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期间前往盘锦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6名,将其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3例。46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溶栓结束后继续进行抗凝治疗,而对照组溶栓后并不进行抗凝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脑卒中评分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一周以及溶栓后两周,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阿替普酶溶栓后进行抗凝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间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患者划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组依据为抽签法,每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行单一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观察组行联合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为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与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按照数字表法,将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1月中,所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早期情志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护理依从性与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满意度、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选择早期情志护理模式,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减轻负性情绪,强化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存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深入探究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提高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0例参与实验研究,收治时间为2024年1月~6月,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均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平均值达到了(83.15±5.4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36±4.25)。同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降低至(10.26±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8±2.14)。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MA评分、SF-36评分均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SF-36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以促进康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10月 -2019年 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 78例,使用数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例,对照组接受波立维治疗,观察组接受依拉达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和 NIHSS、 Barhte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CRP、 TNF-α和 IL1β水平、 NIHSS和 Barhtel评分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RP水平和 Barhtel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TNF-α、 IL1β水平和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在老年脑梗死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 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8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 48例,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治疗 7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 30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影响。方法:纳入病例是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10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组,参照组 52例患者采纳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 52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FAM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 96.15%)显著比参照组( 76.92%)高,实验组治疗 2w后 FAM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有效减轻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值得借鉴。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的 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 CT、 MRI、 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 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此次研究中, 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 83.33%, MRI检测的阳性率为 56.67%, CT检测的阳性率为 46.67%, 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 PL), 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 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脑干梗死的发生主要是椎基底动脉的炎症、栓塞等,让患者的循环受阻。该疾病的残疾率非常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改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1-2]。 此次我院就脑干梗死检测方法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分析,选取了30例脑梗梗死患者来分析研究,我们对患者的研究进行了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对 3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为观察组,选取的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了头颅 MRI、 DWI、 CT等检查,均确诊。全部患者没有耳疾。共有男性患者 17例,女性患者 13例,最小 42岁,最大 76岁,平均( 55.1±6.6)岁。我们在同期选取了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有男性和女性均 15例,最小 37岁,最大 74岁,平均( 53.6±6.4)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 2 检查方法 1. 2. 1 BAEP检查 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尼高力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 BAEP检查, A1、 A2作参考点, Cz作记录点, Fz接地, 电极与皮肤间阻抗 <5 kQ, 先测主观听阈, >60 dB者不纳入本研究范围。双耳分别予以主观听阈加 60 dB刺激, 平均叠加 1024次。滤波后标出 BAEP各波, 测量各波潜伏期( peak latency, PL)、峰间潜伏期( inter-peak latency, IPL)。将所得结果打印、存储。 1. 2. 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 CT平扫及头颅 MRI检查。 1. 3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标准即为异常:①Ⅰ、Ⅲ、Ⅴ波 PL及(或)Ⅰ~Ⅲ、Ⅲ~Ⅳ及Ⅰ~Ⅴ波各 IPL值比正常值大 x-±2s;②Ⅲ~Ⅴ /Ⅰ~Ⅲ >1;③Ⅴ /Ⅰ;④两侧 IPL、 PL>0.4 ms;⑤Ⅰ、Ⅲ、Ⅴ波的分化较差、未分化及重复性差。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6年2月-2020年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64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中使用血清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检验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2019年4月-2020年.4月;研究对象:观察J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Z组(正常体检人群);纳入人数:各69例。检验J组、Z组血清继红蛋白与肌钙蛋白I情况,并观察治疗后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J组(vs)Z组,J组水平高;治疗后,J组检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检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不仅仅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效果,而且能够较为准确的作为临床中制定患者诊治方案,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瑞舒 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4 年 10 月 ~2015年 10 月间 收治的 80 例 AMI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 40 例。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 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瑞舒伐他汀治疗, 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阿托伐他汀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 TC 、 TG 、 LDL-C 、 HDL-C 水平均优于 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 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组可显著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 120例 2018.1~2019.12本院急救中心接收的 AMI患者进行研究,自 2019年 1月开始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管理,比较实施前( 2018.1~2018.12)的 60例患者及实施后( 2019.1~2019.12)的 60例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 实施后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分别为 96.67%、 100%,高于实施前 88.33%、 91.67%,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 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转运改良流程能够快速抢救患者生命,大大减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分析其在提升患者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上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的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选择100例来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的治疗方式,而研究组患者增加盐酸替罗非班的治疗方式。分析床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0%,研究组为96.0%,两组之间差异较大,此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有3例出血、3例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而研究组有2例出血、3例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两组数据差异不大,此时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的治疗方式十分有效,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该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科学研究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美托洛尔+他汀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实施联合用药治疗,采取美托洛尔+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落实对症下药的基本原则,有效采取联合用药模式,这样可以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对此,可以切实采取美托洛尔+他汀类药物联合作用方式,这样可以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所以,这种联合用药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具备推行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 抽调我院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期间治疗的 AMI患者 60例作为研究组,并抽调同期我院收入的 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 cTnI、 AST、 CK-MB水平与诊断情况。 结果 研究组在 cTnI、 AST、 CK-MB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60例患者中,其中 cTnI阳性率为 51例( 85.00%), AST阳性率为 50例( 83.33%), CK-MB阳性率为 52例( 86.67%);而联合检测后,阳性率达到 59例( 98.33%)。 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实施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有利于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获得有效诊断,并积极开展治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