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谈起台湾福佬民歌,最能突显地域风格属性的,非恒春地区的民歌莫属。虽然整个恒春半岛的文化形态并不是族群单一化的社会结构,但是由于以恒春古城为中心的闽南语族居于地区的强势文化群,使得原来当地的原住民族(包括平埔族马卡道群和排湾族、恒春阿美族)和枋寮以下的六堆客家人,在语言上和音乐文化上纷纷趋附于强势的“恒春福佬”.恒春民歌与恒春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无法分割,恒春民歌也变成了代表恒春人的图腾,恒春人歌唱发声系统已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离开了这个体系,恒春人对于恒春民歌的认同就会产生怀疑。

  • 标签: 福佬民歌 恒春民歌 月琴
  • 简介:戏剧性往往源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西方交响音乐体裁在表现戏剧性方面颇具优势,中国传统音乐中戏曲音乐在戏剧性的表现方面相对较为突出。王西麟作为长于将中西方核心创作思维相互交融渗透的作曲家,其《铜琴协奏曲》的创作正是通过将这二者有机结合来表现戏剧性的。该作品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结构、旋律、织体、音响等方面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扩展中国音乐的表现力,使该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戏剧性,并为西方交响音乐体裁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戏剧性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 交响性
  • 简介:本文从学术方法与研究关系角度,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不同时期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历史贡献。从“国学”到音乐学、从史料到田野考察、从音乐本体到文化、从单一实证到多元论证、从历史事件到学科发展,这一学科的研究视角、基础、范围、方法、地位等学科建设的每一次蜕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都起到了直接的推动和催化作用。目前学科内部细化而缺乏彼此联系与整体观照,局限于西方专业艺术史理念而缺乏中国文化艺术史特质,受制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判断而缺乏客观与公心的历史观,过度强调文献史料而缺乏史事为历史学服务的意识,学科性质认识不足而缺乏学术争鸣和高品质研究成果。我们应该关注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不落窠臼,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促进这一学科深化发展。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学术理念 学术方法 学术研究 学科建设
  • 简介: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我国文化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学生未来将扮演着我国音乐领域的领航者和指引者的角色,为此,对这些学生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未来我国多元文化音乐的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先详细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后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分别探讨了实施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方法,以期为研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相关教研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多元文化 音乐教育 方法
  • 简介: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家约瑟夫·克尔曼的著作《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JosephKerman,ContemplatingMusic:ChallengestoMusicology.Cambridge,MassHarverdUniversityPress,1985)以一种极为宏大的夹叙夹议的综述性方式,对“二战”以来英美音乐学研究的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评述,反思并批判了偏重实证主义的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应该将历史文本的考证与美学阐释和批评结合起来,以批评作为音乐学研究方法的价值观念。

  • 标签: 音乐学研究 批评 沉思 方法论 导向 音乐学家
  • 简介:对于各专业初学音乐的孩子们,在一般情况下,就视谱而言,比较起来,对音高的识别是比较容易,而对节奏的识别则是较复杂和困难的;就听觉记忆而言,即使是节奏稍难的曲调,单纯的模仿也是较容易的,而要记录一首比练习的乐曲容易得多的曲调,则显得困难多了。尤其是节奏的组合,他们往往是:能记录出音的高低,而写不出音的长短,或是写出的节奏错误太多。

  • 标签: 视唱练耳教学 节奏训练 听觉记忆 视谱 背唱 儿童心理
  • 简介:在钢琴伴奏写作中,无论采用跟随主旋律或是不带主旋律的写法,当遇到主旋律句尾长时值音符时,除了某些乐曲可以继续沿用前面的伴奏音型之外,多数往往需要对织体形式进行一定的改变,以补充声部的方式与主旋律形成呼应关系,并使乐句之间的衔接更为紧密和自然。具体的处理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 标签: 钢琴伴奏 主旋律 处理方法 伴奏音型 呼应关系 写作
  • 简介:《第一钢琴奏鸣曲》Op.3/121是鲍里斯?季先科(Борисатищенко)代表作品之一,基本素材创作于1957年。作曲家不仅在传统的音乐创作基础上大胆融入了爵士元素、中心音技术等现代创作手法,作品规模宏大、高潮迭起,甚至具有交响乐的思维特质。本文着重研究了《第一钢琴奏鸣曲》Op.3/121的音乐结构、创作技法等问题。

  • 标签: 季先科 钢琴奏鸣曲 音乐创作 演奏技巧
  • 简介:本文是对中国音乐人类学历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文中通过对史与论不同学科特点、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资料来源的比较,提出并讨论了“历史事实与历史文本”、“历史文本与史学文本”、“记载的历史与记忆的历史”、“关于口述史与音乐口述史”、“关于音乐历史的集体记忆”等与史学资料性质和新历史主义思想有关的一系列学术问题。最后就中国音乐人类学应坚持的历史研究途径(田野工作)和应面对的历史研究目标(民间音乐的个别历史及其文化意义)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 标签: 中国音乐人类学 历史研究 方法论
  • 简介:<正>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极其浩瀚丰富的艺术宝库。它犹如一颗艺术明珠,放射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于1979年联合制订了《收集整理我国民族音乐遗产规划》,在全国范围内

  • 标签: 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遗产 优秀传统 艺术宝库 文明古国
  • 简介:(四)和弦的“跨心”—K(?)及两和弦的“跨心差”—ΔKX和弦的Kd弓形及Kd弧只涉及q—p,故只显示了最外表的概况,而进一步反映其余各音在Kd弧上分布情况的则是它的“纯五跨度重心”,简称“跨心”—KX。因每一种和弦结构q置“0”时的KX值——“跨心基数”——是不变的,故只要借助“和弦结构表”,用公式

  • 标签: 和弦结构 色彩对比 七和弦 和声进行 纯律 大三度
  • 简介:从物质—制度—思想的文化三分角度来看,作曲人才的培养和形成包括三方面因素,即创作材料、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共同课的讲授内容应以中国民间音乐的构成材料为主,发展手法和相关思想为辅;学习方式应以感性的音乐实体(音响或音像形式)的视听记忆及模唱等实际操作为主,理性的文字知识的了解为辅。按系分班的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方向。在该课针对作曲系的教学中,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内部分析应以简驭繁地突出风格分析,外部分析应对比其与古今中外其他重要的相关音乐的异同。还可采用模写——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模仿写作的实践形式。

  • 标签: 创作材料 创作方法 创作思想 作曲人才培养 分系教学
  • 简介:当古典音乐早已被认为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不可缺的内容时,流行音乐的教育却一直被忽略。在"流行当道"的今天,流行音乐应同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一同成为高校美育的组成部分。为达到提高现代流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树立课程地位、获学生广泛好评的目的。笔者探索将实践教学法、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到现代流行音乐欣赏教学中。本文对以上教学法的运用实践进行总结。普通高校现代流行音乐教学之路遥遥而坎坷,期望更多同仁加入协力攻坚,引领高校学生流行音乐欣赏新风尚。

  • 标签: 流行音乐 教学法 高校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时期,国内最盛行的解读西方音乐作品的方法,是所谓“阶级分析”的方法,它被视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而被推崇备至。那时候,许多人把简单的“阶级分析”当作“马克思主义”,轻易地把西方的音乐作品通通“批倒、批臭。”“文革”初期红卫兵的“大字报”式的批判毫无音乐分析可言;官方喉舌“初澜”的文章完全抛开艺术,着力进行政治上的批判;从事西方音乐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学者在禁锢中进行了一些思考。今天,客观地、理智地审视“阶级分析”的方法,总结教训,警示后人,是有意义的事情。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阶级分析 西方音乐作品
  • 简介:悲剧性是许多艺术歌曲的重要艺术表现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由于文化和审美的差异,我国艺术歌曲中的悲剧性表达有别于其他艺术歌曲。在演唱实践中,演唱者却常常存在对这一元素难以把握,或者过犹不及的现象。研究中国艺术歌曲中悲剧性情感体验与演唱表现的融合,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意蕴、情感体验与表演、演唱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实践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红豆词》为例,探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悲剧性元素的表现方式。

  • 标签: 艺术歌曲 悲剧性 《红豆词》 情感表达 演唱表现
  • 简介:声区协调、统一的训练是声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更是音教专业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三个声区之间共性与特性,协调统一的正确含义和辩证关系展开论述,提出特性的意义是区别和改变;共性的意义是稳定不变的观念,以及如何解决声区协调、统一的训练方法和对普及声乐演唱的意义.

  • 标签: 音乐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声区 训练方法 歌唱法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也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无论从历时性或共时性角度看,该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对方法论范式进行选择的不同的可能性。音乐(形态)分析、音乐学分析和民族音乐学分析(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化分析)被视为可供中国传统音乐(含汉族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者进行选择的三种典型的音乐分析范式,彼此之间存在共性、个性之分。其中,民族音乐学分析从理论和分析实践上假定并包括了其他两种分析范式的因素,对于不同范式分别强调的“形态、语义、语境”等符号学分支的学术观念给予了综合的应用,又根据传统音乐具有的“跨(异)族群一阶层”文化研究的性质,尤其强调了其中语境的因素。故而,民族音乐学分析是我们从事该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予以考虑的一种分析思维和方法

  • 标签: 音乐形态分析 音乐学分析 民族音乐学分析 传统音乐研究 “跨(异)族群-阶层”文化研究 方法论
  • 简介: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音乐艺术活动中的现象同样存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音乐的质和量研究的心理学方法主要表现为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两种趋向。从元认知的角度看,量性研究实质上体现了研究者自上而下对音乐心理理论假设检验的过程,质性研究则从根本上反映了研究者自下而上对音乐事件的心理分析与描述。但仅仅具有量性的定格,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将缺乏生态效度,仅靠质性的归纳又难以发现音乐心理现象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此,探讨音乐艺术活动中的心理规律,既要把握其量的规定性,更要把握其质的规定性。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是揭示音乐艺术心理举质属性的一个质量连续体上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研究取向,它们反映了互补的两种心理加工过程。

  • 标签: 音乐心理学 量性取向 质性取向 综合取向 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