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明代中晚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期,这一时期的小说突出表现了这一时期士人强烈的慕俗心态。其慕俗心态在小说中主要通过“极大热情地关注世俗生活”、“对金钱的向往之情”、“自身原始欲望的下意识满足”等三个方面呈现出来,产生这种慕俗心态的原因主要在于明代中晚期个性思想的张扬和当时尚利与奢侈的社会风气。

  • 标签: 明代 中晚期 小说评论 士人 慕俗心态
  • 简介:"寿贾词"在两宋"寿词"的演变脉络中具有特殊的时代意涵,周密《齐东野语》从旁观者的角度"戏书"贾似道每岁八月征选寿词、品第甲乙的风潮,嘲讽贾相将文艺视为点缀文雅生活、夸饰个人功勋的陪衬。由于贾似道的生平牵系着南宋中晚期的政治史,本文藉由分析"寿贾词"所着意称颂的寿主特质,以此反映贾似道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事迹;此外,文中将分别考稽翁孟寅、吴文英、刘克庄、宋自逊等献贾、寿贾之江湖词客们与贾相交往的概况,讨论投献者如何基于各自的认知立场、创作动机,去诠释贾相的生平行谊,以达成其书写功能和目的;最后,指出贾似道(集团主人)与江湖词客(投赠者)以"奖赏"和"谀颂"作为交换条件时,如同羔雁之具的词作表现,经常罗列繁复的典故而形成夸张的装饰。

  • 标签: 寿词 贾似道 吴文英 刘克庄 江湖文人
  • 简介:弄清郭沫若晚期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的共同主题,是认识两剧思想价值的关键。对此他人无暇论及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两剧揭示的共同主题,可以概括为“歌颂”和“服从”。它们各自又包容若干子项。前者主要献给领袖人物,后者希望人们诉诸行动;前者表现为作家情感的抒发,后者表现为人生哲理的显示。

  • 标签: 郭沫若 晚期史剧 共同主题 歌颂与服从
  • 简介:契诃夫在创作晚期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法设置了不少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的开放式结局,后者通过“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作用于读者,故而其开放式结局实现了作家的文学使命。本文归纳了契诃夫晚期小说的开放式结局,总结了开放式结局的表现,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分析了开放式结局的成因,最后从文学以及社会评价的角度解读开放式结局的意义。

  • 标签: 契诃夫 晚期小说 开放式结局
  • 简介: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晚期风格的生成永远是一个迷人而沉重的话题。而一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家的晚期并非相当于常人的晚年,更像是经过突然降临的寒流而凝结作冰晶的繁花,带给谛观者无限的遐想与沉思。

  • 标签: 死亡意象 晚期 风格 舒伯特 滥觞 艺术家
  • 简介:近年来,书籍的物质文化特性在西方学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书籍怎样被生产出来,是通过人工手抄还是机器印刷,又经过哪些流通环节,书商和消费者在这些环节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读者以何种方式阅读它们,不同的书籍生产制作方式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阅读,这些问题催生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书籍史"。

  • 标签: 生产制作 宇文所安 诗歌写作 印刷文化 孙康宜 文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