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2015年8月~2016年3月间15例主动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经腔内隔绝术后,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其中1例发生严重意识精神障碍),其余无切口感染、肾功衰、内漏、无脊髓损伤。15例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结论经过对术后并发症的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能积极处理,使患者术后都能良好地恢复,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精神异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术后支架感染并肠瘘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例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术后支架感染并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患者行支架取出+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肠瘘修补术,1例患者因家里经济原因,家属及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给予保守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该病的特点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感染,控制体温及血压,加强术后并发症护理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术后 感染 肠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止血夹对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OlympusGIF—XQ260胃镜,OlympusHX-5LR-1型内镜止血夹置放器OlympusMD-8501止血夹,以直角对准出血血管,稍压并收紧止血夹进行钳夹止血。结果32例境内经止血成功率高和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内镜止血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抢救室50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的主动夹层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非夹层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抽血检测D-二聚体及检查高分辨率动脉成像,比较两组患者间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值(μg/L,log2)分别为(12.37±1.34)和(9.39±1.3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D-D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夹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急性主动夹层早期诊断的指标。

  • 标签: D-二聚体 急诊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支架在腹主动瘤中的临床应用特点,比较两者在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起至今98例行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瘤的患者,比较两者之间的临床治愈率,手术成功率,死亡率,住院周期,住院费用,输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结果73例行进口支架手术,25例行国产支架手术,两者在围手术期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周期,并发症发生床,再手术率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在住院费用,输血量比较显示P<0.05,国产支架治疗组平均住院花费少于进口治疗组,但术中输血量高于进口支架治疗组。结论在腹主动瘤的腔内隔绝治疗中,国产支架可以替代进口支架,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 支架国产 进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低位腹主动球囊阻断技术对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球囊阻断组),复习既往11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腹主动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为(326±93.8)min,术中出血量为(3750.7±644.1)ml,有1例骶神经损伤。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70±69.3)min,出血量为(7388±706.99)ml,有1例骶神经损伤,3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结论在骶骨肿瘤过程中,采用腹主动球囊阻断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可有效控制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

  • 标签: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 骶骨巨大肿瘤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孤立性腹主动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孤立性腹主动夹层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后接受腔内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腹主动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采取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孤立性腹主动夹层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术后影像学检查腹腔可见腹主动夹层的假腔消失,腹主动和髂动脉血流正常,其他脏器动脉也都正常,患者腹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孤立性腹主动夹层早期确诊后,应用腔内治疗进行干预,完全闭合夹层破口,恢复假腔和腹壁的正常血供。

  • 标签: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运用主动球囊反搏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早期在主动球囊反搏运用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1例,观察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1例患者中,9例恢复良好,2例术后病情恶化死亡,总有效率81.82%。结论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早期主动球囊反搏运用下成功度过心肌梗死后危险期的基本保证。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组ICU心脏外科术后病例分析,探讨主动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心脏外科术后应用主动内球囊反搏术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9例症状改善,2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必须对患者密切监护,对早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预防和及时处理,是确保IABP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ICU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主动假性动脉瘤是是指因创伤等因素引起的动脉层破裂出血,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血肿,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波动性包块及局部压迫症状的一种疾病。本例患者因鱼刺卡伤咽喉部,后出现持续高热随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主动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后康复出院,6月后再次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进过积极抢救后现已再次康复出院。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IABP是目前最有效的辅助循环装置3,主要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等。文章综述了IABP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现有心理护理措施的内容。及时有效地心理与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促进躯体与心理全面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理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主动根部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心脏科病房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通过桡动脉穿刺,将动脉导管插至主动根部,与有创压力测定仪器相连后测得主动根部血压值,并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min至5min血压的变化。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对照组予硝酸甘油片,观察两组对主动根部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用药后1~5min内主动根部收缩压及舒张压与用药前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1min主动根部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服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用药后2min~5min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与用药前血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血压比较,对照组主动根部血压随时间变化较治疗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收缩压改变上(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患者主动根部血压无明显影响,而硝酸甘油片含服后对主动根部血压显著降低。临床上患者心绞痛发作并伴随低血压状态时,服用麝香保心丸较之硝酸甘油片更为安全,是冠心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硝酸甘油片 冠心病 主动脉根部血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夹层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辅助检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宁医大附属心脑血管病医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共11例首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StandfordA型主动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7例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患者9例,1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1例患者病史不详。9例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以背痛为首发症状,进展症状包括咯血、腹痛、偏瘫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11例患者中9例患者初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包括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同时合并右室、正后壁心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6+2”现象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高危心绞痛1例。11例患者中10例行心脏彩超检查,2例合并主动瓣反流,2例同时合并胸腔积液,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纵膈增宽(包括X线,胸部CT,胸部CTA,冠脉造影透视),10例患者肌钙蛋白升高,11例患者D-二聚体全部升高。结论对临床首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若不能轻易排除主动夹层,应需仔细询问胸痛特点,观察有无进展症状,分析心电图和相关辅助检查,强调床旁彩超对诊断A型主动夹层的重要性,减少误诊发生。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瘤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3例肾下型腹主动瘤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中严重低血压次数、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内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1),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术中严重低血压次数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两类手术方式麻醉管理各有其特点,保持麻醉平稳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管理重点及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关键。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麻醉管理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迅速准确诊断主动夹层水平的提高。方法依据确诊疼痛患者中15例主动夹层患者的经验并结合医院条件进行分析论述。结果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因诊疗条件的不足,对疑难重症患者只能进行转院治疗的定位,使得迅速正确诊断危重急症患者,为其赢得更多转院救治时间,成为了接诊危重急症患者的工作重点。来诊众多疼痛患者中确诊15例主动夹层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并结合医院治疗条件,9例转院,6例留院治疗。结论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迅速准确诊断主动夹层水平的提高,将有益于主动夹层患者的救治和预后,也为患者回流就诊形成正面影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不发达地区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细胞过程及环氧氯丙烷预处理(EC)对猪主动瓣纤维结构的影响,探讨EC对去细胞猪主动瓣钙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三组新鲜瓣叶组(F组)新鲜猪主动瓣未作任何处理。去细胞瓣叶(A组)以胰酶消化,TrintonX100漂洗法去除瓣叶的细胞成分。EC预处理去细胞瓣叶(E组)以2%的EC/PBS溶液预处理去细胞猪主动瓣48h。以电子万能拉力计测定各组瓣叶的断裂强度。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各组瓣叶的游离羧基、酰胺基团变化。原子吸收法测定SD幼年大鼠皮下埋藏8周后钙含量,vonkossa染色观察钙沉积。结果1、A组的断裂强度与F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619±98.9g/mm2vs632±89.8g/mm2p>0.05),E组较F组稍有增加(799±37.4g/mm2vs619±98.9g/mm2p<0.05)。2、红外光谱图显示F组瓣叶在1700~1750cm-1波长范围(游离羧基的特征性吸收光谱)内没有明显的吸收峰,A组吸收峰深大,而E组又有明显的回落。在1600~1650cm-1范围内(酰胺基的特征性光谱)F组吸收峰明显,A组吸收峰回落,E组吸收峰介入两者之间且较前两者均左移。3、体内埋藏2周后各组瓣叶钙含量开始增加,到达第六周时,新鲜瓣膜组钙含量有显著增加。去细胞瓣膜组增加缓慢,而经EC处理去细胞瓣膜组钙含量始终维持较低水平。4、vonkossa染色显示F组瓣叶被破坏吸收,未见有新的细胞生长,有大量钙化斑存在。A组及E组瓣叶均可见大量的新细胞生长,前者仅出现散在的微小钙化灶,后者未见有明显的钙化灶。结论去细胞后瓣叶的机械强度没有明显减低,游离羧基有明显的暴露,酰胺基团减少。经EC预处理可封闭游离羧基,增加酰胺基团含量,使瓣叶结构紧密,增加去细胞瓣叶的机械强度,具有减缓钙化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B型主动夹层介入手术后出现腹股沟血肿及皮肤溃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B型主动夹层的住院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后出现腹股沟血肿及皮肤溃破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后出现腹股沟血肿及皮肤溃破患者血肿消退,伤口愈合出院,2例患者伤口局限,因经济原因。出院后门诊换药治疗。结论加强对B型主动夹层介入手术后腹股沟血肿及皮肤溃破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缩短住院时间利于康复。

  • 标签: B型主动脉夹层 介入 腹股沟血肿 皮肤溃破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主动球囊反搏术应用及护理进展,包括应用指征,围术期整体、全面护理干预,并发症防范等,对增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意义显著,确保了患者临床安全,本次研究就此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