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五氯酚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中的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五氯酚暴露浓度的增大,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暴露时间为0.5h,转化酶升高率达到最大值49.3%;暴露15h后转化酶活性开始呈现降低态势,实验最大暴露时间25h时降低率达到76.8%。脱氢酶活性则大多呈现降低趋势,在暴露0.5h时其酶活性随五氯酚浓度变化呈明显负相关,酶活性降低率为52%,之后脱氢酶活性被抑制情况呈现平缓趋势。综合生理生化反应指标的敏感度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进行评价,五氯酚对转化酶影响幅度大且分析精密度高,而脱氢酶响应快,可作为急性毒性应激敏感指标。
简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以“普高生”为对象进行设计,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生源高职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产生如课程设置重复、教学制度僵化、教学内容老化、培养目标错位等问题,导致教学效能较低。研究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结构化问卷调查法,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统招生、专升本生、单招生、中高衔接生等四类生源高职生作为受访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在取得的1417份横断面数据样本中开展讨论分析,评估不同生源高职生的认知学习与教学能效的现状。调查发现不同生源高职生总体上学习是积极向上的,在认知学习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影响不同生源高职生认知学习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学习情绪体验与压力负担上,而现行的教学难以适应不同生源。研究认为,在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注重考虑生源的差异性,以形成阶梯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组合式的课程体系。
简介:本文基于48个代表性国家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以考察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教育系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看,教育系统对人均GDP的影响显著为正,且教育系统满足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程度增加1个单位将使人均GDP提高0.0111%;具体来看,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比非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高0.0097%,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教育系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强于非发达国家。进一步,非发达国家教育系统对人均GDP的影响虽有0.0038%的贡献,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意味着非发达国家教育系统对人均GDP的正向影响有待商榷,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非发达国家教育系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系统不能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用大学教育替代教育系统重新建模,得到了与初始建模一致的结果,证明结论具有稳健性。结果说明,在期待以教育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匹配与平衡,不仅关注教育投入的数量,更要在把脉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关注教育投入的结构与质量,使得教育真正能够成为有效撬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并最终使教育与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简介:道德故事是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材料之一,学前儿童对道德故事内隐信息和主旨的理解影响着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选择。本研究将322名学前儿童随机分配到四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儿童分别阅读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行为者对自身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旁观者对行为者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控制组则阅读非道德故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对不同类型道德故事的内隐信息和主旨的理解存在差异:在故事内隐信息理解方面,学前儿童对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的道德故事内隐信息的理解好于对其他类型道德故事和非道德故事内隐信息的理解;在故事主旨理解方面,4岁儿童对各类故事主旨的理解程度相近,5岁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的道德故事的主旨,6岁儿童对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主旨的理解好于对其他类型道德故事主旨的理解。这提示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归纳能力,并选择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以促进4。6岁儿童对道德故事内隐信息与主旨的理解。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不同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U形”破坏的影响,以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研究对象,选择纵向水平拉应力σ3和竖向剪应力τ13作为表征U型开裂的力学指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层间接触条件对沥青路面力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U形”破坏的产生有显著的影响,且面层接触状态对路面“U形”破坏的产生的影响程度要比基面层间接触状态对其的影响程度大得多。因此,若想有效地控制“U形”破坏的产生,需加强沥青面层之间的粘结。
简介:为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点带石斑鱼免疫力的影响,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玉米油、鱼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5种不同脂肪源,用于投喂点带石斑鱼并定期检测血液中的4种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脂肪酸源对石斑鱼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有提高作用,其中玉米油组效果最为明显,在第7、28、35、42、49天时红细胞数量均显著提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实验中,除了第56天时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他周期有试验组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的,且差异显著(P〈0.05);而在补体C3和溶菌酶实验中,各试验组的C3和溶菌酶含量呈周期性波动,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石斑鱼的补体C3和溶菌酶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试验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脂肪酸对提高石斑鱼免疫力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脂肪源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简介:“通”是中国古老的一个概念,来自《易经》,意思是世界万物、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互为镜像的,人可以通过由此及彼的方式了解和理解一切,把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所以“通”也可以解释为跨文化语境中的“桥梁”和“道路”。世界文学史构建的首要任务,也正是要打通各个国家、民族和区域之间的文学的关系,实现对世界文学的整体性描绘,同时,这种描绘不是依据某种统一标准和观念的整合,而是某种具有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现和认知——这也正是“通而不同”的意义所在。在文化日益全球化语境中,文学创作、生产、传播、阅读和阐释,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跨文化行为和现象。正是在这种情景中,不论作为一种文学和精神意识的公共期待,还是作为文学教育或学科建设的专业需要,世界文学史及其意识的建构,都径直摆在了文学研究者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摆脱“大一统”的传统理性观念和话语的束缚,如何走出“文化中心论”支配的叙述模式,如何处理不同国度、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则是本文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和环节,由此所生发出的“通而不同”则是一种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