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取本院6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用丹麦IL1610型血气分析仪对68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并与对照组22例相比较,从pH,PCO2,PO2和HCO3等主要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血气诊断及统计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支气管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PaCO2和HCO3升高显著,支气管组Pa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于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CTU技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泌尿系统疾病或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IVP,CTU,MRU在这些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各期图像上,均可以显示出所有患者泌尿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形态,取得的造影效果较为理想。结论IVP检查方法较简便,能够大致了解肾脏功能,费用低廉;MRU处理功能强大,重组图像清晰,可以发现很多IVP不能发现的细小病变;CTU操作简便,图像清晰,可以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
简介: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文献中有类似描述,如“蝴蝶丹”、“阴阳毒”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来源:(1)阴阳毒: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把阴毒病、阳毒病合称为阴阳毒,“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绵纹……;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红斑、盘状红斑、冻疮样皮损、面部赤斑及彩色的花纹斑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及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镜》对阴阳毒进行了补充,认为阴阳毒伴有发热,手足指冷等症状,其更接近了红斑狼疮。(2)赤丹、茱萸丹: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有:“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钱,小者如麻豆,肉上栗如鸡冠,肌里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赤丹又名茱萸丹,红斑狼疮的红色丘疹斑块,皮肤的斑丘疹,可以使用本病名来描述。(3)日晒疮:日晒疮病名出自明·申拱良《外科启玄》,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形成“日晒疮”(红斑狼疮皮肤损害),认为是“受暴晒而发”。因为暴晒,皮肤忍受日毒,形成一种毒热,毒热燔灼,除损伤皮肤外,伤津耗液,炼液成痰,灼伤五脏,阻滞气机,气血闭阻而发为狼疮。(4)蝴蝶丹、红蝴蝶疮:现代中医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面部蝶形红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孕产妇中采取系统性健康教育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01月-2016年07月时期)产科门诊收治孕产妇71例,采取常规孕期、产前教育为对照组。2016年08月我院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于(2016年08月-2017年02月时期)产科门诊收治孕产妇83例为系统组。对两组孕产妇进行为期10个月的有效随访,将两组孕产妇孕妇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对照分析。结果孕产妇情况中系统组并发症2.41%,顺产91.57%,剖宫产8.43%,出血率3.61%,而对照组分别为23.94%、64.79%、35.21%、18.31%。新生儿中系统组超、低体重儿2.41%、新生儿窒息1.2%,对照组分别为32.39%、14.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孕产妇而言,采取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剖宫产及生产出血几率,提高新生儿质量,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ALT和TBiL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ALb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HBVDNA水平为(3.56±0.39)IU/ml明显高于观察组(2.11±0.22)IU/ml,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能够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索提高病房回收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方法。方法:比较两种多酶清洗剂浸泡处理医疗器械后的清洗效果。结果:经过两种多酶清洗剂浸泡处理的回收医疗器械,再用全自动清洗机采用标准流程清洗后,目测检查,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未经过多酶清洗剂浸泡处理的回收器械直接按相同程序进行清洗,合格率为81.1%~89.3%,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清洗剂浸泡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回收医疗器械经过多酶清洗剂浸泡处理,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并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部外科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析其手术资料,并研究其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处理手段。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在100例患者的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感染情况、创伤情况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手段。10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7例死亡(死亡率为7.00%,包括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糖尿病性昏迷分别有4例、2例、1例。),15例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包括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腔感染、多发性疖肿10例、3例、1例、1例)。结论通过对腹部外科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有效控制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折病变的诊断中,研究其在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DR平片基础上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再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后处理,对比DR、MPR对不同骨关节骨折的正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折病变的诊断中MPR检测的正确率明显高于DR(p<0.05),MPR检测的误诊率、漏诊率明显低于D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MPR检测明显优于DR,其能够为骨折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以及准确有力的参考数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320例。结果全部32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中,23例患者并发胎盘植入,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7.2%;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剖宫产史、流产次数超过2次、前次分娩存在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显著高于未植入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子宫颈部位膨大、剖宫产史。保守治疗选择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高。结论如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存在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或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则应警惕胎盘植入的可能;医护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综合风险评估,完善应急抢救措施;对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的保守治疗较为理想;如患者存在剖宫产史,术中发现子宫颈部位膨大,出血不易及时控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以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4h、24h及48h)分别使用荧光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3+CD8+杀伤性T细胞、CD19+B淋巴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荧光微球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结果:与2种抗凝剂各自的室温条件下4h内检测结果相比较,在肝素抗凝剂组中4℃保存至48h,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降低(P〈0.05);肝素抗凝血与EDTA-K2抗凝血间在4℃及室温保存至24h及48h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h内完成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2例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摄取数字化曲面断层X光片,与此同时,对患者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和未经处理的图像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图像对患者牙槽骨改变的判断的组间一致性,以此评价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未经处理的图像,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之后的图像清晰度更高,更能帮助临床诊断发现患牙的病变细节,诊断一致性明显更高(100.00%vs78.57%,P<0.05)。结论数字化X线数字化后处理技术应用于牙周病的诊断之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一致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GOS5分6例,GOS4分2例,GOS3分2例,GOS2分1例。结论造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系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来就诊的88例实施冠心病介入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系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实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在掌握患者各项体征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采取应对措施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护理环节的环环把握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绕甲状腺患者开展术前系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影响,结合病案资料,判断找出最佳的术前护理干预办法及措施。方法将72例甲状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甲状腺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VAS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于护理前明显降低,其中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对甲状腺手术切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