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HDlive技术在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产前超声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筛查异常的42例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经过胎儿超声检查并随访至分娩,结合胎儿超声筛查与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中,单绒双羊双胎39例,单绒单羊双胎3例。39例单绒双羊双胎中,胎儿异常共28例(71.8%,28/39),其中包括双胎其一合并畸形12例(30.8%,12/39),双胎其一宫内死胎6例(15.4%,6/39),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4例(10.3%,4/39),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intrauterinegrowthrestriction,sIUGR)5例(12.8%,5/39),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twinreversedarterialperfusionsequence,TRAPS)1例(2.56%,1/39);胎儿附属物异常共11例(28.2%,11/39),其中包括球拍状胎盘7例(17.9%,7/39),帆状胎盘2例(5.13%,2/39),胎盘血管瘤2例(5.13%,2/39)。3例单绒单羊双胎中,脐带异常2例,胎儿及其附属物合并异常1例。结论随着HDlive超声技术的应用,对于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评估具有更加早期、精准、直观的优势,对胎儿的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7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宫腔镜引导下行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腔镜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卵管完全通畅率(8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随访患者6-24个月,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3.0%)及宫内妊娠率(74.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40.0%)(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效果良好。
简介: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结果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羊水细胞嵌合体病例的产前咨询和处理提供一个更好的临床指引。方法收集2006~2016年有产前诊断指征病例3422例,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体的孕妇建议行胎儿脐带血穿刺验证,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嵌合体发生率为0.29%。性染色体异常的嵌合体8例(80.0%),数目异常的嵌合体2例(20.0%)。同意行胎儿脐带血或胎儿组织验证的有8例,验证结果为真性嵌合体5例,相符率为62.5%。结论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病例必须进行胎儿脐带血染色体分析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扩张在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30例超声诊断为侧脑室扩张且行产前介入性诊断的胎儿,回顾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30例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中,121例(93.1%)核型正常,9例(6.9%)核型异常;aCGH结果中,有11例(8.5%)结果异常。分组:Ⅰ孤立性侧脑室扩张组(72例);Ⅱ合并超声软指标组(27例);Ⅲ合并神经系统畸形组(15例);Ⅳ合并其他异常组(16例)。4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72(2.8%)、6/27(22.2%)、0/15(0%)、1/16(6.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GH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72(2.8%)、7/27(25.9%)、0/15(0%)、2/16(1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侧脑室双侧对称扩张组,双侧不对称组和单侧扩张组中,各组染色体异常率无差异(P=0.866),各组aCGH异常率无差异(P=0.488)。侧脑室轻度扩张组和重度扩张组,染色体异常率(P=0.487)及aCGH异常率(P=0.561)无差异。男性胎儿组和女性胎儿组,染色体异常率(P=1.00)及aCGH异常率(P=0.838)无差异。结论当产前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无论其单双侧、是否对称、胎儿性别、侧脑室扩张程度,尤其是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时,应建议其产前诊断,行核型分析及aCGH检查。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就诊的2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给于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锻炼盆底肌,对照组100例进行单纯Kegel锻炼盆底肌,3个月后填写尿失禁等级评分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底肌肉功能Glazer评估测试,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降低,有效率、盆底肌收缩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优于单纯Kegel锻炼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结果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本中心行羊膜腔穿刺的56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56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病例,3例失访,入选病例53例。53例双胎均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43.4%(23/53)病例分别行双羊膜囊穿刺,余30例仅行单羊膜囊穿刺,平均羊膜腔穿刺孕周为(23.0±3.6)周。②根据超声诊断,将53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分组,TTTS组24例(45.3%),sIUGR组15例(28.3%)及TRAP组14例(26.4%)。18例行选择性减胎术,其中3例行射频消融减胎术,15例行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③共有106例胎儿,获得72例(67.9%)胎儿羊水标本,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率为2.8%(2/72),核型分别为46XY[14]/46XX[36]和47,XY,+18。④追踪被保留的53例胎儿妊娠结局,1例胎儿流产,17例胎儿引产,25例胎儿早产和10例胎儿足月产,平均分娩孕周为(35.0±2.8)周。18例减胎术均成功完成,分娩12例活婴新生儿,平均分娩孕周为(35.6±3.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3kg,总存活率为66.7%。对比2组足月产的比率,减胎组高于未减胎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50%VS17.4%,P=0.059)。结论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尤其是可能行宫内介入治疗的病例有必要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双胎产前诊断应对2个胎儿分别取样查各自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双胎行羊膜腔穿刺在严格把握指征和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前提下是可行且相对安全的;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宫内选择性减胎可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内压缩缝合法处置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中诊断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患者264例,其中82例使用内压缩缝合法止血者为研究组,182例使用非压缩缝合止血方法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产褥病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416.95±228.28)ml]显著少于对照组[(542.47±513.83)ml,(P〈0.05)];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10.21±12.32)g/L]显著小于对照组[(13.97±15.27)g/L,P〈0.05];研究组输血率(3.66%,3/82)显著低于对照组(11.54%,21/182;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24.57±5.73)min]少于对照组[(33.45±16.93)min,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12±1.38)d和(3.93±0.9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褥病率(7.32%,6/82)显著低于对照组(16.48%,30/182;P〈0.05)。两组均无邻近脏器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子宫切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中内压缩缝合法处置中央性前置胎盘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和避免切除子宫的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盆腔包块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4年1月~2010年2月我院因盆腔包块入院的70例患者,分为:35例采用开放性腹腔镜手术(实验组),35例行剖腹探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身体创伤、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结果:开放性腹腔镜手术(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5~45分钟,手术切口1~1.5cm,住院天数平均4天。剖腹探查术(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0~60分钟,手术切口8~10cm,住院天数平均8天。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70例患者中,55例为盆腔结核,7例卵巢癌,1例腹膜恶性间皮瘤,4例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冰冻切片,肿瘤确诊后立即手术切除。结论:开放性腹腔镜手术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断中,具有手术时间短、身体创伤小、愈后快、费用底、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是怀疑盆腔结核患者,用开放性腹腔镜手术诊断更有价值。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高危人群和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探讨不同HPV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门诊就诊的1715名有性生活史妇女,进行下生殖道HPV感染分型筛查。其中463例经阴道镜下定点官颈活检,病理确诊分为官颈炎症234例、CINⅠ96例、CINⅡ80例和CINⅢ53例。分析人群HPV感染的型别分布、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结果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1715名门诊妇女中HPV阳性率57.1%(978/1715),宫颈病变中为76.9%(356/463),而在CINⅢ中达98.1%(52/53)。常见的5种亚型分布:高危人群为HPV16、58、52、33和6型;宫颈病变为HPV16、58、52、33和31型;CINⅢ中为HPV16、33、58、31和52型。HPV16、33和31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CINⅡ+CINⅢ)的主要风险也是感染HPV16、33和3l型(OR9.59、2.99和2.52,95%CI4.805~11.989、1.231~7.296和1.174~5.429)。结论本地区官颈病变的常见型别是HPV16、58、52、33和31型,HPV16、33和31型是HSIL的主要致病型。
简介: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分类诊疗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且资料完整的218例G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字2检验分析3种类型(难治型、肿块型和脓肿型)GM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患者均为非哺乳期育龄妇女,年龄为(33.5±3.9)岁,于宝宝离乳后(3.6±1.6)年发病,其中63郾8%(139/218)患者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2%(212/218)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根据首诊临床表现分为肿块型41例、脓肿型126例和难治型51例.有96例患者可取得脓液标本,其中脓肿型GM61例,难治型GM35例;脓肿型和难治型GM相比,棒状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61)比8.6(3/35),X^2=0.025,P=0.900].3种类型GM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80,P〈0.001),其中,难治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肿块型和脓肿型患者高[58.8%(30/51)分别比17.1%(7/41)和27.0%(34/126),X^2=16.487、15.944,P均〈0.017].类固醇激素在GM的治疗中占95.9%(209/218).21.1%(46/218)患者采用了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中位随访时间15.8个月(6.0-32.0个月),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1.0%(24/218),其中,肿块型复发率最低,为2.4%(1/41).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类固醇激素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型患者治疗效果最佳.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其男性配偶的阴部进行HPV检测。结果研究组HPV检查阳性率37.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5)。研究组21例HPV阳性者中夫妇双方有相同HPV亚型感染者11例(52.38%)。其中58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部分配偶感染相同HPV亚型,故对其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简介:刘霞教授认为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由血热妄行及气阴两虚兼血瘀所致,临床主要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法,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