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喷砂后微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μm的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最为接近。结论纯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 标签: 喷砂酸蚀 微弧氧化 纯钛 表面形貌
  • 简介:本文系统阐述了与正畸治疗相关的牙体牙髓病基础知识,提出(1)天然牙齿表层釉质与健康的牙髓是防止疾病入侵机体的重要防线,正畸治疗应该严格有创操作的应用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规范.(2)成年人牙根尖已经成熟,随年龄增加根尖孔变小.不适当的外力容易导致牙髓缺血缺氧,导致系列牙髓和根尖周的问题,临床需要密切关注正畸过程对牙髓的短期与长期影响.(3)正畸治疗装置增加牙表面清洁的难度,龋病与牙周病的防控应成为正畸治疗的要件.治疗前必须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治疗方案中应该包括对龋病、牙周病的防护措施,并在治疗中要持续评估龋病、牙周病的防范效果,在最终治疗效果评价中也要强调对龋病、牙周病的控制情况.

  • 标签: 表层釉质 龋病风险 牙发育成熟 正畸治疗与牙髓治疗
  • 简介:为了系统地了解先天缺牙的流行病和有关的病因因素,笔者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已报道的研究在流行病的结论方面的差异很大。其中大部分是回顾性的影像研究,报告的患病率在2.6%至11.3%之间。已经确定先天缺牙存在着种族差异:在对高加索人种进行的研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上颌侧切牙是最常缺失的牙齿:而在对亚洲人种的研究中,下颌切牙是最常缺失的牙齿。女性较男性的患病率高(分别为3:2)。广泛报道先天缺牙经常合并有系统性疾病和萌出牙齿的畸形。先天缺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最近在分子遗传方面的进展确定了肌肉特异的同源盒基因(Msx1和Msx2)在牙齿发育方面的重要性。与较严重的先天缺牙,包括外胚叶发育不全等特异相关的基因,已经通过连锁分析进行了鉴别。尽管如此,遗传特征的多样性表达提示了与先天缺牙高度相关基因的多基因模式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先天缺牙 流行病学 文献回顾 病因学 系统性疾病 外胚叶发育不全
  • 简介:征文要求:论文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来稿需全文500字以内中文摘要。论文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全文摘要均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要求同时交打印文稿1份(Word格式)相应Word格式的电子文件文本。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征文通知 修复工艺 技术学 论文摘要 征文要求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析粪肠球菌的检出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需要进行根尖外科手术的单根管患牙42颗,记录症状和体征,采集根尖生物膜样本,各样本均采用生化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方法检测粪肠球菌。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对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差异及其与患者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化鉴定和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和71.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CR检测发现在疼痛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无疼痛组(P〈0.05)。结论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粪肠球菌检出率较高,且粪肠球菌的检出与疼痛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难治性根尖周炎 根尖生物膜 粪肠球菌
  • 简介:以往研究采用两种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STRO-1,检测牙髓组织中具有问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本研究目的是研究成人正常牙髓和牙髓损伤愈合期间α—SMA和STR0—1的表达谱特征。健康牙髓通过机械暴露后,采用MTA或者氢氧化钙盖髓,从而在暴露的牙髓表面诱导

  • 标签: 干细胞标记物 Α-SMA 人牙髓 免疫组化分析 损伤愈合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HSP70多肽(HSP70peptidecomplexes,HSP70-PC)对人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功能的影响。方法:人舌癌Tca8113细胞在43℃条件下加热30min,恢复12h后,用亲和层析方法提纯HSP70多肽,并用Westem印迹鉴定;将提纯的HSP70多肽体外刺激人脾淋巴细胞扩增、活化,然后用M1Tr法测定其对舌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并用电镜和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培养上清舌癌rrca8113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g湿重的肿瘤细胞可提取纯化HSfr70蛋白85μg,通过SDS—PAGE和Western印迹证实为HSP70抗原肽复合物;提取舌癌Tca8113细胞的HSP70-PC与体外免疫扩增的人脾淋巴细胞形成致敏CTL,当致敏CTL与Tca8113细胞效靶比为100:1和50:1时,致敏CTL的杀伤率分别为(77.4±2.9场和f78.9±1.9)%,2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HSP70诱导的CTL对Tca8113的杀伤率与非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受攻击的舌癌Tca8113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变化。结论:Tca8113细胞来源的HSfy70多肽具有较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能刺激人脾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并能介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CTL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界面骨的早期组织变化.方法:18颗Compress种植体挤压植入3头小型猪的下颌骨中,在植入4小时、3天、7天处死动物,切割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制作HE染色的脱钙骨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3天时髓腔内大量纤维样间充质细胞增生,并部分替代凝血块,7天时在间充质细胞中骨切剖面有新骨形成.结论: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的骨结合一周内已开始形成.

  • 标签: 种植体 骨挤压 小型猪 组织学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形态影响。方法以30、40、50μmol/L的姜黄素溶液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吖啶橙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皱缩成圆形,核染色质浓集呈球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吖啶橙染色)可见凋亡细胞的多种形态改变;透射电镜见核染色质浓缩并沿核膜排列,可见凋亡小体。结论姜黄素作用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可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

  • 标签: 姜黄素 鳞状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iticodontogenictumor,KCOT)开窗减压术后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比观察22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开窗减压术前二期刮治术后组织的改变,内容包括上皮形态、上皮纤维层厚度、纤维层炎症浸润程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5%的病例开窗后上皮层不全角化消失同时出现钉突状增生;开窗后衬里上皮纤维囊壁层明显增厚(P〈0.05);纤维层内炎症浸润程度显著加重(P〈0.05)。结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在开窗减压术后表现出衬里上皮纤维囊壁显著增厚和纤维层内炎症细胞浸润加重的组织形态特征,其具体机制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组织形态学
  • 简介:目的:在成功分离培养正常同龄人牙囊细胞(dentalfolliclecells,DFCs)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牙囊细胞(DFCs-CCD)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体外生物特征,包括增殖、克隆、成骨破骨能力。方法:采用BrdU细胞增殖实验与倍增法研究两种来源DFCs增殖能力;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培养12d的两种DFCs,分析其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成骨诱导液诱导两种DFCs成骨,用Westernblot和茜素红染色法分析成骨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其破骨基因表达差异。结果:DFCs-CCD的BrdU阳性率高于DFCs,同时DF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834±0.093)d,而DFCs-CCD的则为(1.394±0.028)d,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DFCs-CCD的克隆集落多于DFCs,但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而其茜素红染色所示钙化结节同样较少;同时,DFCs-CCD高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破骨相关基因(P<0.05),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相比DFCs,DFCs-CCD具有更强的增殖、克隆能力和更弱的成骨能力,而破骨基因表达紊乱。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牙囊细胞 增殖 成骨 破骨
  • 简介: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功能矫形所引起髁突的各种组织变化进行定量研究,提示功能矫形治疗的细胞机制。发现功能前伸大鼠下颌使髁突软骨组织厚度增加,这一变化是由生发层和过渡层的细胞增生成熟层和移行层细胞分化的共同作用引起,对细胞增生的影响强于细胞分化,但对细胞形状无明显影响。提示辅助进行功能矫治时,应选用刺激细胞增生功能较强的方法。矫形力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贮存,以进一步引起细胞和组织改变。

  • 标签: 功能前伸 生长改建 定量组织学
  • 简介:目的探讨本课题组前期所构建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在浮游态生物膜状态下的活性代谢状态的有效性,为探讨抗菌剂对多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活菌菌落计数等方法研究浮游态生物膜状态下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的生长活性代谢状态,并测定荧光报告株的荧光活性。结果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趋势一致,生物膜内可培养活菌数无差别(4h:F=2.13,P〉0.05;12h:F=1.45,P〉0.05;24h:F=2.72,P〉0.05;48h:F=1.85,P〉0.05),SEM检测结果显示4、12和24h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从对数生长早期到平台早期荧光表达稳定,荧光量能实时反映活菌数量。结论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能力相似,具有稳定的荧光活性,荧光量能准确反映细菌活菌数量,提示可用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代替野生菌株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并可用于实时观测抗菌剂对其的作用。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ldh-luc荧光报告株 生长曲线 生物膜 荧光活性
  • 简介:目的用分光光度仪分析不同桩核材料对全瓷冠表面光透射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3个离体天然牙用树脂复制出人工牙,牙根按桩核修复的要求作常规根管预备。用硅橡胶取印模,制作4种类型的桩核(抛光的、不抛光的金合金桩核,全瓷桩核和烤瓷金属桩核)。全瓷冠分3种类型(表面上色的IPS-Empress2铸瓷二代,内插色IPS-Empress2铸瓷二代和In-Ceram)。在25度的暗室状态下用分光光度仪对样品分析。牙放在白炽灯的背光处,以免光直接进入分光光度仪对明暗色带产生干扰。在样品表面取4个区域(牙颈部、中部、切端邻面)作透光分析。在天然牙上测12组值,在人工牙上测144个值。结果天然牙有最大的亮度。在全瓷冠中表面上色的IPS-Empress2铸瓷二代有最大的亮度,内插色的IPS-Empress2铸瓷二代亮度最低。在不同类型的桩核中,铸瓷桩核亮度最大,烤瓷的和抛光的金合金桩核亮度次之,不抛光的金合金桩核亮度最差,但从临床观察不同的修复体无明显区别。结论表面上色的玻璃陶瓷(IPS-Empress2铸瓷二代)透明度最好,在冠厚度相同时用分光光度仪对不同实验组作分析有一些差异,但无临床意义。此实验认为使用抛光的金合金桩核对全瓷冠的美观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分光光度仪 临床评价 桩核 全瓷冠 光透射度 人工牙
  • 简介:磁性附着体是利用磁体和衔铁间的磁引力而固位的一种修复体。它解决了传统全口义齿的固位欠佳、咀嚼效率低.可摘局部义齿因卡环而影响美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磁性附着体在临床应用中,从选择适应证到制作口腔戴入整个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衔铁 磁引力 固位
  • 简介:保留残根可以大大减缓牙槽骨的吸收,同时由于保留了牙根,牙周膜本体感觉也得以保存,提高了义齿的咀嚼效率。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根可以通过桩冠修复的形式得以保留。我科从2006年开始在临床上使用美国BISCO公司生产的全新双锥度半透明石英纤维桩进行桩冠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纤维桩 桩冠 光固化 修复
  • 简介:研究目的本文介绍了易位牙齿的临床矫治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易位牙齿根据患者所处年龄阶段和异位严重程度所采取的不同的矫治方法,如排齐易位牙齿,拔除一颗或2颗易位牙齿,把它们在牙弓中按正常位置排列等方法。研究方法本文对牙齿易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举例说明了易位牙齿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和正畸方法,同时讨论了矫正易位牙齿回到牙弓中的正常位置的利弊。结果与结论尽管易位牙齿的治疗有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法,但在某些病例中,采取综合治疗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 标签: 牙齿易位 正畸治疗 片段弓技术 β钛合金悬臂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