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抑郁症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在恢复的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名抑郁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为60例。选择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患者,选择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实验组患者,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汉米尔伊与量表评分相比,对照组评分(18.61±1.95)分优于实验组评分(9.23±2.16)分,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恢复治过程中,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效明显,康复快,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观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展开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5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在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79.31%)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5±1.6)d比对照组(7.9±2.7)d短,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展开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护理在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32例,入院后除了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外,还针对患者抑郁病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在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结果32例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在持续4周心理干预护理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分别为(19.25±6.67)分、(10.54±3.46)分,较护理前的(37.34±8.43)分、(17.85±4.31)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康复期,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以及提高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对促进患者总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滴度的变化特点。方法62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6个月、1年时检测ALT、HBV血清标志物、HBVDNA、HBsAg定量。结果62例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患者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其基线HBsAg水平为3.86log10IU/mL,治疗6个月、1年时分别为3.55、3.39log10IU/mL,与基线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HBsAg水平与1年时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第1年时HBsAg下降速度为0.13log10IU/mL。结论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滴度缓慢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50例患者(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护理组与行为护理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行为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行为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结果行为护理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加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44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对其检验结果准确性有干扰相关因素。结果在244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出现偏差的检验标本46例。导致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相关因素包括采集血量与抗凝剂剂量配比不合理,占4%、标本送检不及时,占13%、标本凝固,占26%、容器选择不适当,占10%、采血方法不当,占33%、血液标本保管不当,占15%。采集方法不当导致的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关注。结论临床上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复杂,因此,应该严格规定检验人员要进行规范操作,提高专业技能,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探究良肢位摆放的临床效果特点。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5年1月—2018年1月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61~69岁,平均年龄为64±2.75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4.23±2.37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常规护理;治疗组15例,进行良肢位摆放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后MBI、FMA评分平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前和后的MBI、FMA评分平均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结论良肢位摆放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偏瘫后的生活自理功能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妇和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产妇和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现难治性大出血的产妇有1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产妇每组各50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每组各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同时对比不同止血方式(宫腔填塞术、背带式缝合术、导管动脉栓塞术)的成功止血率。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00%(38/50),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止血率均为80%,数据无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产妇和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满意度、降低死亡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心电监护拔牙过程中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的监测结果。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门诊拔牙患者150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血压正常的拔牙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拔牙过程中的舒张压、心率以及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拔牙各个阶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注射即刻、拔牙后即刻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RPP均较麻醉前10分钟显著增高(P<0.05),在拔牙后5分钟基本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的增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对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进行监测,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心肌耗氧量与血压进行控制,以减少拔牙手术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抢救效率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2018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途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抢救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以及急诊评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途径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的效果显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