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是一则关于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的寓言,展示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培尔的“白日梦”是其兽性因子的表达与彰显,培尔的“出行”是对伦理责任的逃逸和规避,是其理性意志处于蒙昧状态、非理性意志肆意膨胀的体现;培尔的“归家”是其理性意识得到提升,克服非理性意志,摆脱兽性因子,向人性因子靠拢的选择,最终成为与兽相区别的、伦理的存在。本文紧扣“白日梦”“出行…‘归家”三条伦理主线,通过逐一解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若干伦理结,来试图剖析易卜生蕴含在作品深处的道德旨趣:在受到道德指引、遵守道德准则的情况下,人的理性意志就会增强,人性因子得以彰显,人会成为一种伦理的存在;如果缺乏伦理意识,违背道德准则,缺乏道德指引,人的非理性意志就会占据上风,兽性因子就会失控,人就会误入歧途,实施伦理犯罪,引发伦理混乱。
简介:学林出版社1987年出版过这样一本书:《蓝潮——大学生抒情诗集》。它的扉页上赫然写着:谨以此诗集献给上海师范大学首届文化艺术节,落款为“上海师大蓝潮诗社”。上海师大一万余学生中,而今,已少有人知道这段师大曾有过的辉煌。创建于1984年10月的“蓝潮”诗社,曾拥有200多名社员,在它周围又吸引了数百位诗歌爱好者,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就发表了几百首诗歌。他们举办诗会、诗歌讨论会、出版刊物、使自己的作品走向社会,并曾获得如“飞天”奖等各类诗歌奖,有的作者的诗歌还被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探索诗集》等,并且拥有了这样一本大学生社团的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