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的护理防控效果。方法 通过多重方法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的护理管控工作,包括发热门诊的布局、各项工作的制度和流程,护理人员的管理多重角度进行综合防控。结论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采取护理防控,控制了新冠肺炎的蔓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液透析室优化和完善新冠肺炎病毒防控流程及主要护理管控要点。方法:疫情期间,为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血液透析室建立科内疫情防控管理小组,优化和完善病毒防控工作机制,加强血液透析室内工作人员管理规范,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护理管理力度,规范血液透析室终末消毒处理流程,细化封控区和管控区患者的就诊流程等,以防止疫情传播。结果:从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科室平稳运转,接待患者及家属135人,透析12258人次,未发生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结论:优化和完善新冠肺炎病毒防控流程及主要护理管控要点,不仅能够为血液透析患者营造更加安全的医疗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延续、及时的治疗,而且能够保证医务人员安全,还进一步降低了病毒在院内的感染及传播的风险性,保证了血透室所有人员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HFMEA在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HFMEA团队,以“发热门诊风险防控”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发热门诊风险防控的失效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计算风险指数,制定失效模式调查评价表,拟定改进计划,实施并评估效果。结果:开展HFMEA活动后,我科发热门诊潜在失效原因均得到改善,科室、医院的影响力均有所提升。结论:应用HFMEA质量管理工具能发现能够避免和减少发热门诊风险防控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形成过程控制计划,从而预防失效模式的产生,规范接诊流程,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感控意识,优化医院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科室、医院的影响力均有所提升。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传染病感染防控中的护理干预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近一年半(2023年 1月至 2024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新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防控效果、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在新型传染病感染防控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制订相应的防控管理方案。方法;选取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20名护理人员,对2022年1—2022年12月间新生儿常规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制订相应的防控管理措施。对比护理措施改进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结果;改进后护理人员在职业观、职业认同、职业目标与职业态度上的职业认同感评价均高于护理措施改进前,护理人员对改进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较改进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的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针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室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入住的100例重症监护患者为此研究对象,将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未施行综合护理干为对照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整体护理;将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期间施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综合护理干预为研究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种类和株数。结果 研究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施行综合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人群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急危重症患者, 为了公平起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 38 例,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一组为观察组,采取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 最终统计对比两组误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给与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后,我们发现观察组误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以后,提前防止患者产生误吸或者减少误吸的概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