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李泽厚在《中国思想史论》中早就说道:“孔子没有把人的情感心理引导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它消融满足在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之中,使构成宗教三要素的观念、情感和仪式统统环绕和沉浸在这一世俗伦理和日常心理的综合统一体中,而不是去建立另外的神学信仰大厦。”
简介:早晨,听闻儿子要开车去保定,我感觉不好。北京到保定,多远啊。于是立刻下楼,挡住车子,要儿子给我下保证,自己一定会注意安全。儿子手把方向盘,一脸无奈的苦笑,照我说的,一字一句地给我作了保证。儿子是1986年出生的,他身上的一切特征,似乎和当下所有“80后”的都差不多,像成熟又像是不成熟。我的驾龄和儿子的差不多,但我开车剐蹭的次数,多的数不清了。
简介:当代康巴摄影界和文学的百花园中,胡德明的摄影和随笔不炫奇,不夸饰,不矫情,不趋时,总是默默地表达着,寓深爱于平易绵密的平面表达和叙事中,风格朴实而不失内在的生命韧性,就像邛都乃至我州九龙、泸定等乡野生长出的生机勃勃的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野花小草。阅读这卷分量厚重的融摄影图片和随笔为一炉的画册,生民众多、炊烟交织、人间情味,在眼前构筑了一个魏紫姚黄、绚丽多姿的精彩世界,这无疑在彝族文化乃至康巴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简介:行超:在四十多年前,有一千七百万知识青年走出了城市、校园、书斋,走向了陌生的田野、草原、山林。可以想象的是,这一举措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一定是关乎命运的重大转折。如今,这场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远去,知青这个特殊称谓也正在渐渐被人们遗忘。
简介:"80后"批评家周明全以"跨界"与"在场"的方式,一方面有针对性与有选择性地开掘了在文坛活跃的"80后"批评家,另一方面另辟蹊径地勾勒出了正在崛起的一代批评家文学批评的图景。他在"80后"批评家的开掘与推介中,引入了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维度,更进一步在"绝境突围"的判断中构造出了"80后"批评家群体"枪"与"玫瑰"并置的主要特征,其中隐含的方法论意义,更加值得关注与重视。
文化批判视角下的家庭暴力书写——评王季明的中篇小说《夫妻》
潜伏于文学内核的文学探子——我所认识的青年批评家周明全
火把是一种高度──读胡德明散文画卷《欢乐的彝族火把节》
那是“我们”共同的一段生命——与陆天明、王松谈知青文学
“80后”批评家群体展示的方法与意义——论周明全《“80后”批评家的枪和玫瑰》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