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公正之于社会,恰如真理之于思想,公正不仅跟法律和制度有关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完善的制度,更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德性。一般来说,公正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相互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的美德和良知;从社会制度层面讲,公正则是人们获得理想社会秩序的手段。

  • 标签: 公正思想 理想状态 德里达 社会秩序 反思 制度层
  • 简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公共管理到行政管理再到公共管理的历程。人类伦理关系的普通性决定了在公共行政的领域中研究伦理问题的必然。但是,20世纪的行政学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否定了伦理研究的可能。随着行政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公共行政从政府管理推广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课题。揭示公共管理伦理产生的可能,对于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公共管理伦理学 行政学 威尔逊-韦伯范式 西蒙范式
  • 简介: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所独具的基本价值特征: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官本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缺陷: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

  • 标签: 中国古代 官僚制 官僚精神 缺陷
  • 简介:P2P文件共享引起的版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的问题'.本文从各国普遍存在的版权法执行难的问题出发,对P2P发展的条件和动因、P2P对音乐生产方式的冲击以及它的发展趋向,从经济和伦理方面作了分析.作者的结论是:P2P是一项有助于音乐社会化和满足人们共享人类精神财富愿望的先进技术.目前该技术的非法应用使音乐生产的资本循环发生了问题,损害了版权者的利益.但也应看到,是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尤其是现存音乐生产方式本身的问题加深了目前的危机,并呼唤新的音乐生产模式.法律应在保护版权的同时,基于公利和公意,充分肯定P2P技术的合理性,公正地处理P2P相关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标签: P2P 文件共享 版权法 法律伦理
  • 简介:德勒兹思考的伦理学不同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伦理学。西方近代伦理学(如康德)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价值判断或者道德律令——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的行动遵守于规范。而德勒兹反复坚称他的伦理学是基于"生存论"/"实存论"的,这种伦理学不是规范伦理学,也不是描述伦理学,因为,后二者都关系到伦理规范,而德勒兹的伦理学朝向的是一种"内在生存模式"的伦理,德勒兹对伦理学与道德的区分也是奠基于这一"内在生存模式"。同时,也正是因为"内在生存模式",德勒兹的伦理学是"内在生存模式的表型学",它代替了总是将存在归于先验的诸价值的道德,据此,这种关切到"内在生存模式"的伦理学,它根植的论域不再是意识层面上的先验的神圣的道德律,相反,它关注的是个体身体被影响的能力、力量,等等。

  • 标签: 德勒兹 伦理 道德 内在性 身体
  • 简介:黄裕生的《站在未来的立场上》一书,作为一本文集,文章形式不拘一格,讨论的问题亦丰富多样。但从整体上看,贯穿此书的核心论题是为自由的绝对优先辩护。本文在对此书之核心观点进行总体性评述的同时,尤其关注对自由与传统、自由与现实,以及自由与未来等基础问题的探讨。

  • 标签: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自由 传统 现实 未来 康德
  • 简介:德性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德性?从麦金太尔至今,"德性"一直是人们所追逐和关注的话题。一种德性是一种获得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实践而言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1德性是人运用理智或智慧,根据其谋求生存得更好的本性的要求,并以生存得更好为指向培育的,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的善品质,即道德的品质。

  • 标签: 麦金太尔 德性 理性动物 人类 依赖性 读解
  • 简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并存,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作为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合法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改变,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克服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心理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爱国 价值观 必要性
  • 简介:在汉斯·约纳斯看来,导师海德格尔的“纳粹公案”暴露了他个人的道德软弱,更彰显了其哲学思想中的“伦理真空”。他揭示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当中蕴含的本体虚无主义、反律法主义因素,并进而批判了德国哲学观念论传统遗忘身体与自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约纳斯通过生命现象学的建构实现了一次“身体-自然转向”,最终走向责任伦理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 标签: 伦理真空 虚无主义 身体-自然转向 生命现象学
  • 简介:作为政治学的重要范畴,契约观念与政治生活中的正当性问题紧紧交织在一起。这一范畴有特定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背景,并在不同时代语境之中有其不同的内涵和特质。在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契约观念分别与政治服从的必要、政治权威合法和政府行为的范围与限度等问题密切相关。契约政治观念体现了人类实现自我治理的理想。

  • 标签: 契约 政治服从 合法性 政府行为
  • 简介:文化建设的现实任务要求我们对其理论境遇进行澄清。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文化说明的是人类精神的内在价值,它表达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自觉;文明指涉的是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从词源上看,文明又是一个彻底的现代概念。人类文化生命的展开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进程,文化时常被运用于针对文明进程的批判。现代西方文明的悖论性质与其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历史展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技术理性与实证主义的弥漫使人们感性的幸福、灵魂的激情受到了压抑,西方现代文明不再能为其文化发展提供健康的精神环境。在现代境遇下进行文化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值得我们注意:在文化精神的培育方面,保持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在文化传统的涵养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在文化景观的设计方面,力争让文化载体提供丰富的能指意义群;在文化产品的提供方面,借助公共性批判来提升文化产品的公共性品格。

  • 标签: 现代性 理性主义 灵魂 能指 公共性批判
  • 简介:科尔斯戈德在梳理近代以来规范性论证的四种方案中,以“实践同一”基础上“目的王国”的创建作为沟通“绝对命令”与“道德法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不仅论证了规范的正当,而且激活与推进了康德伦理学。如果基于康德的“先验逻辑”来考察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的阐发路径,还可以有效地回应柯亨等人对科尔斯戈德的质疑。

  • 标签: 规范 正当性 康德 伦理学 先验逻辑 政治哲学
  • 简介: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早期的主要代表。他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对中国社会具体的道德国情作出了辩证分析,既批判了封建主义道德,又批判了资本主义道德,在此基础上,对无产阶级道德及其领导地位作出了全面论述,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出了深度阐释。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
  • 简介: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这个提倡个人权利、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基本的道德底线,都应当在考虑自我合理权益满足的同时考虑社会及公众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有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主张节制欲望的传统,而近年来,以李银河为代表的宣传自由的观点在社会上日益泛滥、混淆视听,今对其鼓吹的所谓"权利"加以剖析,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

  • 标签: 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需要 性权利 李银河 性道德 个人权利
  • 简介: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关于人的发育和成长的争论区分了先天/后天因素、遗传/环境,这个区分转化到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上,可以作出能动/习就因素的区分。人的道德品质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把虚拟情景当作习就因素,那么人的虚拟道德品质是可能的,即是在虚拟情景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因为虚拟品质和真实品质共享同一能动因素,它们的性质和伦理学地位就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进行道德教育,而其必要条件是:第一,在虚拟和真实之间建立无间隙的连接;第二,受教育者认同虚拟现实中的行动和感受。

  • 标签: 虚拟品质 虚拟现实 道德教育
  • 简介:物质财富创造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基础。然而,以市场理性为表征的“现代”在允诺财富的同时,也衍生出“排斥道德”的问题。于是,财富创造中的一种“道德无涉”倾向逐渐蔓延开来,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痼疾”。实质上,伦理道德是财富创造本身的内在文化基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财富创造不至于危及人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纠正“道德无涉”倾向,重构财富创造的道德维度。

  • 标签: 现代性 财富创造 道德无涉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普遍化原则是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学中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则,是一切有效规范必须满足的条件。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多元的社会矛盾凸显了社会道德规范有效性要求,普遍化原则为有效规范的产生呈扬了新的伦理致思向度,以人为本和民主协商应成为规范有效生成的双重维度,共时体现实质普遍化与程序普遍化。这也必然成为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秩序的逻辑基础。

  • 标签: 社会道德规范 普遍化 以人为本 民主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