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低氧血症对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动脉血氧分压的水平分成3组。测定各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并分析其PaO2与血清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度低氧血症组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中度低氧血症组和轻度低氧血症组(P〈0.0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PaO2水平与对应的血清心肌酶呈直线负相关(r=-0.67~-0.87,P〈0.01)。结论:低氧血症可导致COPD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增高,且动脉血氧分压与相应的心肌酶呈直线负相关。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高温超导心磁图仪在冠心病诊断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入选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拟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3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和冠心病组(59例,其中52例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安装于磁屏蔽室内的四通道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心磁图仪,分别于冠脉造影前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行心磁图检查,比较冠心病患者不同时刻病理性电流区域存在的强度及时间,以每幅图分级的平均数(ACTM)、异常电流分布图占所有电流密度分布图的比率(RAM)作为判断标准。结果冠心病组ACTM和RAM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ACTM和RAM较介入前明显改善。结论高温超导心磁图作为一种简单、无创、价格低、敏感性高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脉介入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估。
简介: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8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单纯吞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接受单纯吞咽治疗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单纯吞咽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频荧光造影(VFG)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FG评分均显著升高,SWAL-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单纯吞咽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VFG评分[(5.46±2.04)分比(6.54±2.75)分]升高更显著,SWAL-QOL评分[(741.33±25.92)分比(632.54±26.77)分]降低更显著,P依次=0.032,0.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吞咽治疗组(93.88%比75.51%),P=0.014。结论:与单纯使用吞咽治疗仪比较,吞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氢谱(1H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检查,了解猫脑缺血后不同受累脑区N-乙酰天冬氨酸(N-aeetylaspartate,NAA)的动态变化.方法在猫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异常区作为1HMRS检查体域的定位标准,在缺血前后不同时间进行1HMRS检查,动态观察缺血中心区、半暗带区及其对侧镜相区城NAA的变化特点.结果脑缺血后NAA很快减少,在中心区,缺血后6h减至对侧的50%左右,缺血后12h减至对侧的20%左右,2d后完全消失;而在半暗带区,NAA减少速度较慢,缺血后12h减至正常的60%左右,随后维持在正常的50%左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缺血中心区,缺血后6h内,NAA的变化最为剧烈;而在半暗带区,以缺血后12h内变化明显.因此,挽救缺血半暗带和缺血中心区应有不同的治疗时间窗.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伴有局部症状的脑循环障碍征候群。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两大类。频发TIA是指24h内TIA发作≥2次的特殊临床状态。椎-基底动脉频发TIA起病急、症状重,若栓塞引起的TIA可能危及生命,其病因复杂,部分病例与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近年来,CT血管造影(CTA)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我们对20例频发TIA患者进行DSA及CTA对照研究,探讨CTA对椎.基底动脉频发TIA的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探索反向式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于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或加用体外反搏辅助药物治疗8周,监测足背动脉的直径、踝肱指数、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记录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足背动脉直径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1.071,P〈0.001),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踝肱指数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827,P=0.036).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4.782,P=0.015).体外反搏组出现不良反应者(2/21)与常规治疗组(0/2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反向式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足背动脉直径、增强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未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例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环,降血脂、降血糖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糖尿病饮食,研究组给予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对血糖水平,血脂五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及脑卒中量表(CCS)对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血脂五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可稳定及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指数,减少患者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饮食;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单枚自膨式支架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单枚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有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患者21例。术中将1枚自膨式开环支架的头端放置于椎动脉V1段的中远端,尾端放置于锁骨下动脉的近端。术后6~12个月行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全部支架成功置入,椎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87.1±5.7)%降至(7.4±6.4)%(中位数5%,范围0%~20%),锁骨下动脉狭窄率由(61.9±8.4)%降至(4.5±5.7)%(中位数0%,范围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中发现1例(4.8%)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约50%),但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4.8%)术后6个月再发眩晕,复查CTA和DSA,显示支架压缩合并椎动脉闭塞。结论单枚自膨式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技术可行且安全,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压缩的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按医嘱服药(88.71%)、按疗程治疗(90.32%)、按时检查(80.65%)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按医嘱服药(54.84%)、按疗程治疗(50.00%)、按时检查(48.3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5.4±1.4)d、贫血发生率(17.74%)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为(9.6±1.5)d、贫血发生率(38.71%)(P<0.05)。结论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能提高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预后贫血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