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简易腹腔灌洗联合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腹腔穿刺针穿刺入腹腔,连接三通管,滴入生理盐水1000ml,然后排出,如此反复3次。之后滴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抗生素,每日一次,直至灌洗液由血性变清亮。同时行床旁血液滤过。结果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SAP患者分为腹腔灌洗+血液滤过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恶心呕吐消失及腹膜刺激征消失天数分别为(1.5±0.3)d、(2.7±0.3)d、(1.9±0.3)d、(1.5±0.2)d,住院天数为(11.0±2.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0.3)d、(4.5±0.6)d、(3.7±0.2)d、(5.3±0.4)d、(18.0±2.5)d(P值均〈0.05)。治疗组治疗后1d起,血ALT及AS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d起血、尿淀粉酶及TNF-α、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血HCO3^-、IL-10含量显著增高(P〈0.05或〈0.01);5d起血尿素氮、肌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腹腔灌洗联合早期血液滤过能及时清除炎性因子,对于SAP的治疗更合理、有效。
简介: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11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及灌肠。口服中药:茵陈30g、栀子12g、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2g、白术12g、白茅根20g、白花蛇舌草20g、田基黄15g煎剂口服,3次/d;灌肠中药:生大黄20g、枳实20g、厚朴20g、虎杖20g、赤芍20g、茵陈30g、白花蛇舌草30g,煎取100mL,保留灌肠,1次/d。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8.19%,总有效率为89.09%,无效率为10.90%;对照组显效率为29.09%,总有效率为56.36%,无效率为43.6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病例特点,为该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MI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室间隔破裂穿孔常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穿孔部位多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年龄(60~69岁)、女性、缺乏侧支循环和广泛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右室梗死(常可导致低血压)、无心绞痛病史。患者多存在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预后严重不良。室间隔破裂的预后很差。内科保守治疗的院内死亡率高。结论注重体征及尽早行超声心动检查是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关键,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并力争外科手术的机会能降低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多次洗胃法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OPP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次洗胃法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经口留置胃管洗胃,至洗出液澄清、无蒜臭味后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在初次洗胃结束后,保留胃管进行多次洗胃。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次性洗胃比较,多次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洗胃,能更彻底地清除胃内毒物,显著缩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脂蛋白脂酶基因(LPL)缺陷的杂合子小鼠作为制备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野生型及LPL杂合子小鼠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12、24h2个时点。实验组腹腔注射雨蛙肽(50ug/kg体重)7次,每次间隔1h。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三酰甘油(TG)、淀粉酶水平,观察胰腺形态学改变并评分。结果LPL杂合子小鼠对照组血TG为(3.55±0.27)mmol/L,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对照组的(0.94±0.18)mmol/L(P〈0.05)。杂合子小鼠实验组12h的血TG、淀粉酶水平分别为(3.55±0.27)mmol/L和(3685±484)U/L,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实验组12h的(0.92±0.11)mmol/L和(2501±410)U/L(P〈0.05)。杂合子小鼠实验组12h的胰腺水肿、坏死、出血和炎细胞浸润的分值分别为3.94±0.21、3.94±0.21、1.84±0.25和1.84±0.25,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实验组12h的3.06±0.01、2.52±0.51、0.46±0.22和0.58±0.38(P〈0.05)。结论LPL杂合子小鼠血TG中度升高且稳定,在雨蛙肽诱导下产生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是研究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简介:目的:评价丁苯酞(NBP)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7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BP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I和mR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3.60±4.26)vs(9.31±3.79),对照组(13.57±4.20)vs(11.23±4.06),P=0.04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时两组BI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54.57±24.17)vs(77.86±21.46),对照组(54.14±23.81)vs(67.0±23.30),P=0.04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mRS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90d,治疗组mRS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40±0.81)vs(2.80±0.96),对照组(3.49±0.82)vs(3.29±0.93),P=0.0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NBP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90d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发病72h内就诊的70例SAP患者纳入研究。液体复苏达标参数:心率〈120次/min;尿量≥1ml·h^-1·kg^-1;血细胞比容≤35%;平均动脉压65~85mmHg(1mmHg=0.133kPa)。回顾分析液体复苏达标时间(〈48h、48—72h、〉72h)和达标项目数(0~1、2、3、4项)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70例患者中41例(58.6%)发生并发症,20例(28.6%)中转手术,10例(14.3%)病死。中位住院天数为23.5d,中位治疗费用为7.19(0.57~56.74)万元。〈48h、48~72h、〉72h液体复苏达标患者的中转手术率(20.0%、33.3%、75.0%)、急性肾损伤发生率(20.0%、25.0%、75.0%)和并发症发生率(50.0%、83.3%、100%)在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8h内液体复苏后0~1、2、3、4项达标者的中转手术率(50.0%、26.3%、13.0%、25.0%)、急性肾损伤发生率(45.0%、31.6%、17.4%、0)、ARDS发生率(35.0%、31.6%、13.0%、0)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SAP发病48h内,合理的液体复苏策略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妊娠期血脂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3例PIHS产妇,纳入PIHS组,并选取同期妊娠期非高血压产妇及未妊娠妇女各100例,并纳入对照组及正常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脂检测指标。结果轻度PIH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显著低于重度PIHS患者,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I)显著高于后者(P<0.05);PIHS组TC、TG、LDL-C、ApoB、L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正常组(P<0.05),PIHS组HDL-C、ApoAI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组,但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照组各项血脂检测指标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在今后的检查中,应重点关注HDL-C、ApoAI2项血脂指标,做到PIHS的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