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共接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PH、PCO、PO、FiO四项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上机花费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以及悉心护理后,全部存活出院,但在上机治疗1d后PCO、PO、FiO三项指标水平上对照组患儿明显不及试验组;且对照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127.5±32.10)h,试验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89.3±13.34)h;另外,在住院时间以及上机花费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试验组,以上各项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可以使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节省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重症监护室收治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ICU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并配合ICU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抢救成功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县67所学校的218台饮水机出口水作为检测样本,采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出口水质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并采用GB4789.15-1998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18份水样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分别为75.7%、89.0%、100.0%、92.2%;冷水口样品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合格率均明显低于热水口样品,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学校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饮水意识,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疾病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监测,共同为学校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提供保障。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D与支气管扩张症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经胸部高分辨率CT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至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结果与维生素D充足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相比,维生素D缺乏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显著更多,与维生素D充足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相比,维生素D缺乏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人数菌显著更多,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关临床指标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联系作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补充维生素D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方法,维生素D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奎屯地区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应用两阶段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奎屯地区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变应性鼻炎可疑对象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发病因素.结果在调查的2000人当中,有513人有变应性鼻炎,奎屯地区变应性鼻炎现患率为25.65%,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之间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工人、学生、行政事业人员的患病率较高,团场职工患病率较低。奎屯地区每个月份发病情况发病较高的月份依次为8、7、6月。变应性鼻炎的认知状况在所有被调查人群中,听说过变应性鼻炎的占56.25%(1125/2000),认为变应性鼻炎就是感冒的为19.25%(385/2000),认为变应性鼻炎能够被根治的22.9%(458/2000)。因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去看过医生的就医率为29.25%(585/2000)。发病因素由工业污染因素引起的居住环境污染导致变应性鼻炎最为显著。占比为70.96%(364/513),此外支气管哮喘、花粉、食物、药物过敏、职业粉尘环境以及家族史均与变应性鼻炎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奎屯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较高,发病因素复杂,职业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发展造成的居住环境污染已成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的临床资料,分析和统计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等。结果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随访中发现4例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0%;经药物干预、护理干预处理后,3例患者保留PICC置管后缓解,1例将PICC置管拔除并放置滤网,经溶栓治疗、护理干预后好转。结论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管类型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静脉血栓的重要相关因素,针对性药物处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或缓解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选择。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化疗时 PICC 并发症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自 2017 年 12 月 - 2019 年 1 月我院进行 PICC 操作的肺癌患者共 138 例进行本次医学研究,完全随机均分成两个观察小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一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肺癌化疗 PICC 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并记录组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价值。 结果 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的 实验组患者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表现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PICC 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置管口感染、导管脱出、导管内异常物质堵塞以及置管部位静脉炎症,对进行 PICC 操作的患者施行本研究采用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有利,可以在临床置管操作中配合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脑瘫危险因素、脑瘫分型与合并症间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的30例脑瘫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选择早产低体重、颅内出血、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硬肿症等,合并症则选择听力障碍、发音障碍、视力障碍、智力低下、癫痫、摄食困难和流涎等项目。对患儿脑瘫危险因素、脑瘫分型与合并症间的相关性加以分析。结果脑瘫患儿通常会同时存在多种合并症,且高危因素与合并症亦有重叠现象,不同临床类型的脑瘫患儿合并症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小儿脑瘫危险因素与合并症间密切相关,应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并制定全面的诊疗方案帮助患儿康复,以提高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产妇麻醉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术后神经受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防治椎管内麻醉引起的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6年9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手术的78例产妇,调查产妇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析神经损伤相关因素。结果80例参与调查的产妇,出现神经损伤64例,占80%,其中短暂神经综合征35例,脊神经损伤15例,马尾综合征占9例,硬膜外血肿占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感组和无异感组神经损伤发生优势比为6.321,相对危险度为4.259,相对安全度为0.853,异感组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异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感和水肿程度OR值分别为14.256和0.362,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熟练椎管内麻醉技术,减少异感发生率,有利于减少产妇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且产妇孕期轻度水肿有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H孕妇胎儿的超声心脏功能指标检测的结果,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以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PIH孕妇30例为实验组,另以同期接诊的健康孕妇5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都施以胎儿心脏功能检测,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TVE、MVE、TVA、MVA以及MVE/MVA指标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PIH孕妇,胎儿的心脏收缩以及舒张功能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并且,孕妇发病的时间越早,胎儿心脏功能受损的程度就越重。通过采用多普勒成像技术以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能够对胎儿的心脏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估,建议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因素与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肾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出现1例褥疮与1例感染,发生率为5.1%;对照组出现3例褥疮、2例跌倒与3例感染,发生率为20.5%。在数据对比上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需要针对护理风险展开,是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