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宋代朱敦儒《樵歌》卷下有一首《菩萨蛮》词,谨录如下:芙蓉红落秋风急,夜寒纸帐霜华湿。枕畔木瓜香,晓来清兴长。轻舟青箬笠,短櫂溪光碧。去觅谢三郎,芦花何处藏。今人邓子勉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词别集丛刊》之一,1998年7月版)所作“谢三郎”笺注云:“所指不详。宋人词作中多用之。《五灯会元》卷十八《育王普崇禅师》:‘令人转忆谢三郎,一丝独钓寒江雨。’则其类型略同渔父,指隐居避世者。”虽对此一人物典故有所抉发,但仍不得其详,不知其渊源所自。然而此注以佛书为证之致思方向不无指引之功,笔者因之遂邃密于佛部,钩稽检讨,所幸愚者干虑,终有一得。
简介:文化史对于经历过“英雄时代”的梁漱溟而言,那些大刀阔斧,以开辟“真文明”之路为自身存在合法性的英雄,已证实了“英雄”这一概念的失当。人们可以猜想,他由此可能比我们早些意识到,这类“英雄”,获得的地位离“君主”、“皇帝”、“国王”已不远,因而,他对“英雄”这一概念,保持着高度警惕。梁漱溟《生活的说明》中蕴含的,乃为近世“生活的困境”。梁漱溟对于人生与人心之间关系的解释,有如近代西方改良主义社会理论,但在一个关键点上,这一解释具有某种“中国特色”:将人生视作人心,表达了其对“真文明”的追求,也暴露了其将人生视作与“此前的我”奋斗的“另类英雄论”。为了“真文明”,而与“此前的我”而非他人展开斗争,是一种梁漱溟式的非阶级斗争的“和平主义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