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排除了痰标本)分离到的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做药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40.1%来自血标本,41.6%来自ICU,46.7%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73.2%),2018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均为56.3%),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他啶(63.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的研究,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我院细菌室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迁徙情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2013-2015年共分离出573株鲍曼不动杆菌,按标本种类分前三位依次是痰,创口分泌物及尿液;按科室分布前三位依次是ICU,呼吸内科和烧伤整形科。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像左旋氧氟沙星三年内的耐药性分别为32.9%,42.8%,56%。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舒巴坦等耐药性相对较低,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年内的耐药性分别为25.5%,35.5%,50.1%。头孢唑啉,呋喃妥因,氨曲南完全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鲍曼不动杆菌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排除了痰标本)分离到的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做药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40.1%来自血标本,41.6%来自ICU,46.7%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73.2%),2018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均为56.3%),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他啶(63.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 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 根据CLSI2010年版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结果 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 95.0%、 65.0%、 75.0%、 40.0%、 65.0%和 100.0%、 95.0%、 95.0%、 20.0%、 80.0%。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 1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 0.13、 2、 8、 12、 4mg/L和 0.13、 1、 6、 8、 3mg/L, MIC90分别为 3.65、 256、 64、 64、 128mg/L和 0.13、 14、 16、 64、 64 mg/L。 结论 美罗培南对肺炎克雷伯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低,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布鲁氏菌病致腰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本院一年内(2023.01-2023.12)内40例布鲁氏菌病致腰椎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与X线检查,分析检查效果。结果:X线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0.00%,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100%,CT检查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两种诊断方式下影像表现存在差异。结论:CT检查在诊断布鲁氏菌病致腰椎病变时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清晰的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可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L-1β抑制大鼠离体幽门括约肌自发收缩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IL-1β在平滑肌舒张方面的作用机制作进一步补充,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的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正常组、IL-1β组、格列苯脲组、吲哚美辛组。采用离体组织灌流的方法,用RM6240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IL-1β对大鼠离体幽门括约肌自发收缩作用的影响;通过应用不同信号途径的特异性阻断剂,探讨IL-1β的作用机制;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IL-1β组IL-1β(终浓度为2ng/ml、20ng/ml、200ng/ml)能抑制大鼠离体幽门括约肌自发收缩的振幅、频率和张力(P<0.05,n=9)。2.格列苯脲(5μM)对IL-1β抑制大鼠离体幽门括约肌的自发收缩作用无影响(P>0.05,n=6)。3.吲哚美辛(10μM)能部分抵消IL-1β对大鼠离体幽门括约肌自发收缩的抑制作用,与IL-1β单独作用相比,振幅、频率和张力均较高(P<0.05,n=6)。小结IL-1β能抑制大鼠离体幽门括约肌的自发收缩,其作用可被吲哚美辛部分阻断,而不受格列苯脲影响,说明其机制很可能与前列环素有关,而与KATP通道无关。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20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3.08%,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88.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呼吸内科最多,其次为儿科及ICU。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达98.6%,对多粘菌素E、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吡肟也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6.5%、70.2%、62.0%;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吩(100%)、头孢西丁(94.7%)头孢呋辛(88.9%)、阿莫西林(59.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4.3%)、替卡西林(53.4%)、庆大霉素(50.5%),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2.2%~49.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碳青酶烯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是经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优选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肺结核应用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间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447例,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涂片、结核杆菌快速培养两种方法检测,对比其两种方法阳性率。结果:447例痰标本检测结果中,痰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为33.78%(151/447),结核杆菌快速培养阳性率为48.10%(215/447),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阳性率为
简介:目的:评价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美洛西林联用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用组(每组23例);单一组患儿给予美洛西林治疗,联用组患儿在单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的大便次数与性状复常时间、大便止泻时间及其他症状痊愈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各指标值。结果:联用组患儿用药后大便次数与性状复常时间、及其他症状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炎症介质指标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用组患几的炎症介质指标值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关洛西林联用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美洛西林的疗效,加速了大便次数与性状的复常时间,以及大便复常时间及其他症状痊愈时间,改善了炎症因子各指标值。
简介:目的研究西格列汀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螺内酯,每次20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西格列汀,每次100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减少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以及西格列汀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肾功能和控制血脂水平,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