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方法此研究共讨论108例血清样本,均为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住院及门诊患者,用LIAISON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和放射免疫计数GC-911-r测定其血清AFP,并进行精密度实验、对比实验、线性实验、回收实验。结果RIA方式检测回收率为90.5-108.3%,平均为95.7%,线性实验为5ng/ml-401ng/ml;CLIA方式检测回收率为92.1%-107.5%,平均为97.1%,线性实验为2ng/ml-939ng/ml。CLIA线性关系和回收率明显较好。对比分析实验直线回归性分析,r=0.994,此两种检查方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值、中值、低值的精密度实验表明CLIA有较好重复性。结论测定AFP指数,建议可根据实际状况采用RIA或CLIA方式,此两种检测方式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相似,但CLIA方式安全性、精密度、准确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HIV抗体筛查中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的86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胶体金法、ELISA检测HIV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60例患者中经HIV抗体复查显示其中阳性4例,ELISA法检出阳性5例,胶体金法检出阳性7例。以复查结果为准比较阳性检出率,ELISA法、胶体金法阳性检出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99%、阳性预测值60%、阴性预测值99%,ELISA法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上均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之下ELISA法筛查HIV抗体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胶体金法,临床实际筛查中如有必要可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检测血清 AFP时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数字法进行随机抽取,各抽 40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为研究组,用酶联免疫法的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检测回收率和批内批间的灵敏度 CV值。结果:研究组回收率比对照组好( P< 0.05),灵敏度 CV值比对照组优( P< 0.05)。结论:检测血清 AFP时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回收率较高,灵敏度高,准确性更好,相对于酶联免疫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根管治疗方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2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牙髓病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1例。其中,接受多次法根管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一次法根管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方案于治疗中有更高的有效性,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于研究组方案下有更低的几率出现并发症,数据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一次法根管治疗有更好的效果,且患者有更低的几率出现并发症,治疗安全性较高,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HIV抗体的效果。方法:择取104例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疑似HIV感染患者,时间区间在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以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后的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后,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95例,漏诊患者有1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86例,漏诊患者有10例。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且漏诊率低(P<0.05)。结论: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HIV抗体筛查时,运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均可起到筛查效果,但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更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蛋白印迹法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蛋白印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法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临床常见问题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22例(44髋)双侧全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7年(平均4年)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术后除6侧肢体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0.5°改善为70.5°。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46.20改善为8.20°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假体下沉5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同期双侧手术可使患者尽早恢复功能,节约费用。采用髋关节前外及外侧联合切口可有效地松解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矫正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简介:<正>1病例摘要患者,女,年龄59岁,因高血压3年,双下肢水肿2年,于2009年5月10日收入本院泌尿微创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测血压最高达180/110mmHg,伴有面部皮肤发红,皮肤易出现瘀斑,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可,2年前出现双足肿胀,伴有胸闷、四肢无力、乏力,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诊为"冠心病",给予患者"山枚胶囊"治疗,效果不佳,1年前患者双足肿胀加重,伴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萎缩、皮肤菲薄、入睡困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CT检查示胸6、7、8、11及12椎体压缩性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复位 + 自体骨植骨 + 双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这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实施 3 个月 ~2 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切口一期愈合 27 例,其中出现切口红肿 2 例,切口皮缘坏死 1 例,经换药后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 18 例、良 7 例、可 2 例、差 0 例,治疗优良率为 92.59% ;对患膝、健膝的胫骨平台最大横径、关节面塌陷程度、胫骨平台后倾角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