.602,0.312),B2组眼轴变化量与年龄及基线屈光度不存在线性相关(F=0.841,0.056;P=0.439,0.946)。(2)双眼眼轴差值变化:戴镜1年后,A1、A2、B1、B2各组双眼眼轴差值变化量分别为(-0.04±0.14)mm、(-0.13±0.13)mm、(-0.26±0.24)mm及(-0.43±0.25)mm。双眼戴镜组及单眼戴镜组中高度屈光参差者较低度屈光参差者眼轴差值变化量更大(t=-3.211,-3.180;P=0.002,0.002)。A1、A2及B2组双眼眼轴差值减少量与基线屈光参差量均呈线性相关(校正R2=0.099,0.149,0.230)。B1组双眼眼轴差值减少量与基线屈光参差量不存在线性关系(F=0.014,P=0.908)。结论配戴塑镜能有效延缓近视性屈光参差少年儿童眼轴增长并缩小屈光参差。双眼戴镜者年龄较高者近视控制效果较好。基线屈光参差较大者,屈光参差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眼轴 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三维适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与照射技术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7月-2020年10月)抽取40例收治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开展三维适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与照射技术治疗,应用真空体对体位进行固定处理,应用模拟机、CT来明确中心点,在相关系统下制作强调治疗计划,之后进行治疗摆位、照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治疗效果,发现三维适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与照射技术是显较高,且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改善对直肠、小肠受照剂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三维适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与照射技术应用,对提疗效果、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宫颈癌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摆位 照射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角膜塑镜与低浓度阿托品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轴影响,探讨两种方法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沈阳市第人民医院眼科6-12岁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只眼,等效球镜-1.00D~-4.00D,采取自愿原则分为3组,A组0.01%阿托品组44例(88只眼),等效球镜度数-2.53±1.12D,B组角膜塑镜组40例(80只眼),等效球镜度数-2.81±1.15D,C组框架眼镜36例(72只眼),等效球镜度数-2.61±1.25D。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三组近视儿童眼轴变化情况。结果 角膜塑镜组6个月眼轴增加了0.07±0.13mm,低浓度阿托品组6个月眼轴增加了0.16±0.15mm,框架眼镜组6个月眼轴增加了0.23±0.12mm,三组眼轴变化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0.01%阿托品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适放疗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行三维适放疗治疗8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组患者临床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分为A组(发生放射性肺炎,n=15)和B组(未发生放射性肺炎,n=6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相关物理参数,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三维适放疗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肿瘤体积(>150cm³)、合并慢性肺阻塞疾病、V30(>18%)及等资料差异比较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150cm³、合并慢性肺阻塞疾病、V30>18%等均是三维适放疗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体积>150cm³、合并慢性肺阻塞疾病、V30>18%均与三维适放疗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中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及时对临床治疗方案予以调整优化,以预防或降低患者临床放射性肺炎发生。

  • 标签: [] 三维适形放疗 肺癌 放射性肺炎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