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起搏(EDP)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呼吸机相关膈功能障碍(VIDD)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组(VIDD组)、体外膈起搏组(EDP组)、高压氧处理组(HBO组)和联合处理组(EDP+HBO组,体外膈起搏的同时给予高压氧处理),每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VIDD大鼠模型,VIDD组不进行干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连续处理10 d后取材,检测膈重量(DW)及膈重量/体重比(DW/BW)、离体膈收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情况及膈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VIDD组DW、DW/BW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膈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离体膈收缩显著下降;膈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1(MHC-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肌肉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明显升高(P<0.05),肌球蛋白重链-2(MHC-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VIDD组比较,EDP+HBO组DW、DW/BW增高[(0.35±0.02)g vs.(0.63±0.06)g,(0.78±0.08)×103vs.(1.34±0.06)×103,均P<0.05),膈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2 235.33±142.58)μm2 vs(4 564.82±406.72)μm2,P<0.05],离体收缩显著增强[(1.15±0.42)N/cm2vs.(2.19±0.10)N/cm2,P<0.05],膈标本中MHC-1、Keap1、Drp1、atrogin-1、MuRF-l、caspase-3、beclin1表达逐渐下降,MHC-2、p-Akt、Mfn2、Nrf2、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膈功能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起搏联合高压氧处理能显著增加膈收缩、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膈肌萎缩和膈结构损伤,从而减轻或减缓VIDD的发生及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高压氧 机械通气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对骨骼线粒体融合基因与分裂基因表达及对骨骼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振动性骨骼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9年6月,选取3.5月龄的新西兰家兔32只,按照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ahw(4)]随机分组分为低强度组(3.02 m/s2)、中强度组(6.13 m/s2)、高强度组(12.26 m/s2)和对照组(与中强度组相同的实验环境,只接触噪声不接触振动),每组8只。对实验组家兔进行45 d的后肢振动负荷实验,实验结束后取其后肢骨骼,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进行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Mfn2)mRNA与分裂基因(Fis1、Drp1) mRNA表达的测定,并对高强度组家兔进行骨骼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低强度组、中强度组、高强度组骨骼组织Mfn1 mRNA表达量为:3.25±1.36、3.85±1.90、4.53±2.31、11.63±7.68;Mfn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8±0.25、1.02±0.40、0.94±0.33、1.40±0.45;Fis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5±0.62、1.15±0.59、1.53±1.06、2.46±1.51;Drp1 mRNA表达量分别为:3.72±1.76、2.91±1.63、3.27±2.01、4.21±2.46。与对照组比较,高强度组家兔骨骼组织Mfn1 mRNA、Mfn2 mRNA、Fis1 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中强度组、低强度组的Mfn2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高强度组家兔骨骼出现线粒体灶性聚集、嵴膜损伤、空泡样改变,肌纤维Z线不齐、小节缺失等改变。结论振动可造成家兔骨骼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基因的表达失衡,并可能导致出现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异常以及能量代谢的紊乱,可能成为振动所致骨骼损伤的重要靶点。

  • 标签: 振动 骨骼肌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基因 超微结构 家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轮匝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偏侧面痉挛患者的疗效,为治疗面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诊断为偏侧面痉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眼轮匝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银杏叶胶囊、甲钴胺胶囊。2组患者治疗2周后根据Cohen评分表评价面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患者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分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面痉挛分级程度均有一定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Z=-2.45,P=0.014);对照组虽然面痉挛强度有一定的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t=-1.99,P=0.0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P=0.008)。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对照组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4)。结论:眼轮匝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在治疗面痉挛方面有良好且确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痉挛症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针灸 眼轮匝肌痉挛 盐酸硫必利片 偏侧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锯平面阻滞-腹直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0~64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前锯平面阻滞联合腹直后鞘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S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平面阻滞(20 ml)联合腹直后鞘阻滞(10 ml),T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7和T9椎旁神经阻滞(各15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毕采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行PCIA,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5 mg补救镇痛。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操作时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切皮后30 min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时行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和7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7和干扰素γ的浓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穿刺部位感染和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PC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各时点QoR-40评分和血清IL-17、干扰素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而言,前锯平面阻滞-腹直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肺肿瘤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腹直肌 前锯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眼轮匝-上睑提双重缝合在重睑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第九0四医院整形外科对90例患者(女79例,男11例;年龄18~49岁)采用联合眼轮匝-上睑提双重缝合固定法,适度去除部分肥厚眶隔脂肪,行单睑重睑成形术,术后评估效果。结果本组9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肿胀,瘀血。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受术者上睑臃肿均有明显改善,闭眼时上睑皮肤平整、睁眼时睫毛上翘、弧度自然、效果满意。结论联合眼轮匝-上睑提固定法切除部分眶脂肪,既可改善上睑臃肿形态,又可形成持久而稳定的生理性重睑。

  • 标签: 肿泡眼 联合肌 眶脂肪 双重固定 重睑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e′SR)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与e′SR比值(E/e′SR)预测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不存在明显RWMA且LVEF保留(>50%)的70例CAD患者纳入研究,以Gensini积分法分为两组:积分<34为低分组,积分≥34为高分组;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心脏结构参数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房最大容积(LA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二尖瓣环间隔壁及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和LVEF,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环间隔壁及侧壁舒张早期平均运动速度峰值(e′)、E/e′,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获得收缩期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e′SR,并计算E/e′SR,比较三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以ROC曲线分别获取e′SR和E/e′SR预测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最佳截断值,并得到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分组LAV、LAVI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和低分组相比,高分组e′减低、E/e′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分组、低分组e′SR、GLS减低,E/e′SR增高(均P<0.05);与低分组相比,高分组e′SR、GLS减低,E/e′SR增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e′SR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约登指数最大时其最佳截断值为0.75 m,对应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0%和85.7%;e′SR的AUC为0.785,约登指数最大时其最佳截断值为1.12 s-1,对应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7%和68.6%。结论对于无明显RWMA且LVEF保留的CAD患者可出现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表现为e′SR降低、E/e′SR升高、GLS降低,舒张期应变率指标是早期发现CAD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的可靠依据,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 舒张期应变率 冠心病 心室功能,左
  • 简介:摘要1例出生3 d+16 h男性新生儿因重症感染接受美罗培南(0.136 g、1次/12 h)联合万古霉素(0.05 g、1次/12 h)静脉滴注。治疗前患儿血小板(PLT)116×109/L;治疗11 h后,PLT降至7×109/L;加用单采血小板静脉输注,3 d后PLT为32×109/L。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时提醒关注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及时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医师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重症感染有关,加用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冷沉淀凝血因子、单采血小板等。患儿PLT一过性升至121×109/L,此后患儿PLT持续降低。抗感染治疗8 d后,PLT降至30×109/L,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27.0 mg/L。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与万古霉素有关,药师建议暂时停用该药。停药5 d后,PLT为174×109/L。

  • 标签: 万古霉素 血小板减少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根据黔西南州丰林基地建设现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效益,提出了生丰产林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纤维痛综合征(FMS)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我国尚缺少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诊治亦存在诸多难点,制订我国FMS的诊疗指南势在必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纤维痛综合征中西医研究学组、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联合牵头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分级体系及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对我国一线医师关注的FMS的11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意见,旨在推动风湿免疫科、心理科、疼痛科等相关科室高度重视FMS的综合管理及早期识别与干预,早筛查、早评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纤维肌痛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进行性阵挛癫痫(PME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动作性阵挛常伴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认知障碍以及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PMEs对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反应一般较差,总体预后差。可以导致PMEs的疾病包括Unverricht-Lundborg病、Lafora病、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阵挛性癫痫伴破碎样红纤维综合征、唾液酸沉积症、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等。目前PMEs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饮食治疗、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酶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文中对目前已知的PMEs治疗进行综述,为更好地研究和探索PMEs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 标签: 癫痫 肌阵挛癫痫,进行性 抗癫痫发作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子宫腺病合并不孕症女性发病率逐渐升高,缓解其症状和促进生育是目前临床的棘手问题。多学科诊疗是子宫腺病合并不孕症诊治的发展方向,患者诊治应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可控制病灶、保持子宫完整性、缓解症状、保护生育,在子宫腺病合并不孕女性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子宫腺病不孕患者药物治疗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不孕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原发性少症主要与年龄相关,可引起跌倒、骨质疏松、骨折、营养不良、衰弱、肌肉减少性肥胖等风险,甚至可导致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从而增加住院风险,提高医疗成本。尽早诊断少症是预防这些不良事件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对国内外诊断少症的影像学技术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不同技术方法的优缺点,以便给少症临床实践及未来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肌少症 影像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子宫腺病(A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338例AM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HIFU治疗(H组)、GnRH-a治疗(G组)、LNG-IUS治疗(L组)、HIFU联合GnRH-a治疗(H+G组)、HIFU联合LNG-IUS治疗(H+L组)、HIFU联合GnRH-a及LNG-IUS治疗(H+G+L组)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治疗相关参数、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子宫体积、痛经复发率、血红蛋白(Hb)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4组采用了HIFU的患者治疗声功率、治疗时间、病灶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PBAC评分和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H组、H+G组、H+L组、H+G+L组在治疗后Hb持续上升(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H组和L组(P<0.05);G组和H+G组在治疗后3个月痛经缓解达100%,后疗效下降;痛经复发率在H组、G组、L组、H+G组、H+L组、H+G+L组分别为19.44%、30.16%、26.67%、7.30%、8.10%、3.77%(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6、12个月PBAC评分明显小于H组、L组和G组。L组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治疗后3、6、12个月子宫体积较治疗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G组、H+G组、H+G+L组子宫体积小于H和G组(P<0.05);G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大于治疗后3、6个月,但仍小于治疗前。H+G+L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VAS评分、PBAC评分均小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HIFU、GnRH-a、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AM安全有效,但综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并减少复发,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超声,高强聚焦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子宫腺病(A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338例AM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HIFU治疗(H组)、GnRH-a治疗(G组)、LNG-IUS治疗(L组)、HIFU联合GnRH-a治疗(H+G组)、HIFU联合LNG-IUS治疗(H+L组)、HIFU联合GnRH-a及LNG-IUS治疗(H+G+L组)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治疗相关参数、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子宫体积、痛经复发率、血红蛋白(Hb)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4组采用了HIFU的患者治疗声功率、治疗时间、病灶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PBAC评分和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H组、H+G组、H+L组、H+G+L组在治疗后Hb持续上升(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H组和L组(P<0.05);G组和H+G组在治疗后3个月痛经缓解达100%,后疗效下降;痛经复发率在H组、G组、L组、H+G组、H+L组、H+G+L组分别为19.44%、30.16%、26.67%、7.30%、8.10%、3.77%(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6、12个月PBAC评分明显小于H组、L组和G组。L组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治疗后3、6、12个月子宫体积较治疗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G组、H+G组、H+G+L组子宫体积小于H和G组(P<0.05);G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大于治疗后3、6个月,但仍小于治疗前。H+G+L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VAS评分、PBAC评分均小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HIFU、GnRH-a、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AM安全有效,但综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并减少复发,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超声,高强聚焦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摘要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相关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特点、早期筛查、发病机制与基因表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生存率及预后等角度进行描述。特发性炎性病患者存在肿瘤相关基因位点,可表达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如抗转录中介因子(TIF)1-γ抗体],某些细胞因子在体内高度表达诱发炎患者并发肿瘤,对TIF-1γ抗体的检测是肿瘤相关炎筛查的重要工具,通过对IFN-γ信号激活作用发现抗IFN-α的单克隆抗体目前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生物制剂。尽管肿瘤相关炎发病机制复杂,但对基因和自身抗体的早期检测、诊断与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肿瘤相关肌炎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骨骼脂肪浸润是影响骨骼肌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骨骼衰老的重要病理特征。骨骼脂肪浸润是一种病理诊断,衰老相关的骨骼脂肪浸润能否被视为一种老年综合征有待研究。鉴于骨骼脂肪浸润与脂肪肝都属于体内脂肪异位沉积,两者均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在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方面具有的高度相似性,我们建议临床使用脂肪(fatty muscle)这一名词表述衰老相关的骨骼脂肪浸润。现对老年人脂肪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 标签: 肌,骨骼 脂肪肌 肌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完善患儿DBS术前及术后张力障碍评分量表运动评分,完善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共收集32例运用DBS治疗的张力障碍患儿。其中男16例,女16例;12例采用苍白球内侧核靶点治疗,20例患儿采用丘脑底核靶点治疗。发现20例(62.5%)致病基因突变,包括PANK2 9例,KMT2B 3例,GNAO1 2例,GCDH 2例,PINK1、NDUFAF6、DYT27及ADCY5各1例。术后随访1个月~3年8个月,仅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出现局部感染,术后缓解率波动在5.66%~95.92%。结论运用DBS治疗后张力障碍患儿均有一定程度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DBS是儿童张力障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 儿童肌张力障碍 致病基因 治疗
  • 简介:摘要胆总管腺症是一种胆总管良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术前诊断率不高,多于术后病理中确诊。如果术前影像学资料能证实本病,可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避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种创伤巨大的手术做为唯一治疗手段。本文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做了综述。

  • 标签: 胆总管 腺肌症 诊断 影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膈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呼吸抗阻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超声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吸气末膈厚度(IDT)、呼气末膈厚度(EDT)、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移动度,并计算膈增厚分数(DTF),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同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膈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健侧膈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EDT、DTF、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偏瘫侧及健侧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DTF、深呼吸时膈移动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容易并发膈功能障碍,并以偏瘫侧膈功能受累为主;持续3周的呼吸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IDT、DTF及深呼吸时膈移动度,有助于提高患者膈收缩能力及肺功能,降低卒中患者膈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电刺激 膈肌厚度 膈肌移动度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