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诺瓦利斯在《费希特研究》中系统梳理了费希特早期知识学,在接受自由“自我”概念同时,他质疑“本原行动”原初性,强调“感情”和“想象力”在自我概念中重要性。自我(或自身)概念提供了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理路,提供了浪漫主义启蒙接受批判根由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浪漫主义批评启蒙理性中隐含暴力因素,以及工具理性世界合理化祛魅,感情和想象力销蚀。但是浪漫主义并不是反理性,他们批判和反思启蒙者一样强调启蒙主体间对话性,视自由为使命,试图通过内在自治教育(Bildung)达到真正启蒙。从而论证,有关浪漫主义反理性、反个人主义、是保守主义和极权代言者说法是草率而错误

  • 标签: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启蒙 反启蒙 自我 《费希特研究》
  • 简介:<正>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但生命之树却是常青。此言不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不但广大理论工作者们在学术执着地探索和发展着社会义主建设中辩证法,而且,在活生生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也在各行各业通过自己劳动,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着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开平水泵厂近些年来成就和发展

  • 标签: 开发新产品 生产经营 机械制造企业 成功之路 哲学思考 适销对路
  • 简介:个人自主是一个充满歧义概念。程序性自主观反对为自主个人行动或愿望施加任何内容方面的限定,而实质性自主观则主张施加这类限制。在揭示实质观困难和回应实质观质疑基础,一种德沃金自主理论框架下程序观辩护尝试个人自主外部影响机制做出说明,使其与人们道德直觉相容,同时补充完善德沃金自主理论。

  • 标签: 个人自主 实质性 程序性
  • 简介:耿宁唯识宗回忆观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在根本转变中具有非实体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而唯识阿识流性贯彻始终和我执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未化之处。

  • 标签: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 简介:浪漫反讽马克思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主体性,但马克思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倾向。

  • 标签: 主体性 反讽 内在性 价值内在性
  • 简介:本文从经典诠释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基础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深化。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主体,在经学基础深化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不断发展完善。

  • 标签: 中国传统 儒家 经学 经典诠释 中国哲学史
  • 简介:方东美指出:具有道家精神中国文化讲究“和”,道家和谐精神通过“有”“无”双回运行体现,并儒家和佛教和谐文化思想产生积极影响;西方文化重视“分”,这种价值观源于柏拉图“理念”说,形成于中世纪神人“恶性二分法”,发展于近代知、情分离价值观实践。

  • 标签: 方东美 道家精神
  • 简介:镜像认同是拉康自我理论重要构成部分。拉康认为,人在婴儿时代镜像认同就注定了人自我异化悲剧性存在,这是一种幻象中认同。鲍德里亚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马克思、德鲁兹、福柯等人现代性批判,并没有真正超越现代性,而是现代性另一种认同。他们都陷入到现代性生产、创造理论镜像中。

  • 标签: 现代性 镜像认同 生产 欲望 权力
  • 简介:广义说,凡是以纪实审美方式客观反映某事物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纪录片。这里说电视纪录片,是指从电视专题片电视文艺交融发展中,新生成一种纯属电视文化新型综合艺术已不同于其他电视文艺纯虚构,尽管它结构形式

  • 标签: 电视纪录片 双重审美属性 第一现实 第二现实 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
  • 简介:在《算术基础》中,弗雷格追溯了数学表达式之不变逻辑基础同时,清理了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心理主义。但心理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在蒯因那里得到复兴,而且蒯因还基于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否定了弗雷格对数学基础探寻。本文试图借由解读弗雷格和蒯因文本,展示数学哲学中基础主义心理主义之争,并借由弗雷格文本蒯因心理主义做出回应。

  • 标签: 基础主义 心理主义 分析性 整体论
  • 简介:<正>广东社会学学会和中共汕尾市市委、市政府于1994年10月25日至28日在汕尾市主办了“广东社会保障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社会安全制度。其内容相当广

  • 标签: 广东社会 理论研讨会 社会文明 文明发展 汕尾市 社会保障
  • 简介:文章从翻译视角入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接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译介,经由了一个错综复杂过程,摘译、节译特别是转译值得细致考察。翻译发挥了历史规划和主体召唤巨大作用。从对等词选择和思想把握等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接受,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过程有机组成和延续。

  • 标签: 翻译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 主体
  • 简介:历代注家关于《革》卦主题思想为何,虽有不同看法,但学术史上主流看法基本统一为将《革》卦定位在革命、变革之义。基于革命这一大前提,本文考察了历代注家《革》卦注解,就革命策略、革命道德价值观和革命合理性等问题给出了新探索。

  • 标签: 《革》卦 革命 革言三就 有孚 顺天应人
  • 简介:波普尔在历史主义批判哲学史溯源中指认柏拉图为极权主义者。同样开展历史主义批判施特劳斯却得出了相反结论。本文试图梳理二者问题旨趣、理论根基和方法论原则异同,进而对柏拉图原初形象进行定位。同时如何面对经典文本解释学原则和态度表达一点个性化见解。

  • 标签: 柏拉图 极权主义 波普尔 列奥·施特劳斯 解释学
  • 简介:在写作时候,牟宗三存有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由于他此时仍不承认知性有其存有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将有关思想直接冠以存有论名称.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有关思想,是全面理解牟宗三存有论思想入门捷径.

  • 标签: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存有论
  • 简介:海德格尔著作中神深奥晦涩。透过思想整体方向把握,我们发现,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神是救渡人出离"存在离弃状态"之困境神,但他不是基督教上帝,上帝反倒是走向无神虚无主义起源。海德格尔敏锐看到,近代以来人作为主体并未因脱离上帝而变得自由,反而精神贫困,无能于思考,无能于真理,人无根生存。与此相对,海德格尔神召唤人出离困境从而踏上返乡之途。这种神有自己"面目"和出场方式,但他不是不缺乏任何存在最高存在者,甚至也不是存在自身。神不是神化的人,但人却从神获取尺度,成为"半神",在"家乡"中人共神同在。这种神是人确立自己本质必经之途和最短而最陡峭路径。这种非神学神打开了思考神性和人性另一条路。

  • 标签: 人的本质 存在历史 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