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地区安全共同体具有自身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意涵,体现出地区各国在促进共同体建构的安全意识以及共同安全理念的进化历程和结果,表现为地区国家间对安全议题和环境上的高度认同感,并塑造了相互间友好和平的关系。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是与政治共同体结合在一起的,是以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指导,建立了一系列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促进地区稳定与安全发挥了相当独特的作用。然而,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原则的局限性影响了东亚和亚太安全共同体建设进程,使之仍停留在相当初级的建构阶段,未能对增进地区发展与繁荣提供足够有效的和平红利。中国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只有在继承和创新和平外交理念的过程中,在多方面采取理性而积极的外交政策和倡议,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其他行为体共同建构起亚太可持续安全共同体,才能塑造总体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
简介: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以2009年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为标志,可以说开始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规定。然而,东南亚地区要真正实现这一构想,还将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从其内部看,有成员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及内部矛盾、对安全理念及共同威胁上的认知差异、武装力量难以协调合作、决策机制上弊端等因素;外部因素有:美国根据其战略需要不断调整其在东南亚政策、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未来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发展不可能是军事同盟,只能是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及非传统安全为重点的合作,其过程必须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建立的一个多层次安全架构。
简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便成为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重大主题。它不仅可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对于推进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战略意义、所涉地区范围及其建设途径、挑战和建议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已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简介:南海及其邻接周边是海上安全机制云集之地。对印度尼西亚而言,后冷战时期南海争端的凸显时值其谋求并巩固区域大国地位的关键时期。此间印尼逐渐在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中发挥核心作用,即通过安全机制建设通联区域安全秩序内外建构,调处南海争端并建构相应安全机制成为印尼塑造区域安全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印尼独立主持的“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的案例分析,指出该安全机制对南海争端具有针对性;其形成与运作综合了印尼的国家与区域安全观,是印尼实践安全战略与政策、协调区域主义与大国角色的工具,对南海海上安全机制以及印尼建构区域安全机制起到了协同补充作用。
简介:本文系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CenterforaNewAmericanSecurity)“亚太安全项目”的研究报告。与大部分南海争端的研究成果不同,本报告提出,南海地区最为根本的问题是,缺乏透明度,信息共享程度低。为此,地区国家应该通过能力建设和信息共享,实现共同的海域态势感知,以建设南海共同行动图。报告首先介绍了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强调了海域态势感知建设的重要性。报告还分析了海域态势感知的基础——地区国家的信息搜集和共享能力建设。报告还介绍了海域态势感知的过程、模式和建设方式。报告最后提出,美国应该在南海态势感知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并为其提供了详细的建设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