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中述情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方法4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病例组(PTSD组),52例经历创伤事件未发生PTSD的人群为非PTSD组,50例我院行健康体检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及结构式访谈法深入临床科室,进行问卷调查与评估。对比述情障碍发生率。结果PTSD组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61.22%,非PTSD组发生率为21.15%,正常组发生率为8%,即PTSD组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TSD组及正常组述情障碍的发生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历创伤事件未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以及正常人群。(2)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述情障碍相互关联,述情障碍可能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

  • 标签: PTSD 述情障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脾破裂脾切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的创伤脾破裂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行脾切除手术,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并给予全面护理。结果22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均治愈,且愈合情况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创伤脾破裂脾切除患者术后给予全面护理可帮助患者调整好心身状态,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创伤性脾破裂 脾切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protein,HMGB1)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测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10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后进行Gensini评分,依据冠心病分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受累支数分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MGB1。结果血清HMGB1,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及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三支组高于两支组、一支组及对照组(P<0.05),两支组高于一支组及对照组(P<0.05),一支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HMGB1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考虑用于病情评估。

  • 标签: 冠心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狭窄程度 病变支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急诊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基础护理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从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面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使分诊评估时间和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救治,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探究。方法小儿急性哮喘患者50例以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75%TEF、50%TEF、25%TEF、PTEF/VT水平、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哮喘患儿推行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 急性哮喘 急诊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给予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哮喘患儿86例,经双盲法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再给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各43例,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复发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7.0%)低于对照组(27.9%),护理满意度(97.7%)高于对照组(79.1%),P<0.05。结论给予急诊护理中再给急哮喘患儿舒适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急诊哮喘 急诊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卧床休息、住院以及球囊扩张的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3.33%(2例),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6.67%(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增强护理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优化中的引入。方法成立品管圈,对影响急诊溶栓流程中的因素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优化溶栓流程。结果通过实施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为(56±5)min,与之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入门—进针时间平均为(109±8)min,实施品管圈后,有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品管圈小组,有利于优化预检分诊工作等,从而提高抢救机率。品管圈定时对工作流程不完善之处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有助于提升圈员的管理能力,更能提高团队的团结凝聚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品管圈 急诊溶栓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路径)与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系统、细致的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全面提升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急诊所接收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利用数表法将他们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给予急诊护理路径,随后利用患者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院内复发率以及再PCI率这五项指标对比两组抢救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情况对比中,观察组在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这三个指标组间差异都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院内情况对比中,观察组院内复发率及再PCI率都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路径地采用不仅可以显著地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同时在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选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56例,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探析院前急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发病接诊后进行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不进行院前急诊治疗,观察组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3%)、抢救成功率(95.3)及致残率(2.3%)均优于对照组(18.6%)、(72.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对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非常有利,可以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院前急诊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输液时行预防护理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取入我院治疗的急诊输液患者500例为研究案例,预防护理作为分界点,划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行预防护理,以降低护理风险,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输液安全意识及行为管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因子12.44±5.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8.75±2.3评分,显著<对照组的25.61±4.3、19.56±4.9(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67±4.6>对照组90.09±1.9(P<0.05)。结论预防护理,可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降低输液时患者心理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输液 预防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42例外伤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本组外伤脾破裂4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综合抗休克、严密监护、密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9例保脾成功,3例中转开腹,42例均治愈出院。讨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是外伤脾破裂患者治疗期间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脾破裂 非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中使用超声诊断闭合腹部创伤合并内脏损伤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四川地质医院和四川省地矿局405医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5年内收治的闭合腹部创伤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50例,对患者使用超声进行诊断,并且将结果和手术病理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出现脾破裂,6例患者出现肝破裂,4例患者出现肾破裂,2例患者出现肠管损伤,2例患者出现胰腺损伤,3例患者出现复合型的内脏破裂,2例结果不明确。使用超声对各种损伤进行检测,准确率达到96.0%。结论在对闭合腹部创伤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进行检测时,使用超声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受损器官,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及时救治,在临床使用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超声 闭合性腹部创伤 内脏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臼骨折术后创伤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作探讨。方法选入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髋臼骨折术后创伤骨关节炎患者23例,将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为对照组10例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13例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15±2)d比对照组(18±3)d短,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92.05±5.72)分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80.61±4.37)分,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比对照组40.0%低,P<0.05。结论髋臼骨折术后创伤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髋臼骨折 创伤性骨关节炎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时间内来我院治疗的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与新活素组(40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以及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医师对新活素组患者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结果新活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24h尿量、NTpro-BNP、BP、LVEDD以及LVEF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t值=1.3212,2.6613,3.5123,2.6212,3.1325,4.6023,P<0.05)。结论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新活素 急诊PCI术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吸氧治疗等,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用药阿司匹林以生理盐水稀释尿激酶。结果5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有28例病患基本生命体征正常,无并发症、心律失常症状均未产生;22例患者出现有心律失常或并发症,采取相应急诊抢救治措施,全部均抢救成功,死亡率0%.结论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于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 标签: 心脏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抢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来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而研究组则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等要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不均衡,差异性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更佳,抢救成功率也更高,安全高效,其具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