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解除骨科病人疼痛,提高骨科病人围术期生活质量。方法建设骨科无痛病房,培训无痛团队,实施疼痛评估,采取有效止痛方法。结果有效消除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结论建设骨科无痛病房,开展无痛护理对解除骨科病人疼痛有效可行。

  • 标签: 无痛病房 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暴露后预防及效果,为HIV暴露后预防提供参考意见,有效预防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被HIV病人所感染。方法从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截至到2008年6月,全国累计报告HIV病毒感染者148794例,艾滋病病人73071例,死亡30883例,其中仅2008年上半年,新增HIV病毒感染者11400例,病人6892例,死亡4007例。结果资料显示,在所有携带者病人中,6135名健康工作者被HIV污染的针头以及其他医疗器具所刺伤,感染HIV20例,HIV感染率为0.33%;1143名粘膜表面暴露,l例被HIV感染,感染率为0.09%;2712名皮肤暴露,无1人发生感染。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的过程中的预防。

  • 标签: 艾滋病毒职业暴露暴露评估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在输血传播过程中的检测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检测。结果46患者中18例抗HCV阳性,26无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丙型肝炎 输血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讨论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2013年所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明确诊断后,积极给予药物,康复等治疗的未留下后遗症的38例,后遗症较轻的32例,较重的10例。结论脑梗塞明确诊断后,采取有效的药物、康复等治疗后,预后较好。

  • 标签: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高血压的成因是由基因遗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使得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疾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最为严重的是其所引起的高并发症高致残率。人体血压长期处在高压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血管及脏器受损,功能降低,从而导致冠心病、肾衰竭、心脏衰竭、脑梗塞、脑溢血、眼底动脉出血甚至是失明。近些年由于饮食水原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高血压逐渐趋于年青化,如何做好有关高血压的宣传、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帮助广大群众预防治疗高血压,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关键之重。

  • 标签: 高血压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耐药性强,各种新医疗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是一项涉及全体医院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无菌观念,严格、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借助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技术,预防感染传播,保护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卫生资源大量浪费。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严格有效的感染控制机制。这些均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并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该思想重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并掌握医院感染的知识技术,以避免医院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与心肌结构微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79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无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以及代谢综合症组,对其生化与心脏指标进行检测与组织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二尖瓣室间隔比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管壁面积/圆周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二尖瓣室间隔比值不依赖于心肌细胞宽度的改变。

  • 标签: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症 心肌结构 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定量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A组健康对照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52岁。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B组冠心病患者153例,男94例,女59例,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合并症组158例,其中男121例,女37例,年龄24~86岁,平均66岁,于胸痛发作后3h抽静脉血3ml送检。D组AMI合并心力衰竭组146例,男118例,女28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于胸痛发作后3h临床表现为有心力衰竭症状时抽静脉血3ml送检。A、B、C、D组全部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cTnI、Mb。结论cTnI、Mb对冠心病患者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定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段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心电图(ECG)特征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房性早搏患者102例,把102例患者中的51例房性早搏患者的前RP段ST段低压的临床心电图表现归纳为观察组,把其中51例房性早搏患者无前RP段ST段低压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RP段以及ST段低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相关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房性早搏前RP段ST段低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短但固定、P波时限长且多呈高尖或切迹、多数PonT现象,绝大多数的PR段ST段也压低;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且房性早搏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均较多,窦性P波电压较高房内阻滞同样较多;而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大、联律间期(CI)长、P波时限短且多呈矮低或弧型,绝大多数的PR段ST段也较高;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为稳定,窦性P波电压较低房内阻滞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段ST段压低是心房心电图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对含有该特征的房性早搏患者均具有较高房性早搏危险,患者均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含有较高的危险性。

  • 标签: 房性早搏心电图PR段压低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年龄性别对CKMB质量法活性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按不同年龄段以及性别分组,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份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器上的1008份CKMBSTAT检测结果,计算每组结果的均值标准差。结果按年龄段分析20岁以下组CKMB质量法结果均值3.147±2.3,活性法结果均值27.95±15.45;60岁以上组质量法结果均值2.986±2.1,活性法结果均值25.47±11.16;20-60岁组质量法结果均值1.683±0.98,活性法结果均值23.25±10.3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质量法与活性法配对资料分析P<0.001。按性别分析男性组质量法结果均值2.798±2.05,活性法结果均值28.23±15.73,女性组质量法结果均值1.813±1.10,活性法结果均值26.17±12.6,差异有显著性,质量法与活性法,配对资料分析P<0.001。结论CKMB质量法活性法检测结果由于生物因素差异,在不同年龄性别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生物因素 CKMB 质量与活性 检测结果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浙江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住院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的应用现状,分析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应用不恰当的原因,并探讨其对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意义。方法对浙江8家基层医疗机构的21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统计分析未正规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的原因。分析自初发脑梗死至调查时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的情况及其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的原因中,因用药出现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最高,占40.43%,其次为从未被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28.37%,存在用药禁忌症17.73%,服用其他药物10.64%,患者自行减量2.84%。结论浙江地区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应用不足的现状,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可有效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 标签: 脑梗死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64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单服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组间比较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7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7.3%(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脑梗塞效果确切安全性可靠。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