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在力竭运动后恢复期不同时相心肌细胞自由基损伤和钙超载程度的变化,为运动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作初步的探讨。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空白对照组(A组)、力竭即刻组(A1组)、力竭后6小时组(A2组)、力竭后24小时组(A3组)。A1组、A2组、A3组负自身体重的5%负荷游泳至力竭后,分别在即刻、6小时和24小时取材。取一侧颈动静脉混合血5ml,离心(3000rpm,10min),分离血清,待测其SOD、GSHPx、MDA、Ca2+、CK和GOT。取血后,立即取左室前壁心肌组织约05g,冰水浴中匀浆10min,制成10%的组织匀浆液,将匀浆液以4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测定心肌组织SOD、GSHPx、MDA和Ca2+。血清及心肌组织SOD采用比色法;血清及心肌组织Ca2+采用钙偶氮胂Ⅲ法;血清及心肌组织GSHPx采用比色法;血清及心肌组织MDA采用TBA法;血清GOT采用连续监测法;血清CK采用比色法。所有数据均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各游泳组心肌丙二醛(MDA)(即刻组:518±055nmol/ml;6小时组:608±036nmol/ml;24小时组:505±038nmol/ml)非常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293±018nmol/ml),以6小时
简介:目的:探讨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αB-crystallin表达和血清CK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安静组、运动非针刺组与运动针刺组。运动组大鼠进行一次力竭离心运动,于运动后即刻对运动针刺组进行针刺处理。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比色法分析各组大鼠腓肠肌中αB-crystallin含量的变化和血清CK的值。结果: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运动针刺组大鼠αB-crystallin含量高于运动非针刺组大鼠(P﹤0.05)。运动针刺24h组血清CK显著低于运动即刻组(P﹤0.01);运动24h组与运动即刻组相比,血清CK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可促使运动诱导的αB-crystallin蛋白进一步表达,可能是针刺促进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损伤提前恢复的机制之一。2)针刺通过加强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修复促使血清CK含量提前恢复至24h水平。
简介:教练员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教练员是发展体育事业特别是发展竞技体育的核心。对我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优秀田径运动员、体育类院校专家、田径运动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个案研究、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整合与统计,构建我国田径教练员隐性素质结构、提炼其核心素质结构。研究认为,保障田径教练员成功执教的隐性素质结构包括:执教理念、执教风格、敬业精神、价值观、心理品质和“其他”等共计六项二级指标和二十六项三级指标。经分析其重要程度依次为:执教理念、心理品质、敬业精神、“其他”、价值观和执教风格。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田径教练员隐性素质指标中,教练员的执教理念、心理品质、敬业精神、“其他”四项为重要隐性素质指标,并区分为核心层和保障层。其他两项价值观和执教风格为一般性要素指标。
简介:通过建立大鼠下坡跑运动损伤模型,研究运动损伤后骨骼肌超微损伤和恢复发生的机制。主要结果:运动后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Z线异常(包括Z线流、Z线模糊、Z线扭曲和Z线消失),肌细胞膜模糊、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改变等。这些现象随运动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运动后24h表现最为明显,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恢复明显,但没有完全恢复。运动后即刻血清CK活性(2035.42±426.49)U/L与对照组血清CK活性(293.66±76.07)U/L相比,非常显著增高(P〈0.01),达到了峰值,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组血清CK活性(425.51±143.34)U/L与即刻组血清CK活性相比已显著恢复(P〈0.01)。结论:运动后24h骨骼肌的损伤程度最为严重,72h后可明显恢复;大强度运动对CK的活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血清CK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状况。
简介:从以下几方面详细介绍一项为期3年(2009—2011)的中德合作科研课题——“健康行为和健康资源的身体活动:阶段、决定因素和效益”。(1)阐述“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4步骤(FIT)模型”的理论建构。(2)以FIT模型为基础,检验中文版和德文版“成年人身体活动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水平。(3)以中德成年人为研究被试,考查FIT模型的效度。研究结果表明:FIT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中德两国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模型的阶段算法效度、诊断功能及服务干预的功能均得到初步验证,为未来进行基于FIT模型的阶段匹配干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简介:目的:探讨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1985~2014年生长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改善和提高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土家族、苗族7~18岁中、小学生的数据,分析其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身高/体重最大增长年龄(MIA-H、MIA-W)的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并以18岁年龄组为个案计算成年身高的持续增长和性别差异。结果:1985~2014年土家男生、土家女生、苗家男生、苗家女生7~18岁学生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6.27cm、4.85cm、6.41cm、5.56cm;体重分别为6.72kg、3.64kg、5.86kg、5.11kg;胸围分别为2.88cm、3.71cm、2.48cm、3.61cm;体质指数BMI分别为1.58kg/m~2、0.62kg/m~2、1.33kg/m~2、1.32kg/m~2。生长速度土家族呈现"前慢后快,加速增长"特点,体格向"粗壮型"发展;苗族呈现"前快后慢,增长减速"特点,体格向"细长型"发展,10~12岁学生是超重、肥胖重点监测对象。除苗男外,MIA-H、MIA-W提前0.99~4.44岁。成年身高呈现增长但幅度不大的特点,"性差"不足13cm。结论: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生长长期趋势潜力比较大。土家族已步入快速阶段,呈加速趋势;苗族男生已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女生则不明显。生长长期趋势存在民族、性别差异。
简介:青少年足球训练是发展校园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旨在推动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范式由“技能”为核心向“球商”为核心转变。界定了足球技能和“球商”的内涵,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开放式足球技能是“球商”的外在表现形式,“球商”是开放式足球技能的内隐性调控中枢。以往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注重闭锁式足球技能和开放式显性足球技能的训练,忽略了隐性“球商”训练。足球比赛的复杂性和混沌状态必然引发青少年足球训练范式由“技能”为核心转变为“球商”为核心,训练范式转变包括训练操作模式、训练情景和反馈方式等的转变。“球商”是由感知、决策、应答和反馈组成的闭环式调控系统,它们之间协调运行而充分发挥“球商”的作用。决策阶段是“球商”训练的核心。“球商”训练的操作过程包括创设同态系统和启发式训练模式。同态系统既可以简化模仿真实足球比赛,又能反复强化同态系统训练要素。启发式训练模式包括定向探究和自主探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球商”训练是一个由定向探究向自主探究转移的过程,教练员引导下进行的定向探究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球商”启发式训练的主要操作模式。
简介: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分析以及专家评审,《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体育类的核心期刊。我院学报自创刊以来首次跨入“核心期刊”行列,是我院学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