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即使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比较好了,但仍有50%左右的患者会因为心血管疾病致死或者致残,加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可以增强自身的管理意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良好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采用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后90天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NIHSS 评分。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术后NIHS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在治疗效果和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对比意义。结论:未来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方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急性脑动脉闭塞 ADAPT技术 血管内再通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铜针治疗血管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其疗效以及相关影响,探索其方法的改进。方法收集铜针埋置治疗后1~13年的血管标本13例,采用HE染色方法分析其病理学改变。结果铜针埋置后局部组织存在着针眼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显微镜下可以见到血管的轮廓,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管壁增厚,纤维化,部分管壁玻璃样变,血管周围有较多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铜针治疗血管疗效肯定,但局部仍存在着瘢痕形成及色素沉着等缺点,若将铜针进行改进,使其直径变小,术后进行弹性压迫,则可能可减少其副反应。

  • 标签: 血管瘤 铜针埋置术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的病理特征以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纳入的11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病理证实,收集其CT资料,分析病理特点。结果:单发,病灶大小2.1-8.9cm,平均(4.8±0.6)cm;6例周围型、5例中央型;CT平扫发现钙化2例、空洞性病变1例、坏死区1例、7例密度均匀;CT加强扫描发现3例轻中度强化、8例显著强化;1边界模糊、10例边界清晰;3例血管与病灶界限分明、5例血管受病灶挤压、3例病灶内血管包埋。肿瘤切除术8例,其中2例淋巴结转移。结论:CT检查可见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肿块边界多清晰、均可见强化、体积偏大,以单发为主,周围型常见于胸膜下部位,中央型特征表现为“血管包埋征”。

  • 标签: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CT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肝癌患者治疗中重组人血管皮抑素联合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计抽取 90例肝癌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将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实施放疗治疗,研究组实施重组人血管皮抑素联合放疗治疗,分组对比 9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以及治疗后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对比来看,研究组 HIF-1α高于对照组, 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肝癌患者治疗中在放疗治疗的同时配合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放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心血管科患者,在2018年11月开展本次实验,在2020年10月开展本次实验,共计130例患者参与其中。所选患者均接受随机编号处理,将奇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偶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利用一般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护理认可度、顺应性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护理认可度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较大,分别为96.92%与76.92%,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顺应性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较大,分别为98.46%及83.08%,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一般护理模式,其在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及顺应性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一般护理模式 护理工作 优质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解放军264医院2006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行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后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显著减轻(P〈0.01),患肢麻木、冰凉、无脉症状完全消失。围术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6~10个月无复发。结论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且没有增加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皮抑素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肝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4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而试验组患者采取TACE联合人血管皮抑制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肝外转移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为11.90%;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47.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转移情况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能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降低复发和转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 血管内皮抑素 临床疗效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97例,均为心血管科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4.0%(47/50)高于对照组76.6%(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管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TCCF)的血管治疗方法。方法: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对16例TCCF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瘘口一次性完全闭塞,1例瘘口闭塞不全,1例瘘口太小未闭塞。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性治疗tccf创伤小,疗效可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外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性球囊 栓塞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血管科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PDCA循环理论为指导实施心血管科重症监护的护理影响。方法:选取心血管科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患者93例,掷硬币分组,A组46例实施PDCA护理,B组47例实施常规监护室护理。比较护理质量评分、家属评价。结果:护理质量(专业操作、服务态度、病房管理)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家属评价比较,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评率低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运用PDCA护理模式,实施以问题定位、处理为执行关键的循环护理管理,可增强干预质量、提高家属评价,优化重症监护室的监护水平,由此可知,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心内科重症监护适用性、实用性强,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重症监护 心血管内科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人 心血管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对老年人心血管科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并对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间收治的300例老年心血管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每组150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就此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做出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55.67%,观察组患者对于心血管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89.77%。观察组教育满意度为77.4%对照组教育满意度为58.0%结论:反思教学模式健康教育的实施在心血管科护理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对于相关病情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 心血管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重症病人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院心血管科接诊重症病人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质量等指标。结果: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52±0.96)分,和对照组数据(92.48±1.52)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31.25±3.68)分、(32.54±3.91)分,和对照组数据(44.73±4.28)分、(45.28±5.04)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心血管科重症病人用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缓解更为迅速,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负性情绪 心理护理干预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血管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栓塞治疗,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结果: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对血管栓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进行血管栓塞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海绵窦区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血管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栓塞治疗,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结果: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对血管栓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进行血管栓塞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海绵窦区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重症病人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院心血管科接诊重症病人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质量等指标。结果: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52±0.96)分,和对照组数据(92.48±1.52)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31.25±3.68)分、(32.54±3.91)分,和对照组数据(44.73±4.28)分、(45.28±5.04)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心血管科重症病人用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缓解更为迅速,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负性情绪 心理护理干预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舒适护理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研究其对患者护理效果和护士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护理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心血管科护士团队进行培训和教育,推广舒适护理理念,并通过收集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评估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项护理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舒适度、减轻不适症状、缓解精神压力,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在内科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已然成为心血管护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使用。结论: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实用性,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也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应加强舒适护理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 标签: 舒适护理 心血管内科 应用思考 患者护理效果 护士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