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通脉养心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慢性病贫血(ACD)患者铁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接受治疗患者中选取70例年龄≥40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每组各35人,分别服用通脉养心丸(Ⅱ)或未服用通脉养心丸(Ⅲ).同时选取冠心病患者不伴有慢性病贫血40人为对照(Ⅰ),该患者服用通脉养心丸.观察比较三服药8周前后的血铁调素及血红蛋白、铁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前,Ⅱ、Ⅲ的血Hepc水平均明显高于Ⅰ(P<0.05).8周治疗,Ⅱ患者血Hepc表达明显下降,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余两血Hepc表达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血Hepc水平显著高于Ⅰ(P<0.05),Ⅲ的血Hepc水平显著高于Ⅱ;Ⅲ患者的Hb水平明显低于Ⅰ、Ⅱ(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能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的铁调素水平,提高该类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尤其是轻度贫血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 标签: 慢性病贫血 铁调素 通脉养心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除了血压水平的高低以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以老年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压波动(BPV)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选用1461名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非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中收缩压(SBP)、舒张N(DBP)的数据,用”个体血压波动法”测定每个患者的血压波动,分析探讨血压波动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24小时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密切相关(8-3±2.1mmHgVS7.9士2.0mmHg;P〈0.001),其中白昼(6:00.22:00)SBPV有关(8.1±2.1mmHgVS7.7土2.1mmHg:P〈0.001),而与夜间(22:00-6:00)SBPV关系不明显(8,9±3.8mmHgVS8,6±3.7mmHg;P〉0.05)。②24小时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有关(5.6±1.4mmHgVS5.4±1.4mmHg;P〈0.05),其中白昼(6:00.22:00)舒张期血压波动有关(5.4±1.4mmHgVS5.2士1.4mmHg;P〈0.05),而与夜间舒张期血压波动无关(6.2±2.7mmHgVS5.9±2.5mmHg;P〉0.05)。结论: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收缩期舒张期血压波动均有关系,主要表现在白昼血压波动。

  • 标签: 血压水平 血压波动 颈动脉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A为QRS≤120ms(21例);B为120ms〈QRS≤150ms(30例);C为150ms〈QRS≤180ms(34例);DQRS为〉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pg/ml、261.8pg/ml、599.4pg/m971.2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功能的指标,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起搏QRS波时限 右室间隔部 心功能 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
  • 简介:目的:分析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meoboxB7,HOXB7)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OXB7的表达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共12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蛋白印迹(Westernblot)免疫化染色分别检测HOXB7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卡方检验分析HOXB7表达水平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HOXB7胃癌风险评估中的作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XB7表达水平胃癌患者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OXB7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HOXB7蛋白表达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提示HOXB7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HOXB7的胃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HOXB7低表达患者(P〈0.01)。结论:HOXB7蛋白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的恶性表型有关,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可作为判断胃癌患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胃癌 HOXB7 临床意义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络法联合针刺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影响。方法:收集我院DLEA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1、实验2对照对照予DLEAD基础治疗。实验1在对照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法中药治疗。实验2实验1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患者治疗前、治疗进行FBG、P2hBG、HbAlc测定,血清IL-6、ET-1水平测定及PAgT%、踝肱指数ABI测定。结果:1治疗FBG、P2hBG、HbAlc均下降,两实验对照均改善更明显,且实验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IL-6、ET-1及PAgT%均下降,两实验均比对照改善更明显,实验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ABI均有所改善,两实验均更明显改善,且实验2ABI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联合针刺治疗,可调节血清IL-6、ET-1水平,降低PAgT%,改善ABI,可有效提升DLEA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活血化瘀法 针刺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诸多人类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疾病比如慢性疼痛、焦虑癫痫中,氯化钾膜蛋白KCC2的活性都是降低的。本周《自然-医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新研制的分子可以增强KCC2活性缓解大鼠的慢性疼痛。这项发现意味着治疗疼痛以及其他因KCC2活性降低而产生的疾病有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蛋白活性 慢性疼痛 小分子 治疗 医学 自然
  •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充质干细胞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9只普通SD大鼠,随机将这些大鼠分为正常(n=23)、地塞米松治疗(n=23)、干细胞治疗(n=23),正常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给予注射地塞米松,干细胞治疗给予干细胞注射。结果:干细胞治疗大鼠治疗1d、3d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肺W/D、BALF白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P〈0.05)。结论:骨髓充质干细胞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较地塞米松显著。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氨气致大鼠吸入型肺损伤 疗效
  • 简介: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是大肠杆菌F质粒的基础上建成的高容量、低拷贝的质粒载体。BAC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基因文库的构建及筛选、基因测序、新基因的发现、图位克隆、BAC微阵列、转基因动物品种资源保存等方面。本文综述了BAC载体的发展及其应用。

  • 标签: BAC载体 文库构建 基因组测序 转基因 动物品种资源保存
  • 简介:目的:应用改良CCI模型研究外周神经损伤痛觉过敏自发放电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CISham,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4、7、9、11、14天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同时选取侧机械刺激缩腿反射阈值低于4g或者健侧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差异大于2s的CCI模型大鼠观察术后4-14天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结果:神经纤维损伤,机械痛敏热痛敏随时间表现为逐渐增强,同时损伤区观察到三类放电模式:整数倍放电﹑阵发放电周期放电。结论:术后大鼠机械痛阈热痛阈逐渐降低,机械痛敏的产生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关系密切,不同的放电模式可能代表不同的传入信息。

  • 标签: 改良CCI模型 机械痛敏 热痛敏 自发放电
  • 简介: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对照各30例,观察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的73.33%(P〈0.05);治疗观察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数、关节疼痛度及肿胀指数)均较对照明显改善(P〈0.05);治疗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明显低于对照(P〈0.05);观察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片 甲氨蝶呤 炎症因子
  • 简介:创伤应激障碍(PTSD)是临床上常见的应激反应,多见于重大创伤,具有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度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颅脑损伤是引起PTSD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针对颅脑损伤PTSD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颅脑损伤PTSD的基础临床研究,颅脑损伤PTSD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鉴别以及药物心理治疗中的进展和面临的困难进行综述,以期为颅脑损伤PTSD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新思路。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宫腔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89例,其中行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者纳入双极(n=72),行单极电切治疗患者纳入单级(n=117)。比较两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两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双极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显著低于单极(P均〈0.05),两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极患者术后1月内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显著短于单极(P〈0.05),但两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除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膨宫液用量少等优势,并能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粘膜下肌瘤 内膜息肉 单极电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前宫腔镜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周期2988个。实验治疗周期前B或造影检查发现有宫腔病变,或曾有IVF/ICSI-ET失败史而行宫腔镜检查的周期;对照为未行宫腔镜检查的周期。比较两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实验266个周期,第一次行1VF/ICSI.ET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妊娠率34.0%(48/141);第二次IVF/ICSI-E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妊娠率妊娠率61.7%(21/34);大于等于三次IVF/ICSI-E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妊娠率57.6%(15/26);冻胚复苏周期前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妊娠率53.8%(35/65)。对照2722例,第一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43.2%(783/1811);第二次IVMCSI—ET治疗妊娠率34.7%(139/400);大于等于三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28-3%(36/127);冻胚复苏周期治疗妊娠率35.2%(135/384)。两妊娠率IVF/ICSI—ET治疗大于等于二次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曾有IVF/ICSI—ET治疗失败的患者,拟再次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妊娠结局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宫腔镜 IVF/ICSI-ET 妊娠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PCa)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自2004年7月~2009年12月南京市13692例50岁以上的男性健康体检时行血清PSA检测。以PSA≥4.0ng/ml定为前列腺癌可疑病例。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共筛查出PCa患者140例,比较不同PSA值PCa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结果:随着PSA值的升高,前列腺癌筛查阳性率亦随之升高,低分化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高分化前列腺癌中分化前列腺癌患者(P〈0.05),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早期PCa患者(P〈0.01)。血清PSA含量≥20ng/ml的前列腺癌人群中低分化前列腺癌及晚期前列腺癌的比例高于血清PSA含量〈20ng/ml的前列腺癌人群(P〈0.01)。结论:血清PSA可以为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 简介:近日来自美国休斯顿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TimothyCooper及同事菌群进化研究中发现有益突变存在着负性异位显性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有将助于促使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进化机制。这一研究结果在线发表6月3日的著名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

  • 标签: 《科学》 显性 负性 突变 COOPER 进化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静息心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静息心率将患者分为Ⅰ(心率〈70次/min),Ⅱ(心率:70%-90次/min),Ⅲ(心率〉90次/min);测量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按照其中位数分为两:NT-proBNP〈2087.63pg/mLNT-proBNP≥2087.63pg/mL,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静息心率血清NT-proBNP的关系。结果:三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空腹血糖(FPG)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及Ⅱ比较,Ⅲ患者收缩压、LVEDD、FPG,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比例较高、LVEF偏低;三血清NT-proBNP比较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Ⅲ高于Ⅰ及Ⅱ、Ⅱ高于Ⅰ;NT-proBNP〈2087.63pg/mL比较,NT-proBNP≥2087.63pg/mL静息心率偏快,且患者中〉90(次/min)的比例较高(P〈0.05)。静息心率与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81,P=0.035);静息心率是影响NT-proBN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静息心率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 简介: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应用瑞济生物羊膜这一新型材料进行鼓膜修补的可行性,为临床鼓膜修补探索新的、更为理想的修复材料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临床筛选18例(24耳)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患者,耳内镜下进行手术,修补材料应用瑞济生物羊膜作为移植材料,全部采用内植法行鼓膜修补。移植材料内外均有明胶海绵支撑,术后10天取出外耳道填塞物。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除2例(2耳)术后感染而穿孔未愈外,其余16例(22耳)全部一期愈合,鼓膜形态完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成功率97.1%。结论:内镜下经外耳道鼓膜成形具有创伤、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瑞济生物羊膜来自同种异体,成分单一,抗原少,免疫排斥,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手术应用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可作为鼓膜修补较为理想的移植修复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内境 生物羊膜 鼓膜穿孔 鼓膜修补术
  • 简介::TRPV3通道是一种Ca2+具有较高选择通透能力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它是TRPv通道家族的一员,多种组织中均有分布。TRPV3通道可以被温热温度(31-39℃)及多种化学激动剂所激活,受到机体内受到多种生理因子的调控。TRPV3通道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RPV3通道基因的缺失或异常会导致毛发生长异常或皮肤病的发生,特别是近期发现TRPV3通道的获得性功能突变会导致一种比较罕见的人类遗传性疾病——奥姆斯特德综合征(Olmstedsyndrome,OS)。本文从TRPV3通道的分布、功能、调控以及靶向药物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 标签: TRPV3通道 门控调节 生理功能 药物开发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流变学血清学指标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对照,对比分析两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血清学及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血清sl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骨折 延迟愈合 血清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人群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及构成特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检测149名60—104岁的健康老年人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s)的水平,包括月桂酸(C12:0)、二十碳五烯酸(C20:5)、豆蔻酸(C14:0)、软油酸(C16:1)、花生四烯酸(C20:4)、亚油酸(c18:2)、软脂酸(C16:0)、油酸(C18:1)硬脂酸(C18:0)。结果:血浆FFA水平呈偏态分布;含量占血浆总FFA10%以上的单个FFA有3种,分别为:C16:0,C18:1C18:2,共占总FFA的80%。结论:C16:0,C18:1C18:2为血浆总FFA的主要组分,可体现血浆总FFA水平,给出了健康老年人群的血浆总FFA及9种亚组分的均值、四分位数及中位数水平。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高效液相色谱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