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2例原发性乳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1999年至2014年,我院共治疗2075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乳腺鳞癌患者12例(0.058%)。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Ⅰ期2例,ⅡA期6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9例患者予改良根治术,2例予保乳术,1例因局部晚期予全乳切除+淋巴结清除术;4例予术后放疗,9例予术后化疗,3例予内分泌治疗。随访到2014年7月,4例因年代久远失访;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肺、胸骨、肝和脑的多发转移,行曲妥珠单抗+托瑞米芬治疗1年,带瘤生存4年;1例保乳术8个月后局部复发予乳腺全切后无瘤生存6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3年出现肺转移,经多程化疗分别于11个月后、3年后死亡;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无瘤生存期最长者157个月,短者7个月。结论乳腺鳞癌发生率低,治疗多联合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 标签: 乳腺鳞癌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病人的预后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文对1977.5至1996.5收治的脑转移瘤130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为肺癌的118倒,其它来源的为12例。所有病人给予全脑放疗,其中,辅以手术的17例;辅以化疗的63例。结果: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2%。年龄≤65岁、单发转移灶、无其它部位转移者预后好;原发乳腺癌的脑转移瘤病人比原发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好。放疗剂量≥60Gy扭与<60Gy组比较,有效率由33%提高至lOO%(P

  • 标签: 脑转移瘤 病人 全脑放疗 放射治疗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行局部切除术5例,局部扩大切除术9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改良根治术2例,皮下腺体切除术加乳房再造术1例。随访至2004年12月,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率9.5%。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其预后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F)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增生性筋膜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增生性筋膜炎的临床情况、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F好发于四肢及头颈部,发病年龄为32~80岁。临床表现为伴有疼痛,迅速生长浅表孤立性肿块。镜下特点为黏液样背景、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间质散在分布具有诊断意义的神经节样大细胞;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及神经节样大细胞表达Vimentin、SMA和H-Caldesmon。结论:P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罕见复发,不转移,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应加强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假肉瘤 增生性筋膜炎
  • 简介:目的:研究骶骨原发尤文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1998年6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15例骶骨原发尤文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6例,其年龄11~45岁,平均1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骶尾部疼痛症状,11例伴有会阴区麻木、下肢疼痛等神经症状,3例可触及局部肿块。侵及单个节段者2例,累及2个节段及以上者13例。术前X线片及CT提示骶椎多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CT和MRI检查经常可见巨大的软组织肿块。所有患者均行系统化疗及手术治疗,10例于术后接受放疗。9例行骶骨肿瘤分块切除、重建术,6例行整块切除术,其中4例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0年。平均5.2年。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得到缓解。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其中伤口并发症4例。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在随访期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10例,局部复发9例(9/15,60%),肺转移5例(5/15,33.3%),其中包括局部复发伴肺转移4例。其中行肿瘤整块切除6例中骶骨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伴肺转移1例。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7个月至5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中全部10例均接受二线治疗。至末次随访已死亡9例,2例带瘤生存。2年无瘤生存率60%,5年无瘤生存率33.3%,5年总生存率为47%。结论骶骨原发尤文肉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必须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较多。骶骨肿瘤整块切除术是对于骶骨原发高度恶性肿瘤的重要局部治疗方法。

  • 标签: 骶骨 肉瘤 肿瘤治疗方案 预后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3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者;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97.2%,CD34阳性率86.5%,CD117与CD34共同阳性率83.8%。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方法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KPS评分、手术与否、临床分期、治疗状况及治疗前血小板(PLT)、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治疗状况、血小板及血清癌胚抗原的水平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分期Ⅳ期、未治疗、PLT〉300×10^9/L、CEA〉5.0μg/L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5.524、16.096、3.563、2.607。结论:治疗前血小板、血清CEA的水平、临床分期及治疗情况是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较少见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6年诊治的皮肤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皮肤转移首发多在躯干,以多发结节肿块型为主;皮肤转移发现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23例。原发肿瘤部位不同生存期有差别,原发灶为乳腺癌生存时间最长。结论:皮肤转移为恶性肿瘤多脏器转移之一,预后差。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 转移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手术810例(全胃切除术560例,远端胃切除术250例),开腹胃癌手术1260例(全胃切除术840例,远端胃切除420例)。术后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2.80%(58/2070),腹腔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5%(11/810),开腹术后发生率为3.73%(47/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院联合脏器切除(B=3.549>0,OR=34.773>1,P=0.000)、糖尿病(B=1.338>0,OR=3.812>1,P=0.000)、术前低蛋白血症(B=0.654>0,OR=1.922>1,P=0.049)、术前新辅助化疗(B=0.694>0,OR=1.530>1,P=0.043)均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B=-1.459<0,OR=0.233<1,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而腹腔镜手术为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保护性因素,合理应用腹腔镜及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腹腔镜胃切除术 胃癌 吻合口漏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残胃无力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对1998年-2004年间284例胃癌术后出现的17(6%)例残胃无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残胃无力发生于术后6-15天,症状持续10-21天。经消化道造影确诊,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消化道造影是可靠的诊断方法,非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肯定。

  • 标签: 胃癌 胃切除术后 胃排空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自1987年至1999年间收治的278例复发性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无瘤期少于半年者占38.8%(108例),中位无瘤期10.7个月;其中Ⅲ+Ⅳ期占80%;腹壁种植40例。结论:肿瘤病期较晚,手术切除不彻底或种植是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早期根治术是提高治愈率之根本;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复发再治疗依然可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复发 无瘤生存期 综合治疗
  • 简介:癫痫是脑胶质瘤,尤其是幕上胶质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唯一的最早临床表现。有学者认为具有癫痫表现的低分级胶质瘤,可以作为预后较好的一种胶质瘤单独分类。然而目前对胶质瘤诱发癫痫的机理还不很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幕上胶质瘤患者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旨在初步探讨幕上胶质瘤的致癫因素,以指导此类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和预后判断。本研究中所有的病人均有术前CT和/或MRI资料,根据CT和/或MRI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并侧重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如水肿、占位效应、钙化、与皮层关系等各个因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病理诊断采用WH0标准结合KernohanI-IV级分类法。结果显示额叶胶

  • 标签: 脑胶质瘤 占位效应 生长特性 初步探讨 首发症状 预后判断
  • 简介:目的分析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基底样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化生性乳腺癌中ER、PR、HER2、CK5/6、CK14、P63和EGFR的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化生性乳腺癌中的HER2基因扩增,用电镜观测化生性乳腺癌的超微结构,对CK5/6在化生性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化生性乳腺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例化生性乳腺癌的ER、PR及HER2免疫染色均为阴性,而CK5/6则为100%(12/12)的阳性表达,CK14、EGFR及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9/12)、83.3%(10/12)和66.7%(8/12).FISH实验结果显示化生性乳腺癌中无HER2基因扩增(Ratio〈1.8).超微结构观察见癌细胞胞浆内有张力原纤维丝、细肌丝和密体.CK5/6、CK14、P63和EGFR免疫染色阳性反应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年龄和淋巴结转移与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化生性乳腺癌为基底样乳腺癌表型.CK5/6、CK14、P63和EGFR可作为化生性乳腺癌的诊断标记物,其中CK5/6比CK14和P63更为敏感.化生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化生性乳腺癌 基底样乳腺癌表型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超微结构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2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因分别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应激性溃疡及大面积脑栓塞各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3.17%。术后并发房性心律失常8例、心包积液4例、下肢栓塞1例。术后随访108例,随访率85.71%。2例分别在术后4年及8年复发,1例为多发性黏液瘤、1例为左房壁黏液瘤;2例分别死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充血性心衰。结论心脏黏液瘤只要能够手术切除,预后是良好的,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黏液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心脏黏液瘤手术后复发率低,远期复发可能与其起源部位有关。

  • 标签: 心脏黏液瘤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神经系统肿瘤,其中功能区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30%-50%.临床上关于脑功能区胶质瘤预后因素的研究不多,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脑功能区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9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脑功能区胶质瘤的病例,根据病理级别分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分析临床各因素构成差异;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选取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对其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KPS评分及平均生存时间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组中的构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术前KPs评分、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和放化疗等因素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病理级别、术后放化疗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于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前KPS较高及病理级别较低提示生存时间较长;术后放化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胶质瘤 预后因素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
  • 简介:目的观察肱骨内上髁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对24例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肱骨内上髁炎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切除旋前屈肌群肌腱起始处的退变组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4例术后均获8~23个月随访,平均13.7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2、6个月进行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术前HHS2评分为73.2±6.4,术后1个月为93.0±4.7,2个月为92.5±5.0,6个月为94.5±5.1;术前Mayo评分为72.8±5.8,术后1个月为83.2±6.3,2个月为87.9±4.9,6个月为91.7±6.0。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感觉和肘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24例中19例(79.2%)长期随访效果良好,2例(8.3%)残留肘内侧轻度慢性疼痛,3例(12.5%)因发生尺神经炎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神经症状获得缓解。结论开放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疗效可靠,对于合并尺神经病变的患者,建议预防性松解和前置尺神经。

  • 标签: 肱骨 外科手术 臂损伤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5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与生存相关因素。结果中老年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体重减轻、术前并发症、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临床分期、术前低蛋白、术前放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等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食管癌多数属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在可耐受情况下,积极行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食管癌 中老年 手术 预后 多因素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PHPT)导致骨病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本中心诊治的26例PHPT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13-83岁,平均50岁。26例症状均有骨痛,其中6例合并活动障碍,5例合并乏力。结果术前,本组26例中23例血钙均高于正常,为2.65-l4.28mmol/L,平均3.00mmol/L。26例中,16例血磷正常,10例均低于正常(0.53-0.77mmol/L,平均0.61mmol/L)。26例甲状旁腺素(PTH)均高于正常(105-2361ng/L,平均651.88ng/L),15例行X线平片检查,3例无明显异常;12例呈骨密度减低,5例出现骨皮质吸收。所有患者均转入普外科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1例术后行刮除植骨内固定术,1例术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1例术后发生骨折,其余25例均无骨折发生,25例骨痛明显改善,VAS评分均〈3分,骨痛明显改善所需时间为3天至1年半。结论对骨痛、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应加以怀疑PHPT的可能,完善并密切关注血钙及PTH检查结果,结合甲状旁腺超声及骨骼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此病。经普外科切除甲状旁腺腺瘤后,长期随访此病预后较好,并发症少。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密度 骨病医学 高钙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7例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29岁,5例患者已绝经。发病部位以外阴居多(4例),宫颈3例。临床表现:病变累及外阴,以外阴赘生物伴瘙痒为主要症状;而病变在子宫颈者则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有6例患者早期被误诊(85.72%)。4例外阴疣状癌按FIGO分期1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3例宫颈疣状癌按FIGO分期,Ⅰ期2例,占28.57%,Ⅱ期3例占42.86%,Ⅲ期2例占28.57%。5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另1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行单纯放疗。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92个月,3例随访1~49个月无异常发现,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术后72个月局部复发,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1年后死亡,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和1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失访。除1例出院后失访,6例患者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6)、50.00%(3/6)和33.33%(2/6)。结论:生殖系统疣状癌是皮肤和黏膜鳞状细胞癌的一种亚型。发病年龄晚,以绝经后者多见。疣状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单发多见,少数伴发鳞状细胞癌。早期进行外科根治性治疗,并制定相关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才可能使患者有更大的获益。

  • 标签: 疣状癌 外阴癌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