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对此,应该如何审视?审视之后,又应该采取何种对策?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主要有三种途经:一是家庭影响,二是从众心理,三是真诚信仰。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主流意识的缺场和主流价值观的软弱,“一切向钱看”所导致的精神贫瘠和信仰危机以及逐渐恶化的社会生态环境,致使宗教所宣扬的那种超越精神、道德戒律和所践履的慈悲济世的生活方式,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充满了吸引力,这是客观原因。青少年信仰宗教,既有好奇心理的驱动,也有心理压力的宣泄;既有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则是其主观因素。对青少年信仰宗教,本文认为,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将其视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对青少年信仰宗教,应该:第一,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宗教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第二,应深刻检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滞后、失误乃至在位缺失;第三,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改革青少年教育工作,从思路到方法,都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净化社会环境,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工作必须与反腐倡廉相结合。
简介:关注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不仅有助于有效描述和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变化趋势,且能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少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提供依据和方向。实证研究表明,都市青少年高度认同生态文明建设,且已认识到生态安全的脆弱性、风险性和重要性;但生态价值观介于传统思维和生态取向之间;生活方式正在更新,生产方式亟待转变;他们普遍认同环保政策,但环保责任感不强、践行力不足。青少年的生态信息正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女性生态文明意识和行动高于男性;年龄与生态文明意识成正比、与参与行为成反比;高学历青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强,但主体责任意识相对较弱;党团员青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