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已经家喻户晓,然而学界对于广场舞的理论研究仍然欠缺,社会大众对广场舞活动的质疑仍然存在。本文通过社会调查,总结了广场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公共性、自发性、开放性以及非赢利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广场舞对提高参与者的身心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政治治理、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广场舞 功能 特性 文化自信
  • 简介:众所周知,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更离不开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相互建构、相辅相成,才能推动实践与理论的和谐发展,民族舞蹈实践的发展与繁荣同理。近年来,我国当代民族舞蹈实践和学术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论是在舞蹈实践领域,抑或在舞蹈研究层面,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讨。本文拟围绕“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视野、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

  • 标签: 舞蹈学 民族 理论与实践 钩沉 概念 舞蹈实践
  • 简介:舞性思维”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舞蹈化思维,是思维主体把握舞蹈本体特征进行的思维活动.也是舞蹈创作的思维方式。舞性思维具有主观性、隐蔽性、统一性、差异性、流动变化性等特征。舞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通过舞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舞蹈本质,感悟舞蹈带给我们的生命意义,为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鲜活有生命力的舞蹈形象寻找更加广阔的空间。

  • 标签: 舞性思维 动作想象 舞蹈观念 创造性思维
  • 简介:中国古典舞蹈以丰富鲜明的形象谱写着中华民族对生命、对时代的认识、看法和感受。而在中国古典舞舞台形象的当代建构中,在"中国古典舞"名义下,通过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论,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流派。它们在形态上的差异,在风格语汇上的侧重,都是通过舞台形象来呈现的。作品是舞种最鲜明的"言说",舞蹈形象是作品最鲜活生命力所在。因此本文以"舞台形象"作为切入点,回顾"身韵"的出现以及它对中国古典舞的舞台形象的影响,论述中国古典舞舞台形象在历时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的影响,强调文化的变革性及其对中国古典舞舞台形象建构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身韵 舞台形象 当代建构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变迁,广场舞也成为个体追求自我生活方式的现实体现。广场舞不仅作为中老年女性进行体化实践的场域,还更是个体化社会群体身份建构的一种表征。作为体化实践的重要机制,中老年女性这一群体通过广场舞有效实现了身体展示、"集体"意义的编织及群体互动的分层效应。但在个体化社会,广场舞女性这一群体的社会身份呈现个体认同的符号化、社会形象的污名化及群体归属的情景性等悖论。为推动广场舞女性社会身份的正常化,需要建构包容性公民身份的发展路径,进而承认其平等的公民身份权利来实现社会的再嵌入。

  • 标签: 广场舞女性 社会关系 体化实践 社会身份 群体互动
  • 简介:高丽乐是起源于古代韩国,后来传到中国和日本的一种音乐,属于中国隋、唐代的七部伎、九部伎和十部伎。日本仁明天皇年间(公元823—849)把日本的外来音乐分为左方乐和右方乐,左方乐就是唐乐,右方乐就是高丽乐。高丽音乐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外国民族音乐的影响,因而在高丽乐里面融合有中国乐(唐乐)和西域乐等外来民族音乐。本文将以历史角度探讨高丽乐里面的中国音乐,

  • 标签: 高丽 西域 天皇 乐舞 唐代 国民
  • 简介:方法论是人们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在理论研究中,没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方法论选择,研究将变得混乱不堪且举步维艰。在舞蹈美学研究中,方法论是一个刚刚被意识到,但尚未获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当前,中国舞蹈美学的方法论意识处于相对自觉、但未完全自觉的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确定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及方法建构的依据,是推动中国舞蹈美学方法论步入自觉的前提。

  • 标签: 中国舞蹈美学 方法论 发展态势
  • 简介:文章通过对笔者观察的中外两位编导创作过程及演员表现的不同,分析了中国舞者在创造性、独立性上的缺乏及其背后的教育及社会、文化原因,提出了舞蹈教育的个体性建构的问题。

  • 标签: 个体性 现代性
  • 简介:2018年3月,吕艺生教授的专著《舞者的智慧——意会思维研究》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关于意会思维的思考,是因作者多年前对舞蹈美学和舞蹈编导理论的研究延伸而来。该书基于对舞蹈"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惯常说法,提出了舞蹈思维就是意会思维,且认为意会思维普遍存在于非语言艺术领域。该书内容涉及美学、心理学、舞蹈史学、舞蹈教育学等领域,结构为——自序;前言;第一章破思维学之门而入.

  • 标签: 上海音乐出版社 思维研究 意会 智慧 舞者 舞蹈编导
  • 简介:从敦煌壁画中抽象、归纳并创作出的敦煌舞语汇.是享誉国内外的大型民族民间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共同遵循的艺术基础和创作源泉。然而。由于两部舞剧问世的时代不同,敦煌舞舞蹈语汇发生了具有现代性意识的流变。增加了消费社会气质。笔者在对敦煌舞语汇流变的比较研究中。力图阐述来自“草根”、来自民间的亚文化传统艺术悠久的生命力,呼唤对民间民族艺术元素消解的拯救。

  • 标签: 舞蹈语汇 敦煌舞 流变 《丝路花雨》 《大梦敦煌》 创作源泉
  • 简介:民族文化既要发展也要保存。但是发展不能丢失属于自己本土化的传统,保存不能是原地踏步。对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的走向,海峡两岸在舞蹈教学上虽然因地理、人文与政策不同,出现了发展传统与保存传统的不同做法,但是从两地区舞蹈教学中的发展轨迹,许多方面却表现出对于传统舞蹈基本认识的一致性,而寻找中华传统之根成为两地区近当代舞蹈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如何用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中国人的情感?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不论是老一代舞蹈前辈或是年青的舞蹈工作者都不断的向戏曲艺术探索,试图通过对戏曲的借鉴、剥离,在教学上、创作上、学术研究上建设一种真正属于中国的古典舞。

  • 标签: 戏曲舞蹈教学 舞蹈院校 大陆地区 台湾省 课程安排 社会条件
  • 简介: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如果从20世纪初裕容龄算起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即使从吴晓邦以公共文化形式将现代舞带入中国的1931年算起,中国现代舞也已有80年的历史,然而由于中国现当代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现代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存在状态只能用不绝如缕来描述。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台湾地区现代化改革、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速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陆现代化建设全面进行的历史背景中大大改变,现代舞也因此在中国成为表达人们的现代经验、反思文化和舞蹈传统、构建人们现代审美经验的重要艺术形式。但大陆、台湾、香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现代化进程也决定了现代舞在这三个地区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考察两岸三地现代舞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文化特点。

  • 标签: 台湾现代舞 香港现代舞 大陆现代舞 文化精神
  • 简介:时至今日,传统的舞蹈动作编创或单纯的舞台舞美设计既无法满足新技术下艺术创新的需求,也不完全符合新时代下舞蹈作品形式新、受众广、传播快的市场趋势。高校作为推动艺术创新实践的载体和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基地,应致力于研究与指导TMT融合新时代下的舞蹈教学新发展,特别是一些综合性高佼,具有开展交叉学科创新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特殊优势。

  • 标签: 舞蹈动作 TMT 创新思维 教育技术 艺术创新 实训基地建设
  • 简介:在舞蹈实践的整体过程,尤其是编舞教学中,一旦涉及到“舞蹈思维”这一特定范畴时,便会有强烈的思维“特性”层面的问题一直围绕着舞蹈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层面。似乎舞者、教者、编者三者间,谁都不能摆脱其“特性”去认知、理解、学习舞蹈。积累久了才发现,这个范畴的问题看似与舞蹈人息息相关,也有与生俱来的思维和常态成分,但却要一次次理性地:“面对面”并拿来进行深入的分析、认识,才能窥探它的特性价值。此文就这个极具舞蹈文化、舞蹈本体、本性的构成元素的舞蹈思维“特性”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向舞蹈和教学的人文科学化靠近,从而有可能很好地为舞蹈及舞蹈人服务。

  • 标签: 舞蹈思维的特性 特征 涵盖 意义 建立舞蹈思维特性的方式 感觉
  • 简介:一样的身体语言在不一样的艺术环境领域里,却产生了异样的审美感觉。同样的肢体动作或者步伐(走路)在戏剧里,观众能明显地感受到喜、怒、哀、乐(人物、情感与角色层面),但是在舞蹈中,观众却依然还是看到的是步伐的动作(动作、时间与空间层面)。

  • 标签: 情感意象 舞蹈表演 身体语言 “二元论” 契诃夫 迈克尔
  • 简介:一、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教育,我曾提出“分众化课程设置”的教学理念,意思是要在人才知识架构的特殊性中去发展其实践能力的全面性。当我在较为宏观的视野中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反思之时,发现这些各具特色的“分众”其实是一个环接的“整体”。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舞蹈教育 文化思维 整体论 教学理念 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