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98例(9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及直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周及1、2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细胞直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角膜下部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上中部内皮细胞密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早期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严重,损伤部位以角膜下部为主,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基本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式来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人接受治疗56例,都是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结果随后用8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观察。中央前房的深度从治疗前的(1.3±0.8)mm,通过治愈以后增长到(4.2±1.4)mm。手术以后的49例病人视力情况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结论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式能够对闭角型青光眼产生一定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60例青光眼患者并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房角宽度、前房的深度、眼压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治疗后患者的前房深度明显较治疗前的高,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也显著叫治疗前的提高了,眼压也较治疗前的明显有所改善,后房角宽度较治疗前的增加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5例,95只眼,患者入院后均行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术前用药后眼压(25.47±18.4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918,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比(1.69±0.46)mm,增加到术后的(2.2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738,P<0.001)。术后87只眼睛(91.6%)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术后患者眼压、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以及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使得房角开放、前房加深,避免青光眼发作。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值得范围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对心肺脑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体表降温法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持续性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h后体温下降情况和预后情况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h后体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残疾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可提高心肺脑复苏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60个椎体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过程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创造低温环境,充分延长骨水泥的牙膏期,从手术方法上预防骨水泥渗漏,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统计骨水泥的渗出率。结果60例60个椎体手术全部成功,骨水泥注射量3-5ml/椎体,VAS术前(8.5士0.9),术后3d(2.3士1.1)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有6个椎体出现不同程度及方位的渗漏,骨水泥渗出率为10%。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可显著延长骨水泥牙膏期,有效减低骨水泥的渗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