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客观研判脱贫攻坚形势与进度,有效落实脱贫攻坚资源与政策,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目标,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履行与承担的职责。在扶贫开发实践中,防范“脱贫急躁症”的苗头与倾向问题,聚焦非贫困县(村)贫困人口被“边缘化”的可能性问题,有效落实开发性、长效性脱贫政策问题,考量贫困人口的收支失衡问题,关注贫困人口的素质和意识导致的脱贫难度问题等,关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区域性和共性问题,规避其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十分重要。
简介:目前我国各地区均已制定了促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策略,技术创新效率直接决定着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深度,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也会带来各个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差异。以我国不同区域创新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为研究主线,利用DEA分析法,从企业的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以及不同阶段的效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比较低,而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明显,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效率明显要高,而且研究也发现,在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技术成果转化效率要比技术开发效率的地位更加重要。
简介: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168841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计算了衡量银行业竞争程度的赫芬达尔指数,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10个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2004—2012年银行竞争程度对城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样本而言,银行竞争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银行竞争的加剧能够提升东部与中部地区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但西部与东北地区银行竞争的加剧并未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明显影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银行竞争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银行竞争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就不同城市级别而言,省级城市银行竞争的加剧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没有明显作用,而普通地级市银行竞争的加剧能够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简介:新时代,要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我国现行经济出现的南北差距这一区域经济学最新关注点入手,以南北方两大地理空间的建制市以上层次地方行政管辖全域为域际具像性研究为主体对象,论证了中国在新时代区域发展空间新格局的运行模式问题。提出要深刻认识开放深度与改革力度始终密为一体相随相伴的发展规律,创造在改革深水区趟出新路径、完善实现既定“百年目标”的运行新模式;创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三大”战略“同一发力”的运行新模式,创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战略“三大”战略“协同发力”的运行新模式,创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联合发力”的运行新模式,最终实现域际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与繁荣。
简介:利用2003-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错配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效率低下的中西部地区倾向于通过更高的科研经费投入占比弥补效率低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而金融错配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错配对科研投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中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促进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中西部地区聚集,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制度,降低金融资源错配程度,使企业之间承担相对公平的资金成本,最终使中东西部地区均衡快速发展。
简介:文章讨论证券市场区域协调发展是否有助于改善地区经济差距现状,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采用2000—2014年中国分省数据,通过关系数据计量建模技术和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证券市场发展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证券市场发展对地区经济差距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然而在控制了城市化、市场化和银行业发展等变量之后,证券市场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差距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资本积累仍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城市化和市场化也是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银行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作用则不明显。因此要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应主要从资本积累、城市化和市场化发力,依靠证券市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