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国际上VLBI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串口控制向网络控制发展,模拟设备向数字设备发展,本地控制向远程控制发展,事后处理向实时处理发展。为与国际VLBI系统的发展趋势同步,并为今后工作作技术储备,进行了佘山VLBI站的远程控制开发。通过增加自动化接口板卡和开发软件,对上海天文台佘山25mVLBI基地设施手工操作的工作方式进行自动化,对接收机、天线、终端、时频各子系统主要设备的状态进行周期监测,对各类故障进行分类处理,对实验中设备非器件实质性故障的出错进行自动修复,然后通过B/S方式实现远程监控,从而使之成为我国第一个可远程监控的VLBI观测站。佘山VLBI测站的远程监控系统大幅度提高了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和实时性,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简介:在混合程对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湍流压的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以及在对流外壳中出现动力学非稳定性的判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初始质量为2.8M⊙的星族I恒星从主序星到碳AGB星的质量非守恒演化。结果表明,在RGB星和AGB星阶段,靠近恒星表面区域内湍流压可以达到总压强的30%。且湍流压效应可能是导致RGB星和AGB星靠近表面区域产生了动力学非稳定性,从而造成物质向外逃逸的原因,我们认为湍流压效应可能就是造成有效温度低因而辐射压也低的RGB星产生强星风,以及AGB星产生超星风的物理原因,还发现当氦燃烧层源厚度与层源质量的比值小于0.04R⊙/M⊙时,层源内会出现热核反应的非稳定现象,即出现热脉动,且2.8M⊙AGB星经过6次热脉动后,恒星表面的C/O超过1,恒星演化成碳AGB星。
简介:计算了日本海的M2,S2,K1和O1等4个主潮波对东亚9个VLBI站的负荷位移参数和重力改正,得到日本VLBI站的径向和水平方向的信移量分别为3-12mm和1-3mm,上海VLBI站和韩国的Daejeon站相应的径向量分别为1mm和3-4mm。估计了上海至日本鹿岛和水Chi站的负荷基线变化分别可达±7.6mm和±28.4mm。此外,日本的水Chi、野边山、鹿儿岛和Usuda站的负荷重力变化分别可达0.8-0.9μGal,它接近于目前绝对重务测定的观测精度(±μGal)。计算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的计算负荷位移之差在目前测地学精度水平下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