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动态心电图应用于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诊断。方法 对泰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200名房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病例信息研究房性早搏患者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心电特征。结果 研究发现所有患者中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比例为53%,且其房性早搏前周期、120s的房性早搏频率明显延长,但早搏联律间期明显缩短。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以对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作出更加精准的心电诊断,进一步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了因心电诊断不明确而耽误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电诊断 房性早搏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PR和ST压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00例前PR和ST压低患者和100例前PR和ST压低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前PR和ST压低组患者CI、PI和PR间期均明显低于前PR和ST压低组,而P波电压和P波时限则明显高于前PR和ST压低组,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房性早搏PR和ST压低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电图特征,且该心电图特征可作为该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

  • 标签: 房性早搏 PR段 ST段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3月25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房早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的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制作森林图,应用Stata 15.1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 252例房颤患者,425例复发,参与者平均年龄61.67岁,男性占70.6%。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频发房早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4,95%CI:1.40~4.97),亚组分析显示房早不仅增加电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HR=2.38,95%CI:1.25~4.51),且显著增加导管消融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HR=2.90,95%CI:1.11~7.60)。结论房早与房颤复律后的复发显著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房性早搏 复发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和ST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房性早搏患者102例,把102例患者中的51例房性早搏患者的前RP和ST低压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归纳为观察组,把其中51例房性早搏患者无前RP和ST低压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RP以及ST低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相关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房性早搏前RP和ST低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短但固定、P波时限长且多呈高尖或切迹、多数PonT现象,绝大多数的PR和ST压低;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且房性早搏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窦性P波电压较高房内阻滞同样较多;而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大、联律间期(CI)长、P波时限短且多呈矮低或弧型,绝大多数的PR和ST也较高;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为稳定,窦性P波电压较低房内阻滞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和ST压低心房心电图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对含有该特征的房性早搏患者均具有较高房性早搏危险,患者均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含有较高的危险性。

  • 标签: 房性早搏心电图PR段压低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类型。方法分析46例心房颤动心电图的f波、心室率、RR间距的变化范围及QRS形态。结果f波的粗细形态有助于评估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的高低;房颤时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可以鉴别是室上性搏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是心室的异位搏动;连续成串发生时,判断是室上性本质、抑是室性心动过速,根据心室率快慢诊断房颤的性质。结论应当重视心房颤动心电图所提供的各种心电现象,发挥其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非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房颤动(AF)及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检测分析,来评价12导动态心电图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52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①12导联动态心电图共检出房颤386例,占总数16.41%,其中阵发性房颤86例,占总数3.66%,占AF病例数22.28%;②12导联动态心电图房颤检出率16.41%,阵发性房颤检出率3.66%,均明显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0.68%。③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多发生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较多(AF163例,占42.23%;PAF36例,占41.86%;),年龄>70岁患者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较高(AF217例,占25.47%;PAF57例,占26.27%);女性患者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AF224例,占17.69%;PAF55例,占40.34%;男性AF162例,占14.91%;PAF31例,占2.85%;p<0.01)。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发现并明确诊断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诊断率。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房颤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的107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行导管消融治疗)和正常节律药物组(使用转复窦性心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比较术后3周时间对心电图的影响情况。结果行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比使用正常节律药物严重,在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ST下降3方面,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着术后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且变化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射频消融术和使用正常节律药物都会引起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且射频消融对心电图的影响更大,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增长,行射频消融患者心电图逐渐趋向正常。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0例心房颤动的f波,心室率,RR间距的变化a范围及QRS形态。结果f波的粗细形态有助于转复的窦性心律成功率的高低;房颤时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可以鉴别是室上性搏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是心室的异位搏动;连续成串发生时,判断是室上性或是室性心率过速,根据心室律快慢诊断房颤的性质。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颤动准确率高,应当重视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心电现象,发挥其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增龄、心房衰老与房颤的相关性。本文将系统从心房衰老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其通过电重构、结构重构、钙稳态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调控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以上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干预策略,望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衰老 电重构 表观遗传 病理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即心脏上方的两个腔室的跳动快速而不规则。它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疲劳等症状,也可导致中风。因为心房未能有效收缩,难以将血液推入心室。这样血液就流连在心房内,而导致中风的血栓也有机会在心房内形成了。服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是治疗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心房颤动 控制血压 中风 关键措施 呼吸困难 药物预防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房颤主要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都为房颤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故在未来50年房颤将可能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并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经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校正后,房颤仍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需高度重视对房颤的治疗。本文简要阐述房颤治疗现状。

  • 标签: 心房颤动 FRAMINGHAM心脏研究 治疗 心血管疾病 疾病危险因素 人口老龄化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易感因素众多、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但具体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微小RNA(Micro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3’非翻译区的不完全互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s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房颤相关的microRNAs主要包括miR-1、miR-26和miR-101,miR-133,miR-328、miR-21、miR-30等,主要通过调控离子通道的表达影响心房电重构,或通过调控心肌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参与心房结构重构。

  • 标签: 心房颤动 MICRORNAS 心房重构 离子通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高。目前房颤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手段:(1)控制心室率;(2)恢复和维持正常的窦性心率;(3)房颤危险因素的管理;(4)预防血栓栓塞;(5)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房颤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率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有时发生于无明显的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年轻个体,这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预后,故引入了孤立性房颤的定义。但是有关孤立性房颤有许多不确定性,包括多种不同的概念,临床发病和预后差异大等。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基于被忽视的亚临床心血管风险因素或在细胞、分子水平基因决定性的轻微改变,孤立性房颤包括多种不同的队列患者,可能处于不同的风险状态。各种心脏影像技术、生物标记物以及遗传信息的使用是否改善房颤发作的风险预测和孤立性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价,以及是否影响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此期间对AF表现仔细的临床检查,对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定期临床再评价是必须的。

  • 标签: 孤立性房颤 临床预后 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