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对其诊断方法与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LVVF进行诊断。同时采用利尿合剂进行治疗。结果进行诊断后,有50例患者确诊,确诊率为83.33%,确诊率较高。采用利尿合剂治疗后显效35例(58.33%),有效23例(38.33%),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有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1例患者出现低钾血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表明采用利尿合剂治疗效果突出,且不良发生率低。结论LVVF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性高,采用利尿合剂治疗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突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护理措施,观察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可知,年纪越小治愈率越大,年纪越大出现2个系统衰竭的症状越早,患者入ICU后及早给予抗感染治疗,治愈越快;且80岁以上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在我科致死率100%。结论年龄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有重大影响,给予患者早期治疗可增加治愈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作为增效剂,治疗难治性老年期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6周,随后加用文拉法辛(最高量225mg/d治疗12周)治疗,仅部分有效(HAMD17得分11-15分)或无效(HAMD17>15)的患者24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平均年龄73.9岁),患者再接受阿立哌唑增效治疗(剂量为2.5-15mg/天),治疗12周,采用HAMD17抑郁量表,UKU副反应量表,BSI焦虑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8,12周末各评定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19名患者完成了为期12周的阿立哌唑增效治疗研究,其中12/24(50%)达到了缓解的标准,HAMD17减分显著(为6.4±5.8),(平均配对t检验,p<0.01)。2/24因为副反应(镇静和静坐不能)而脱落。结论以SSRI和SNRI类药物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未获得完全疗效时,使用阿立哌唑作为增效剂治疗,抑郁症状改善显著,耐受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热的护理,皮疹的护理,积极的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通过配合积极治疗,控制住了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6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积极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饮食等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并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神经性厌食症属精神性的追食障碍,以故意节食致体重减轻、对肥胖有病态恐惧、拒不维持正常人体的最低体重、女性通有闭经现象等为特征,好发于女性青春期(95%),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均在本病的发病机制申起一定作用。此病多在个体的生活境遇发生重大改变,且自觉难以应封时发病。本文运用心理动力疗法、认知疗法和家庭疗法等,对1例神经性厌食症进行心理咨拘,效果良好。提示:(1)探究患者的成长史及人格结构与目前症状的关系,对于改善患者的人格状况、提高应封能力,防止核病复发有效。(2)针封患者认知上的体象障碍,进行认知行为纠正,对于根除症状,预防复发有效.(3)针封与起病有关的家庭因素,进行家庭治疗或家庭干预,有助于患者症状缓解,减少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1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预后良好。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性疾病,不需进行特殊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加强护理,优质的护理可以加强改症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严重程度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6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不同严重程度分为A、B、C三组,A组为轻度患者、B组为中度患者、C组为重度患者,对三组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使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进行评定分析,同时对三组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在症状自评量表中,重度患者所得分值均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患者(P<0.05);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重度患者的神经质维度分值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患者(P<0.05)。结论在强迫症患者中,存在不同、不健全的性格,同时会受到症状严重程度、病情的发展情况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首发抑郁症老年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4例首发抑郁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2例,传统药物治疗)和观察组(52例,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该药对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NP)Y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疗有效率达到(49/52)94.2%显著高于对照组(38/52)73.1%,差异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w后观察组BDNF和NPY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首发抑郁症老年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患者抑郁程度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后引发早期炎性肠梗阻8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观察组基础上使用生长抑素联合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自拟中药配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对比中,观察组以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后引发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使用护理干预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30人,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明显快于观察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于观察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能有效降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4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B组5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A组14.81%(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不仅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姑息性手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并发尿路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并发尿路梗阻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经尿道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前泪腺症状评分和一般状况评分,同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术后患者IPSS分值相比于治疗前显著降低,而Karnofsky分值相比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抑郁和焦虑等生活质量分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晚期前列腺癌并发尿路梗阻患者采用经尿道姑息性手术治疗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治疗,观察组针对患者脊髓损伤平面进行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和间歇导尿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主排尿的时间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具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颈髓、胸髓以及腰髓自主排尿的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训练前和前4周两组患者尿路感染与B超异常发生率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以后观察组的患者尿路感染与B超异常发生率26.67%(8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16例),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个性化的护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膀胱生理功能的恢复,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诱发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