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癫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特点。方法对46例初治并确诊为原发性癫痫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月、治疗后12月分三次用EEG和ET进行检查;结果患者临床疗效与EEG的变化一致的为71.74%,而与ET相符的为97.83%。结论用ET检测患者脑内神经速质变化来判定原发性癫痫疗效明显优于用EEG,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神经递质 原发性癫痫 临床疗效 癫痫患者 脑内神经 EEG
  • 简介: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指细胞外因子与膜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表达开始的过程。

  • 标签: MAPK 信号调控 颅脑损伤 信号转导
  • 简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是利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对ICP连续监测并记录的方法。ICP测量首先由德国人Leydene于1866年阐述,1951年Guillaume和Janny开始在实验中对脑室的脑脊液压力进行连续监测,1960年以后由Lundberg等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增高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引流的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的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在神经内窥镜诊断与治疗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8~2002年经MRI检查确诊为脑积水的34例患者,施行ECT检查.采用99mTc-DTPA方法,于检查前8h禁食、水,经腰椎穿刺注入核素2mL(99mTc,15mCi),分别于注药后30min、3h、6h和24h摄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梗阻性脑积水30例,交通性脑积水4例.正常情况下,ECT前后位像脑脊液动力学表现为典型的上行三叉影像.根据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不同类型脑积水ECT的影像学诊断标准:(1)梗阻性脑积水时上行三叉影像消失.(2)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上行三叉影像圆钝,核素在脑表面和纵裂区蓄积且消散时间延长.结论ECT在不同类型脑积水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ECT检查 梗阻性脑积水 诊断与治疗 神经内窥镜 交通性脑积水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测验在义务兵征兵体检中的应用.方法将心理测验作为体检的一部分,用MMPI、PHI和16PF量表评定参加征兵体检并初检合格的应征青年,以测验结果作为确定是否入伍的一个依据.结果PHI与16PF可以较好反应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与精神检查发现,病史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在招收义务兵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筛选出精神异常者和心理素质较差者,初步确定了测查程序、工具选择、选拔标准,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测验 义务兵 征兵体检 应用 研究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和急性脑积水等是现今神经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神经外科微创理念的发展及CT等辅助检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微创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3月利用微创穿刺外引流术、配合血肿溶解技术对98例急诊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出血脑室铸型,术后突发脑积水等)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急症 微创理念 穿刺技术 外伤性颅内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脑积水
  • 简介:目的:分析赋权指导在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4月我院住院部80名脑卒中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接受常规护理知识宣教,观察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接受赋权指导,比较两组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者准备度得分和综合照顾能力得分。结果:入院后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得分分别为(25.98±3.21)和(22.10±4.01)分,综合照顾能力总分分别为(116.38±9.92)和(101.51±9.79)分,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得分和综合照顾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权指导计划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和综合照顾能力,对提高长期家庭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赋权指导计划 脑卒中 家庭主要照顾者 照顾者准备度 综合照顾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GlubranⅡ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适应症、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使用GlubranⅡ胶进行栓塞治疗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畸形血管团栓塞达70%以上21例,其中10例完全栓塞,70%~99%栓塞11例;70%以下栓塞6例。全部患者随访3~6个月无再出血,复发2例。结论GlubranⅡ胶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栓塞材料,特别对中小AVM及后循环AVM,但须注意手术技巧及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 GlubranⅡ胶 疗效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目前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药物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者较前明显增加。然而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同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可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使出血概率增加,颅内出血成为最严重并发症。

  • 标签: 抗血栓药物 出血和凝血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判定吻合口通畅性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颅内外搭桥手术61例次,共68处吻合口。吻合术后均行ICG血管造影,观察搭桥血管通畅情况,并与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术中ICG血管造影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发现4处吻合口闭塞,给予重新吻合。最终造影显示67处通畅,1处闭塞。术后DSA和CTA检查示66处吻合口通畅,2处闭塞。结论术中ICG血管造影可以判断颅内外搭桥吻合口的通畅性,是一种简便、迅速、准确的术中血管造影技术。

  • 标签: 颅内外血管搭桥 吲哚菁绿 血管造影
  • 简介:通过对信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预警系统及通讯终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成效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信息系统在我国的未来发展提出方向,为我国护理安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

  • 标签: 信息系统 用药安全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scranialDoppler,TCD)术中监测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中的脑血流变化和微栓子出现的规律。方法应用TCD监测18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CEA中各期的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的脑血流和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signal,MES)。记录CEA各期MCA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itilityindex,PI)及微栓子的数量。结果(1)术中1例患者出现左眼动脉颞上支栓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2)释放期和缝合期MCA的PSV及PI较基线期明显升高(P〈0.01)。44.4%(8/18)的患者阻断后PSV下降〉60%。术中,77.8%(14/18)的患者采取了分流措施。释放颈内动脉后55.3%(6/18)的患者PSV升高100%以上。(5)100%的患者于手术中监测到MEs。患者的总MES为11~150个,平均60±42个。栓子主要集中于分流期和释放期。结论TCD作为一项无创、实时的监测工具能够广泛应用于CEA术中监测,及时地发现围手术期的各种血流变化及MES的产生,有效预测围手术期的卒中发生,优化术中操作。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经颅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速度 微栓子信号
  • 简介:目的:阐述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内容,分析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发挥的主要作用和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应对策略,为我国的智能健康管理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智能健康 健康管理 发展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围手术期输血补液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套管针或中心静脉导管行颈外静脉穿刺并置管对昏迷及长期输液末梢血管不充盈的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150例进行补液.其中有18例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150例颈外静脉穿刺患者,其中左侧59例,右侧81例,双侧10例;穿刺失败1例,患者自行拔除3例,脱落2例.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补充液体用于昏迷病人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较中心静脉穿刺优势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颈外静脉穿刺 昏迷病人 围手术期 置管 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目的:创建连续护理模式信息化平台,使临床及社区护士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及手段服务于慢性病患者的动态管理与随访分析。方法: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数据库,利用PHP+APACHE+ACCESS研制“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从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及基本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结果:建立了与纸质调查表形式一致的可视界面进行数据录人。使医院-社区-患者3方面实现信息共享。结论: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使连续护理应用于慢性病患者动态管理及随访分析得以实现,为医院社区实现转诊提供信息保障,为医院、社送及患者提供检索的便利,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全面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电子健康档案 信息共享 动态管理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术;ICP监测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再出血:ICP监测组为2例(8%),对照组为8例(32%);术后并发症:ICP监测组为5例(20%),对照组为12例(48%);两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ICP监测组为(12.08±3.46)d,对照组为(14.44±4.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监测颅内压值的变化,指导合理的治疗措施,可降低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脱水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平均住院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和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62.4%±3.5%,均行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并对病人进行短期和中期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及形态15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7例,减少70%4例。围手术期急性支架内栓塞2例。所有病人平均随访(22±2)个月,发生轻度支架内再狭窄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4例.无明显改善2例。短期随访血管狭窄率为0-50%,平均10.1%±2.0%;中期随访血管狭窄率为0-60%,平均12.2%±2.3%;其平均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lek评分为1分24例,4分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药物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