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球目前约有5 000万人罹患,预计至2050年患病人数将高达5亿,老年人将是未来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本文就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肌少症 肌力 电阻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异位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17例,通过问卷调查3年随访分析其病变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复发率为15.38%,患者复发与患者年龄、合并不孕、手术分期、术后药物治疗有密切联系。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后复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据患者情况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A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近远期并发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2年8月—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CSP患者112例,均采用UAE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患者年龄22~42(32.79±5.16)岁,剖宫产次数1~3[1(1,2)]次,停经时间29~90(50.14±13.50)d。依据超声检查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16)相关标准分为3组:Ⅰ型组20例,Ⅱ型组55例,Ⅲ型组37例。观察患者术后近期(≤3个月)远期(>3个月)并发发生率,并进行不同分型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剖宫产次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UAE及清宫手术。术后近期并发发生率分别为:发热22.3%(25/112),下腹疼痛49.1%(55/112),恶心、呕吐33.9%(38/112),穿刺部位皮肤淤青29.4%(33/112),尿潴留15.2%(17/112),下肢麻木3.6%(4/112)。术后远期并发发生率分别为:月经量减少19.6%(22/112),闭经2.7%(3/112),宫腔粘连1.8%(2/112),坐骨神经损伤0.9%(1/112)。术后发热率Ⅰ型组为50%(10/20)、Ⅱ型组为12.7%(7/53)、Ⅲ型组为21.6%(8/37),Ⅰ型组高于Ⅱ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型组与Ⅰ型组Ⅱ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其他术后近期远期并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UAE虽为微创操作,其术后并发问题不容忽视:下腹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月经量减少是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Ⅰ型组发热率高于Ⅱ型组发热率,其余并发组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剖宫产术 瘢痕子宫 妊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颅内子宫内膜异位1例。患者女,57岁,绝经期,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就诊。颅内MRI表现为左枕叶类圆形占位,以T1WI等、T2WI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分隔,病变内可见片状T1WI高、T2WI低信号影,DWI未见扩散受限,增强后未见强化。术后病理诊断:颅内子宫内膜异位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绝经期 颅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孕激素受体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调节因子,其配体包含天然孕激素、孕激素衍生物及合成孕激素等。子宫内膜异位是雌激素依赖的炎症性疾病,孕激素类药物作用于异位病灶可以起到拮抗雌激素、抗炎、抗血管神经生成及促凋亡的作用。然而,子宫内膜异位存在孕激素抵抗等病因学因素,孕激素类药物并不能对所有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孕激素受体配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机制、影响疗效的因素及改善疗效的策略进行综述,为子宫内膜异位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孕激素受体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 孕激素抵抗
  • 简介:摘要规范化的子宫肉瘤病理诊断报告是临床对子宫肉瘤诊治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我国子宫肉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学组(协作组)结合国内外关于子宫肉瘤病理诊断临床的治疗原则,制定了本规范,包括子宫肉瘤标本的固定处理、大体取材描述、病理报告内容格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检测等,力求为子宫肿瘤的标准化治疗提供关键性的病理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红蛋白(MYO)表达以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IMA、MYO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并发发生率,术后2年复发率及成功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血清IMA、MY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发生率(4.35%,2/46)低于对照组(19.57%,9/46),P<0.05。术后2年,对照组复发率为12.50%(5/40),成功妊娠率为34.88%(15/40);观察组复发率为4.65%(2/43),成功妊娠率为39.53%(17/43),两组复发率、成功妊娠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氧化应激,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降低并发发生率,且远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

  • 标签: 腹腔镜 宫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缺血修饰白蛋白 肌红蛋白 卵巢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中医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实施腹横平面阻滞,对照组注射罗哌卡因,观察组注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比较两组入手术室即刻(T0)、手术1 h(T1)及术毕(T2)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术后3、1224 h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Ramsay镇静评分变化,及术前术后24 h血清应激反应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3、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05 ± 0.32)分比(3.42 ± 0.39)分、(2.16 ± 0.38)分比(2.73 ± 0.43)分、(1.43 ± 0.29)分比(2.28 ± 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186、7.024、13.223,P<0.05)。观察组术中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3.79 ± 0.45)分比(2.54 ± 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4.843,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254.18 ± 14.35) pmol/L比(328.73 ± 18.69) pmol/L、(26.89 ± 4.10) ng/L比(35.27 ± 5.46) ng/L、(214.30 ± 21.28) pmol/L比(296.53 ± 32.19)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371、8.678、15.068,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可减轻应激反应。

  • 标签: 氢吗啡酮 腹横肌平面阻滞 罗哌卡因 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中医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实施腹横平面阻滞,对照组注射罗哌卡因,观察组注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比较两组入手术室即刻(T0)、手术1 h(T1)及术毕(T2)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术后3、1224 h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Ramsay镇静评分变化,及术前术后24 h血清应激反应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3、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05 ± 0.32)分比(3.42 ± 0.39)分、(2.16 ± 0.38)分比(2.73 ± 0.43)分、(1.43 ± 0.29)分比(2.28 ± 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186、7.024、13.223,P<0.05)。观察组术中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3.79 ± 0.45)分比(2.54 ± 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4.843,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254.18 ± 14.35) pmol/L比(328.73 ± 18.69) pmol/L、(26.89 ± 4.10) ng/L比(35.27 ± 5.46) ng/L、(214.30 ± 21.28) pmol/L比(296.53 ± 32.19)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371、8.678、15.068,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可减轻应激反应。

  • 标签: 氢吗啡酮 腹横肌平面阻滞 罗哌卡因 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检查对U4b型单角子宫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U4b型单角子宫不孕患者(U4b组)与60例正常同龄妇女(对照组)纳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A)技术,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容积及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等指标,并对U4b型单角子宫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分析。结果(1)U4b组子宫内膜类型A、B、C型分布比率分别为38.46%、25.64%35.90%,而对照组子宫形态集中在A型(65.00%),两组子宫内膜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4b组子宫内膜厚度主要集中于≥14 mm(30.77%)及<10 mm(41.03%),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集中在10~13 mm(75.00%)。(3)U4b组平均子宫内膜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U4b组主要集中在1~2 ml(67.95%),而对照组主要集中在≥3 ml范围(68.33%)。(4)两组子宫内膜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4b组内膜下的VI、FI、VF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正常妇女,三维超声检查提示U4b型单角子宫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容积及内膜内血流参数均发生明显改变,说明其ER状态异常,可能影响受孕。

  • 标签: 三维超声检查 U4b型单角子宫 不孕症 子宫内膜容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同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98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OEC的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OEC同步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3例(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及单纯OEC患者43例(单一OE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术后病理及预后。结果56例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比例为23%(13/56)。与单一OEC组比较,OEC同步内膜病变组患者的确诊年龄[分别为(52.7±10.2)、(44.9±8.3)岁]、已绝经的比例[分别为53%(23/43)、2/13]、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分别为28%(12/43)、0/13]降低,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初潮年龄、手术前后血清CA125水平以及有痛经史、未生育、有子宫内膜异位(内异)病史、有糖尿病病史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比例分别为5/13、9%(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292,P=0.012)。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生侧别、腹水量、转移部位、卵巢肿瘤病理切片中是否出现内异病灶、手术方式、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EC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为91.6%,整体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6%,其中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9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1%、77.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病理分期(P=0.006)及残留灶大小(P=0.020)。结论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比例较高;OEC同步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较单纯OEC患者年轻,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多见;OEC是否同步子宫内膜病变并不影响其预后。

  • 标签: 卵巢肿瘤 癌,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免托举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完成腹腔镜下子宫免托举全子宫切除术1年随访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收集同期于医院完成腹腔镜下举宫器托举全子宫切除术1年随访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记录两组盆底功能,计算并比较两组并发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PFIQ-7、PFDI-20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PFIQ-7、PFDI-20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应用子宫免托举方式可缩短手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且不会增加盆底功能损伤及并发风险,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免托举 盆底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UL)是一种罕见疾病,主要特征是子宫呈弥漫性、对称性增大,伴痛经、月经量多、不孕等。彩超检查常提示大量直径<3 cm的小肌瘤播散于整个子宫子宫腔。治疗方式以子宫切除为主,其他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等。目前报道的病例数越来越多,但典型病例不多。本文报道了1例30岁同卵双胎姐妹同患DUL的诊疗过程,同时对本病相关的最新文献进行总结,积累相关诊疗经验。

  • 标签:
  • 作者: 闫熙瑶 林建龙 田瑞华 翁秀清 王丽 邹宗楷 李新华 林贤东 陈刚 胡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14,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厦门 36100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病理科,宁德 355099,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病理科,漳州 363008,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病理科,南平 35302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放射生物研究室,福州 35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福建省16所省、市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共3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肌瘤组织中FH、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结蛋白(desmin)、p16、p53、CD10、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38例患者均随访术后复发情况,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6~76个月);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临床特点:38例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年龄为(42.5±7.4)岁,多数(21例,55%)为体检发现肌瘤肌瘤最大径为6.0 cm(5.0~7.5 cm);手术方式:行肌瘤剔除术23例(61%),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15例(39%);手术途径:腹腔镜手术27例(71%),开腹手术11例(29%);随访期内患者均未发现患有肾细胞癌。(2)病理特征:常规病理检查镜下观,非典型性核细胞呈局灶或弥漫分布,可见嗜酸性核仁及核内包涵体,胞质内见玻璃样小球,核分裂数0~4个/10个高倍镜视野(HPF),间质内见鹿角状血管及肺水肿样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查显示,38例患者中,FH蛋白阴性表达37例(97%),阳性表达1例(3%);2SC、desmin、p16、p53、CD10、Ki-67阳性表达38例(100%),其中Ki-67指数<10%者35例(92%)、≥10%者3例(8%)。(3)术后复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随访期内复发4例,复发率为11%,无死亡患者。年龄、家族肿瘤史、非典型性核分布范围、核分裂数与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均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是罕见肿瘤,其诊断需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并结合临床病史。当患者年龄<43岁、有家族肿瘤史、非典型性核弥漫分布、核分裂数≥3个/10 HPF时,需警惕其复发风险。

  • 标签: 子宫肿瘤 平滑肌组织瘤 延胡索酸水合酶 半胱氨酸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张小明 汤梦月 郭志伟 陈天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南充 637000 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南充 637000,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MRI中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术后无再干预危险因素,建立无再干预概率列线图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患者MRI影像资料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HIFU术后再干预治疗情况。使用Kaplan-Meier、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出子宫肌瘤HIFU术后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3年、5年的无再干预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性能。结果共纳入191例患者,术后再干预率为23.6%(45/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肌瘤体积、T2WI信号类型、T1WI强化类型、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StandardADC)值、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ADC)值为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2WI信号类型、T1WI强化类型、SlowADC值是子宫肌瘤HIFU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此建立的列线图C-index为0.745(95%置信区间为0.672~0.818)。3年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33、0.749,校准曲线也证实模型与实际再干预情况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MRI多参数指标与临床特征可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3年、5年的再干预情况,可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再干预 子宫肌瘤 风险预测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4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假电针治疗,观察组予以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肌瘤个数、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6、12 h 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3 d静脉血CD3+、CD4+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肌瘤个数及肌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 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 h VAS疼痛评分增加(P<0.05);术后12 h与术后6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脉血CD3+、CD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静脉血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1 d静脉血CD3+、CD4+水平降低(P<0.05);与术后1 d比较,观察组术后3 d静脉血CD3+、CD4+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减轻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 标签: 电针治疗 腹腔镜治疗 子宫肌瘤 疼痛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密集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3例,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舒适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568,P=0.000),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861,P=0.000),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t=3.334,P=0.001);研究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96.88%)高于对照组(74.19%)(χ2=4.892,P=0.026);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1.043,P=0.000),舒适度高于对照组(t=28.36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舒适度,促进其康复。

  • 标签: 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 负性情绪 相关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与活动受限、营养不良及多种临床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的共同健康问题。本文重点围绕近5年的非药物干预文献做一论述,重点阐述多模式运动、肠道菌群、肠外营养及综合干预与的关系,以期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提供较新依据。

  • 标签: 肌少症 运动干预 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内异)患者手术前后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共40例作为内异组,术后1个月根据是否用药分为单纯手术组(未用药)22例,手术+GnRH-a组(腹腔镜手术后联合GnRH-a药物治疗3个周期)18例;12例因输卵管绝育术要求行输卵管复通术的妇女为对照组。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或GnRH-a治疗3个周期后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组患者术前的Th17细胞比例(21.5±8.0)%显著升高,Treg细胞比例(5.6±2.7)%显著降低,Th17/Treg比值(2.9±1.1)显著升高(P均<0.05);IL-6、IL-10IL-17A水平[分别为(122.8±40.0)、(147.5±48.9)(6.3±3.9) ng/L]显著升高,TGF-β水平(32.9±12.3) μg/L显著降低(P均<0.05)。(2)与术前相比,内异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Th17细胞比例(11.8±2.9)%显著下降,Treg细胞比例(7.5±2.4)%显著升高,Th17/Treg比值(1.8±0.4)显著下降(P均<0.05);IL-10、IL-17A水平[分别为(69.3±29.7)、(3.9±2.4) ng/L]显著降低,TGF-β水平(48.0±13.1) μg/L显著升高(P均<0.05)。对照组术后1、3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Th17、Treg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3)单纯手术组、手术+GnRH-a组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比值均有小幅变化,分别与内异组术后1个月相比,均表现为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Th17/Treg比值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与手术+GnRH-a组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手术+GnRH-a组IL-6、IL-10、TGF-β水平变化更趋近于对照组的水平;而与内异组术后1个月相比,IL-17A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与手术+GnRH-a组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部分恢复其免疫失衡状态,GnRH-a药物治疗对免疫平衡无明显影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