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口腔医院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的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年份、病种上的分布及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方法:收集2008-2012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的住院病人的数据,按性别、年龄及检测年份的不同分组比较丙肝抗体的阳性率,并观察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病种情况。分析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数据,以期了解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结果: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率为0.25%,低于文献中所述的一般人群3.2%的抗.HCV阳性率流行率;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病人的肝功能异常率为53.33%,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患者17.77%肝功能异常率有显著性提高(X^2=9.11,P〈0.01)。结论:对口腔患者术前和创伤性治疗前的抗。HCV的检测能及早发现HCV感染者;同时口腔医院的医护员工需加强对病人和自身的保护,严格消毒操作器械,防止HCV的医院内传播;HCV感染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防止肝脏的损伤。
简介:目的:挽救性手术是复发口腔口咽癌一种有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肿瘤复发灶切除后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是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行挽救性手术切除及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并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患者,男17例,女6例,行挽救性手术切除肿瘤并以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缺损。19例口腔癌,4例口咽癌;复发癌临床分期为3例rCSIII期,20例rCSIV期;在首次治疗方面,15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疗,4例手术后辅以放疗;之后的再次治疗方面,1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0例进行根治性放疗,2例行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疗。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其中21例患者行肿瘤复发灶的广泛切除,2例患者进行颅颌面切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采用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皮岛大小6cm×7cm~10cm×22cm,9例患者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颌面洞穿性缺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远端皮瓣局部坏死、供区切口裂开及口内外瘘道各1例。4例患者(17.4%)术后可正常进食固体食物,11例患者(47.8%)可进食软食,4例患者(17.4%)可进食流质食物,4例患者(17.4%)需留置经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9例患者(39.2%)术后发音正常,8例患者(34.8%)术后发音尚清楚,3例患者(13.0%)术后语音不清,3例患者(13.0%)术后需永久性气管造瘘。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5.7个月),15例患者(65.2%)无复发生存,2例患者(8.7%)复发生存,6例患者(26.1%)在随访3~18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无复发生存患者的第二次治疗至复发时间为7.40±0.53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的时间为4.83±0.42个月,两者间差异显著。结论:挽救性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是一种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可溶性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不同时间点(16、18、20、22、24h)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菌斑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镜下见16h形成的生物膜主要由散在微菌落构成.随时间延长其菌落逐渐变大并与相邻菌落融合(18~22h).最终相互重叠(24h)。比较5个时间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菌体可溶性蛋白未见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且相同位置的蛋白条带在蛋白表达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可观察到变异链球菌菌落从聚集到重叠形成成熟生物膜的过程.16-24h成熟初期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菌体可溶性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目的:上颌快速扩弓(rapidmaxiIlaryexpansion,RME)通过打开腭中缝来矫正上颌宽度不足以及增大牙弓周长。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CBCT来评价牙槽骨结构在用Hyrax扩弓器快速扩弓后的即刻变化。方法:28位(女性19位.男性9位)需要进行上颌扩弓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41岁.范围13~20岁).在T1(扩弓前)和T2(扩弓后即刻)拍摄cBCT作为临床记录。测量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的上牙弓宽度、后牙段倾斜度、颊侧骨厚度。使用配对t检验检测统计学差异(P〈O05)。结果:上牙弓扩宽量在第一前磨牙处为4.7788±28474mm.第一磨牙处为46943±3.2198mm。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和左上第一磨牙的腭根均发生了明显倾斜。片子上能显示颊侧骨板的所有牙根在扩弓后其颊侧骨质厚度均减小。结论:RME后.前磨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加。牙根倾斜角度增大说明牙齿的移动是一种倾斜移动而非平行移动。颊侧骨板厚度在扩弓后即刻测量时减小。因此.我们应严格监测炎症水平以避免牙周破坏。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参考平面和有可比性的测量方法以使不同研究的结果大体一致。
简介:目的:利用肌肉功能磁共振成像(MuscleFunctionalMRI,mfMRI)定量记录受试者单侧咀嚼口香糖后双侧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活动,对比不同性别受试者咀嚼肌活动后mfMRI图像T2值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方法:选取16名(男、女各8名)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分组,分别在咀嚼口香糖前、单侧持续咀嚼5min后行咀嚼肌区轴位mfMRI扫描,观察双侧咬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平均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测量各咀嚼肌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求得咀嚼肌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的比值,用比值进行两组间及肌肉咀嚼前后t检验,α=0.05。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各组咀嚼肌在咀嚼口香糖前后平均灰度值比值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咀嚼后同侧咬肌的活动最强,其次是同侧翼内肌、对侧翼外肌和对侧咬肌。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同侧咬肌、同侧翼内肌、对侧翼外肌在单侧咀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性别对单侧咀嚼后咀嚼肌T2值变化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目的:全面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组织特点,为老年人群的修复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资料,进一步指导老年人的修复工作。方法:采用临床检查的方法,内容包括缺失牙情况、余留牙的健康状况、咬合状况等。结果:1.老年患者人均缺牙11.7颗,KennedyⅠ类、Ⅱ类占全部缺失类型的62.7%;2.缺失牙位最多的前三位牙齿分别为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3.咬合牙对数平均为4.66对,咬合接触最多的牙位是尖牙,其次是侧切牙和切牙;4.19.7%的老年患者口腔卫生较差,55.6%的患者存在食物嵌塞,46.3%口腔中的牙齿需要进行治疗,指征失牙数平均为1.5颗。结论:1.老年缺牙患者缺牙数量多,咀嚼功能丧失较多;2.口腔卫生普遍不良;3.余留牙的健康状况较差;4.修复条件差,修复前需进行必要的调牙合。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前软组织厚度是否能用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找到适合中国人群的测量层面及软组织厚度临界值,并与传统气道评估方法比较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性。方法:141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3~8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前测量颈围,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Mallampati分级,使用超声仪器测量患者5个层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包括舌骨平面、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甲状腺峡部平面及胸骨上凹平面。诱导后气管插管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将Cormack-Lehane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分析困难喉镜暴露组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间各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计算超声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临界值,比较各种方法对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准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困难喉镜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困难喉镜暴露组患者甲状舌骨膜平面及声带平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分别为(2.43±0.50)cm和(0.98±0.21)cm,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分别为(2.08±0.39)cm和(0.87±0.20)cm,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状舌骨膜平面厚度与声带平面厚度之差结果也有显著差异[(1.46±0.40)cm∶(1.22±0.37)cm],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及两者平面之差的临界值分别为2.19、1.05和1.19cm。结论:超声测量的甲状舌骨膜平面颈前组织厚度、声带平面颈前组织厚度以及两者之差均可用于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简介: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尖牙区三维方向上多种因素变化对曲面断层片中牙长轴角度影响.方法用干颅骨标本、模型牙制作模型模拟拔牙矫治后理想牙颌状态,从初始状态开始,依次改变右上尖牙的轴倾度、右上尖牙的转矩、上颌右侧弓形以及曲断选层位置,并在精确定位状态下分别拍摄颅骨模型的曲面断层片,测量右上尖牙牙长轴影像与固定参照平面的夹角.结果尖牙实际轴倾度与曲断片牙长轴角度呈同方向变化;尖牙根颊向转矩使牙根影像趋于后倾,根腭向转矩使牙根影像趋于前倾;弓形尖圆时牙根影像趋于前倾,弓形方圆时牙根影像趋于后倾;选层位置靠后时牙根影像趋于前倾,选层靠前时牙根影像趋于后倾,二者相差1.8°.结论曲面断层片所示的牙齿长轴角度受局部多种三维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患者v类洞应用三种材料保存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8例患者共396颗患牙随机分3组,分别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日本松风光固化树脂充填;可乐丽霏露AP-XTM树脂充填修复。观察2年的临床修复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可乐丽霏露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成功率98.49%,日本松风光固化树脂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成功率82.58%,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患牙成功率78.03%。可乐丽霏露AP-XTM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结论:适当的充填材料和酸蚀粘结体系是老年患者v类洞保存牙体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9年1月,应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混合液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785例。采用DXM5mg/1mL配PYM8mg加2%利多卡因3mL.按每1cm×1cm的囊肿内注入1mL混合药液(含PYM2mg,DXM1.25mg)酌情用药。7~10d注射1次,1~4次为1个疗程。囊肿完全消失者为治愈;囊肿基本消失,但患侧可触及变硬舌下腺者为基本治愈;囊肿缩小一半以上,不能完全消失需手术治疗者为好转。结果:785例患者中.男270例,女515例,年龄7个月~74岁,平均年龄为33.5岁。经6个月~48个月随访.治愈756例(96.31%),基本治愈26例(3.31%),好转3例(0.38%)。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9.62%,有效率为100%。31例(3.95%)注射区肿痛,舌缘麻木21例(2.68%),下颌下区肿痛11例(1.4%);未见高热、皮疹、休克等过敏反应。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安全有效,可作为某些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