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据AAPGBull,2005年第4期报道:除加拿大以外,可看到所有产油国的30122个砂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和深度的关系曲线。加拿大阿尔伯达单独有5534个砂岩油藏和2830个碳酸盐岩油藏图。文中所展示的平均孔渗关系曲线不包括加拿大的油藏,可以看到砂岩油藏和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讨论了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平均孔隙度 砂岩油藏 全球范围 渗透率 展望
  • 简介:美国的大多数成熟储气层,有效的完井技术不仅依靠正确估计储集层原地的气体体积,而且依靠随后的增产措施是否导致出水以及产水与产气比例是多少。传统上这些估计以计算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为中心。然而,含水饱和度是原地储集层流体的静态评估,除了极端的含水饱和度范围外,它并非一定就是这些流体中那一种会被产出的标示。现在已研究出的一种解释工作流程,它综合利用电阻、核磁共振和孔隙度测井数据,改善了传统的地层评估,为井的初期产量提供整个测量层段的油气和水产量百分比的预测值。它显示为流量剖面,主要提供完井前裸眼井生产测井曲线。然后它与后来的套管井生产测井相比较,评定增产措施的效果并影响再次完井决策。它也提供以后井眼产量变化情况的油藏模拟所必须的参数。该技术已经用于美国陆地和近海环境的若干气(油)储层,依据这些信息为作业者做出完井决策提供了高效及时的分析结果。

  • 标签: 核磁共振 电阻率 孔隙度 含水饱和度 气藏
  • 简介:Shuaiba组是一个复杂的碳酸岩油藏,其特点在于小规模地质构造非均一性,这主要与厚壳蛤类大型动物群落有关。结构上的非均一性与显著的渗透变化相符合,后者是油藏产量的控制因素。由于在岩心(实际刻度)和常规测井曲线(几英尺间的平均响应)之间存在大的垂直分辩差别,用传统的方法将小规模非均一性向未取心井外推是不确切的。象倾角仪和成象测井这样的高分辩的测井资料,被要求用于描述小规模非均一性,这对于用来预测真实油层动态的优良的三雏地质模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研究阐述了一个用倾角仪和成象测井通过定量小规模非均一性来提高Shuaiba油藏描述的方法。有一种方法,用现有高分辩(高分辩倾角仪[HDT],地层高分辩倾角仪[SHDT],和地层微扫描仪[FMS])和常规测井数据资料来描述和外推地质非均一性。从微电阻变量和一种多回归法得出的结构和神经网络分析已在两口井中使用以说明此方法。为了向未取心井外推,对岩石类型和渗透进行了估测。尽管为背景导电进行归一化时导电面积和电阻面积导电间的差别是HDT和SHDT渗透的一种间接量度,但从结构分析得出的导电异常连通系数在FMS中却与渗透相关。用此方法获得的储集岩类型(RRT),与根据岩心样品、特殊岩心分析(SCAL)和两口测试井的常规测井资料综合得出的储层岩类间对比得很好。包括从致密泥岩中小于1md到双壳类砾灰岩中大于1d的小规模个别变量的渗透测定值与经过一个简单校正后的岩心塞渗透的测量值是完全相符合的。在一个实例中,渗透在厚壳蛤类RRTS中的趋向,用岩心塞和微渗透仪数据是不可辨别的,而用SHDT数据则可清晰地分辨。估计的渗透和岩心的渗透之间的相关程度,随仪器的垂向分辩的增加而增大(

  • 标签: SHDT 常规测井 成象测井 高分辩率 岩心 取心
  • 简介:怀俄明西南的大绿河盆地(GGRB)的低渗透储集层并不是一种连续型的天然气藏的一部分或一种以盆地为中心天然气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产能依赖于谜宫式的有利部位的开发。相反,这个盆地的气田出现在常规圈闭中的低渗透、劣质的储集岩中。我们研究过所有大绿河盆地中的重要气田并且断定它们都出现在常规构造、地层或复合圈闭中。我们通过研究GGRB的几个大气田来说明此情况,并认为从GGRB得到的观测结果为其它盆地中的低渗透、充气砂岩提供见解。我们提供证据证实该盆地既不是区域性天然气饱和,也不接近束缚水的饱和度,产水既常见又广泛。低渗透储集层有一些独特的岩性特征,未能全面了解这些特征已经导致了对地下流体分布的错误认识。为了对气田分布的控制因素以及对各单井及油藏动态控制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价,有必要了解随变化的水饱和度和上覆岩层应力而变化的天然气多相、对气体的有效渗透的理解。如那些在GGRB已被发现的低渗透天然气系统,正如一些人主张的那样就油气系统而言不必要做特别的方法变化。我们断定对与那些在GGRB发现的相似的低渗透天然气系统,应该用一种与常规油气系统相似的和一致的方法来评价。到目前为止,GGRB的资源评价一直假设为一种广泛的、持续型的资源分布。由于未能认识低渗透储集层的一些基本要素,而导致了对在这些环境中与勘探开发投资决策相关的风险的低估并且很可能过高估计可动用的资源水平。

  • 标签: 大绿河盆地 低渗透率 砂岩储集层 水饱和度 天然气藏
  • 简介:本文阐述了高密度电阻法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其在韶关市芙蓉山隧道超前勘探中的应用。总结了工作区内构造破碎带、老硐及岩溶的电阻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七条构造破碎带、七个老硐与三处岩溶。验证表明:电测资料解释成果与钻探、开挖结果吻合很好。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 标签: 高密度电阻率法 应用效果分析 芙蓉山 韶关市 隧道 勘探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些用于比较世界上所有产油国(除加拿大以外)的30122个硅质碎屑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然而,另外的曲线涉及到加拿大艾伯塔盆地的5534个硅质碎屑岩储集层和2830个碳酸盐岩储集层。文中还展示了非加拿大油藏的平均渗透与平均孔隙度的关系,并叙述了砂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同时讨论了关于每种岩性中控制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深度增加,中等和最大孔隙度稳定减小的趋势反映出因热暴露随深度增加而导致埋藏成岩孔隙度的损失。这些趋势与在较深埋藏期问砂岩和碳酸盐岩孔隙度在溶解作用下会普遍增加的说法似乎不一致。或许因为碳酸盐矿物发生了与石英相关的较剧烈的化学反应,并且导致较低的抗化学压实作用和相关的胶结作用的产生,所以在一个给定的埋藏深度处,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中等和最大孔隙度值都比较低。在所用的深度上,与碳酸盐岩比,相对少数的低孔隙度(0~8%)硅质碎屑岩储集层也许反映出在碳酸盐岩中裂缝发生的更为普遍,并反映出这些裂缝为促进低孔隙度岩石的经济产量起到的效果。总之,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对于一个给定的孔隙度,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存在较低的渗透,但是高孔隙度值和高渗透值两者的比例特别低。所提供出来的数据可作为储集层质量分布的综合指南,在缺乏详细地质信息,例如埋藏和热情况下,它能够合理地预测钻至任何给定深度的探井的储层质量分布。

  • 标签: 硅屑岩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
  • 简介:这份报告汇编了由采自得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二叠盆地内74口井的钻屑样品分析所得镜质体反射数据(R0)(图1)。每口井测定的镜质体反射数据量为3到24个不等,这些数据反映了各井不同深度地层段的成熟度。这些年龄介于寒武一奥陶纪至白垩纪之间的样品的采样深度为200fl到22100fl不等。

  • 标签: 镜质体反射率 新墨西哥州 得克萨斯州 二叠盆地 东南部 西部
  • 简介:1前言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各个阶段,地层流体压力和破裂压力梯度的精确评估与预测构成设计过程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内容包括区域盆地分析和盆地高压带分类、前景认证、分析和提高油气产量的钻井周期。本文在这方面有很多创意,即与钻井安全有联系(用套管和泥浆比重图表提供帮助)——

  • 标签: 过压地层 压实趋势 孔隙压力 地震反演 速度分析 岩石模型
  • 简介:本文把高分辨碳同位素特征与岩心描述及伽马测井资料相结合,并将之作为对比工具,在实现更精确定年的同时,对沙特阿拉伯舒艾拜组(Shu’aiba)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细化。舒艾拜组浅水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变化与古地中海深海记录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该组的下白垩统源自海相c”特征。舒艾拜组碳同位素值介于1.5‰到6‰之间,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少甚至没有;氧同位素值介于-2.7‰至-6.7‰之间,但在成岩过程中发生过变化,不能用于化学地层学分析。舒艾拜组锶同位素记录介于0.707356到0.707454之间,因成岩作用影响而与标准的阿普第阶记录略有不同。舒艾拜组台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居序(约7m.Y.),由下阿普第阶7个高频层序和上阿普第阶另外2个进积层序构成。根据岩心描述和伽玛测井资料对碳同位素数据进行了标定,建立了两个详细的高分辨地层剖面。碳同位素数据有助于细化舒艾拜组内部地层结构,特别是在陆坡和开阔海环境中沉积的横跨上、下阿普第阶界面的这套地层。舒艾拜组底部的Hawar“致密”地层单元的碳同位素值记录了与全球天然气水合物选出事件相关的重要衰减过程,其后为与全球海洋缺氧事件1a同期的层松藻(Lithocodium)和似核巴契藻(Bacinella)相沉积有关的重要正向偏移。在大多数井中,台地上厚壳蛤建造底部的炭同位素值约为4.5‰,而且表现出一致的碳同位素变化趋势,向舒艾拜组项部则呈逐渐衰减之势。虽然碳同位素值也存在与侧向沉积相变化(从泻湖相、边缘相、斜坡相、开阔海相到台盆相)有关的一定变化,但仍具有相似性且全油田可进行对比。没有太多证据支持与大气淡水成岩作用有关的碳同位素值衰减。但氧同位素记录可能受到与近地表暴露有关的大气淡水成岩作用的影响,

  • 标签: 化学地层学 沙特阿拉伯 高分辨率 地层结构 下白垩统 层序地层格架
  • 简介:在深度大于4500m的深到超深油气藏中,储层性能是一种很重要的风险因素。对美国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海岸北部古近系威尔科克斯群砂岩的分析,提供了有关浅到超深埋藏成岩作用期间储层性能演化的深入认识。使用深度为200到6700m、温度为25N2300C的样品,评价了威尔科克斯群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随埋藏作用的下降。根据岩石学数据和岩心分析解释了成岩作用和岩石物理性质。威尔科克斯群砂岩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平均成分是Q59F221K19。在本区的成尔科克斯群砂岩沉积期间,物源区没有明显变化,而在下、中和上威尔科克斯群之间平均的砂岩成分也没有改变。但砂岩成分却随层序地层位置有变化,例如低水位陆坡扇沉积砂岩所含岩屑要多于高水位或海进体系域的沉积砂岩。从这一陆上数据集的观测结果来看,沉积于墨西哥湾深水环境的威尔科克斯群砂岩的岩屑含量可能要高于与其相关的高水位沉积同期层位。威尔科克斯群砂岩的孔隙类型在较浅深度是原生和次生孔隙以及微孔隙的混合存在,而到较大深度变为次生孔隙和微孔隙占优势。威尔科克斯群砂岩显示了稳定的孔隙度缩减,即从38℃时的33%减至132~(2时的12%,而在更高温度下几乎没有新的缩减。到1320C时,大多数原生孔隙已因机械压实作用而丧失或被石英胶结作用堵塞。尽管在深埋藏期间有平均3.5%的钾长石溶蚀,但次生孔隙的体积基本保持稳定。钾长石的这一晚期溶蚀体积被次生孔隙中沉淀的铁白云石、钠长石、伊利石和少量石英所抵消。存在于自生黏土、蚀变颗粒和基质中的微孔隙度的比例在最深的砂岩中有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发生的孔隙类型比例的变化以及总孔隙度的缩减改变了孔隙度一渗透转换关系。由于大多数深到超深的威尔科克斯�

  • 标签: 埋藏成岩作用 长石砂岩 墨西哥湾 渗透率 古近系 超深
  • 简介:马拉开波盆地的中始新统碎屑岩是在一个不对称的前陆盆地中沉积的,而该前陆盆地形成于加勒比和南美板块在古近纪的斜向碰撞过程。本次研究利用马拉开波盆地中部300多口井的资料和2000km^2的地震资料,详细解释了马拉开波前陆盆地的始新统层序地层。马拉开波盆地中部始新统层序的底部是一套厚约250m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加积层位,其上覆盖了厚约600m的海相页岩和砂岩的退积层位,夹有薄进积层。这套前陆盆地层序的上部是厚约100m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加积层位。在这一厚约1000m的始新统地层中,可以划分17个准层序组,6个成因层序和1个沉积层序,但所识别的典型层序界面只有一个,它是浅海相退积层位和上覆的河流三角洲相加积层位的边界。根据地层结构和多个准层序组的厚度增大趋势,我们认为这些碎屑沉积物主要源自马拉开波盆地以南的南美克拉通,而不是以前研究人员提出的盆地北-东北边缘的冲断带。缺乏典型的层序界面表明了马拉开波前陆盆地中部的始新统碎屑岩在始新世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出露地表,而且其地层结构受控于与这一前陆盆地东北缘的冲断作用有关的构造沉降。在中始新世加积作用开始之前,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并不是控制该前陆盆地地层演化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加积作用则标志着前陆盆地沉降作用的结束。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显示,马拉开波前陆盆地中部的始新世三角洲平原和陆架以河流和潮汐作用为主,与委内瑞拉东部奥里诺科三角洲的现代沉积作用相似。

  • 标签: 三维地震资料 碎屑沉积物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 始新统 地震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