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CKD)自被发现以来,其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高磷血症作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直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血磷水平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与CKD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对CKD高磷血症的综合治疗对CKD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饮食的控制、含磷药物的替换、磷结合剂的选择、透析的个体化和强化等方面简要综述高磷血症的治疗进展。

  • 标签: 肾脏病学 高磷血症 肾透析 饮食习惯 药物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1例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肾脏理类型、治疗和转归。结果2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为(45.4±11.0)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73.7±218.4)/μL。20例患者检测病毒载量,其中13例(65.0%)HIV RNA<40拷贝/mL。肾穿刺前18例(85.7%)患者已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时间为12(1,47)个月。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4例(66.7%),肾炎综合征7例(33.3%)。肾脏理提示HIV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为最常见病理类型,占42.9%(9/21),其次为足细胞和糖尿肾病,各占23.8%(5/21)。HIV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以IgA肾病多见(23.8%, 5/21),而足细胞以微小病变型肾病最常见(19.0%, 4/21)。未见经典HIV相关性肾病。随访时间为(12.5±9.2)个月,9例病情好转,8例稳定,2例恶化,2例死亡。结论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和糖尿肾病常见,大部分治疗后预后良好。对于HIV感染合并显著肾脏损伤者,应积极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高效 肾疾病 肾病综合征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T2DM)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合并肾功能受损人群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56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53例,女性614例,平均年龄(60.9±13.2)岁,平均病程10(4,14)年。根据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分为无慢性肾脏(CKD)组[eGFR≥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正常白蛋白尿的CKD(NACKD G3)组[eGFR 30~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白蛋白尿伴肾功能未受损(ALB-CKD G1~2)组[eGFR≥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和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ALB-CKD G3)组[eGFR 30~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其中NACKD G3组46例,余各组按年龄、性别与之1∶3匹配138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实验室指标并测定baPWV。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χ²检验。结果与正常蛋白尿者相比,T2DM患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者和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显著升高(P<0.01),其中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又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者(P<0.01)。与无CKD组相比, ALB-CKD G1~2组、ALB-CKD G3组与NACKD G3组的baPWV均显著升高[(1 839.2±458.2)、(2 114.2±695.6)、(1 892.4±551.7)比(1 665.7±391.9)mm/s,P<0.01],其中以ALB-CKD G3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升高最为显著。ALB-CKD G3微量白蛋白亚组的baPWV仍明显高于NACKD G3组[(2 013.9±559.7)比(1 884.5±557.4)mm/s,P<0.05]。NACKD G3组的baPWV与ALB-CKD G1~2组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ALB-CKD G1~2微量白蛋白亚组[(1 884.5±557.4)比(1 788.4±351.7)mm/s,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值比(OR)=1.105,95%可信区间(CI)(1.013~1.605)]、女性(OR=1.198,95%CI 1.021~2.914)、BMI(OR=1.041,95%CI 1.009~1.104)和LDL-C(OR=3.771,95%CI 1.076~20.892)是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较白蛋白尿不伴肾功能受损者存在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全因死亡风险,年长、女性、肥胖、LDL-C水平升高是其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病 正常白蛋白尿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慢性肾脏3~5期患者蛋白质能量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的3~5期慢性肾脏患者20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施以一般护理与出院时健康指导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为时一年的延续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5期慢性肾脏患者干预后健康管理行为依从率和护理供给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能量和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肾脏3~5期患者蛋白质能量和脂质代谢管理之中,可显著提升该类患者健康管理行为依从率,降低其蛋白质能量和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

  • 标签: 延续护理 慢性肾脏病 蛋白质能量 脂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脏矿物质、骨异常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本院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60例慢肾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其中 30例为观察组, 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采集,并与治疗一个月后的血液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和 iPTH变化情况。研究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钙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磷指标和 iPTH较治疗前低,观察组数据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体质量数据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红单标水平和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法更适合慢性肾脏矿物质和骨异常患者,可以实现治疗效果的稳定提升,具备显著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 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理牛津分类(MESTC评分)与国际小儿肾脏研究组(ISKDC)分级在评价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表现、短期预后和临床转归中的价值。方法病例来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京儿童医院肾病科住院、经肾脏活组织检查(肾活检)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儿。按照牛津分类与ISKDC分级对入选者肾活检标本进行病理评分。按照首发症状是否合并肾脏表现及MESTC评分、ISKDC分级分组,比较各组间患儿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用非参数相关分析评估MESTC评分与ISKDC分级指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儿蛋白尿缓解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方程法分析患儿蛋白尿缓解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男37例(47.4%),年龄(10.4±2.9)岁。依据MESTC评分与ISKDC分级分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增生(E1,P=0.008)、节段硬化(S1,P=0.015)及ISKDCⅢ级(P=0.041)组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比例较E0、S0和ISKDCⅡ级组高;E1(P=0.015)、新月体形成(C1&C2,P=0.025)以及ISKDCⅢ级(P=0.017)组接受激素冲击治疗患儿比例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2组患儿较C0&C1组更难达到蛋白尿缓解(P=0.026)。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牛津分类评分为C2(HR=0.143,95%CI 0.020~1.046,P=0.055)可能是紫癜性肾炎患儿蛋白尿缓解的危险因素,P值为临界值。结论ISKDCⅢ级以及牛津分类中的E1、S1型紫癜性肾炎患儿更易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牛津分类中C2可能是患者短期蛋白尿缓解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紫癜,过敏性 肾小球肾炎 活组织检查 牛津分类 ISKDC分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地尔对高龄糖尿并慢性肾脏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问题。方法:收集黄石中心医院肾内科在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收治的 96例高龄糖尿并慢性肾脏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病情研究,两组患者均为 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参数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参数指标均出现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患者指数下降更为明显( P< 0.05)。结论:高龄糖尿并慢性肾脏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稳定,可以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 标签: 前列地尔 高龄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循经穴位雷火灸灸治疗脾肾亏虚血瘀证慢性肾脏3期的足太阳膀胱经腰背部及任脉经腹部腧穴,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脾肾亏虚血瘀证的慢性肾脏3期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口服中药、改善营养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雷火灸灸治足太阳膀胱经腰背部及任脉经腹部腧穴,每日灸治1次,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研究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并比较评价2组疗效。结果研究后4周,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8(4,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6,P=0.000);研究组患者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中腰膝酸软[0(0,2)分]、畏寒肢冷[0(0,2)分]、体倦乏力[0(0,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腰膝酸软[2(0,2)分]、畏寒肢冷[2(2,2)分]、体倦乏力[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5、-3.593、-4.609,P<0.01),研究组患者夜尿频多[2(0,2)分]较对照组[2(2,2)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9,P<0.05),而研究组食少纳呆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9,P=0.000)。结论雷火灸循经穴位灸治可有效改善脾肾亏虚血瘀证慢性肾脏3期患者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体倦乏力、夜尿频多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不适,并不同程度改善其肾功能。

  • 标签: 雷火灸 慢性肾脏病3期 脾肾亏虚血瘀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肾病(ESRD)伴有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9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30例ESRD伴有慢性肝病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49.33±11.06)岁,年龄范围为27~69岁,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n=16)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组(n=14)。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各项指标,包括24 h尿量、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血肌酐、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碳酸氢盐及凝血酶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低血压、心力衰竭、腹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CAPD组24 h尿量[(1 257.14±479.93)ml]、肾小球滤过率[(6.65±1.73)ml/min]、血红蛋白[(110.98±12.36)g/L]、血钙[(2.20±0.18)mmol/L]、碳酸氢盐[(25.34±2.63)mmol/L]均高于MHD组[(734.38±252.14)ml、(5.54±0.62)ml/min、(93.42±6.39)g/L、(1.96±0.16)mmol/L、(20.51±2.53)mmol/L];血磷[(1.45±0.23)mmol/L]、甲状旁腺素[(232.26±106.93)pg/ml]、C反应蛋白[(0.66±0.47)mg/L]均显著低于MHD组[(1.80±0.40)mmol/L、(329.93±190.79)pg/ml、(4.08±1.8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凝血酶时间低于MH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MHD组消化道出血8例,CAPD组2例;MHD组皮下出血9例,CAPD组0例;MHD组低血压9例,CAPD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心力衰竭3例,CAPD组2例;MHD组腹膜炎2例,CAPD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ESRD伴有慢性肝病患者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此类患者优先考虑的透析方式。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慢性肝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是终末肾病(ESR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甲状旁腺素(PTH)水平<150 ng/L,通常认为是低PTH血症。研究发现低PTH血症与ESRD患者的骨质代谢、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相关。了解低PTH血症的危害,早期干预及治疗,对改善ESR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低PTH血症在ESR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低甲状旁腺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肿瘤病患应用终末护理,分析此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负面心理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 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对照组 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33例给予终末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负面心理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肿瘤病患应用终末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肿瘤 老年 终末期护理 生活质量 负面心理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求无创、早期、可重复的诊断及监测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基于扩散成像的各序列磁共振成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RI,BOLD-MRI)和其他功能磁共振技术通过对肾脏灌注、扩散、氧合、代谢定量计算评价肾微观结构改变及功能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最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技术在CKD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以期提高其临床应用效益。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扩散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成像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CVC)是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有效预测因子。了解CKD患者CVC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机制,对瓣膜钙化的早期预防及心血管事件的早期防治有重要价值。年龄、高磷血症、透析龄、炎症、血脂异常、营养不良等是CKD患者CVC的常见影响因素。CKD患者CVC的发病机制涉及机械刺激、脂质浸润、氧化应激、炎症、矿物质紊乱及矿化等多方面。目前,CVC的治疗手段较为局限,关于CKD患者CVC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是有必要的。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心脏瓣膜 钙质沉着症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肾脏在调节人体钾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肾衰竭患者易发生急性或慢性高钾血症;肾小管酸中毒、失盐性肾病等患者易发生低钾血症。无论高钾血症还是低钾血症均可引起细胞膜电位异常,导致四肢麻痹、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实践特点,围绕钾代谢的机制、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慢性肾脏患者血钾的监测四部分内容制定了《中国慢性肾脏患者血钾管理实践专家共识》。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慢性肾脏(CKD)患者血钾异常综合性管理的临床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科医师重视,为我国CKD患者血钾管理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专家共识
  • 作者: 游俊丽 许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肾内科 10140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 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慢性肾脏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100034
  • 简介:摘要为了解肝硬化伴肾损害患者的肾脏理类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56例肝硬化伴肾病患者的肾脏理类型。56例患者的肾脏理类型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多种病理类型可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其中以IgA肾病最常见(41.1%,23例)。39例患者在肾脏理结果指导下调整了治疗方案,其中36例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血液透析后肾功能恢复。肾组织活检对肝硬化伴肾病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肝硬化并非肾组织活检的禁忌证。

  • 标签: 肝硬化 肾病 病理学,肾 活组织检查,肾
  •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性探讨和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后进展至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表型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初步建立AKI进展至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因AKI在南方医院肾内科住院且既往无CK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全部患者出院后随访至AKI发生后90 d,检测AKI发生90 d后的血肌酐值(≥2次检测),用血肌酐均值和EPI-CKD 2009公式计算eGFR。以AKI发生后90 d内新发CKD[eGFR<60 ml·min-1·(1.73 m2)-1]为研究终点,比较AKI进展至CKD和AKI未进展至CKD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特点、慢性并发症比例、基线肾功能、AKI严重程度、AKI时是否接受透析和其他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KI进展至CKD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最后,初步建立临床危险因素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临床模型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结果共168例AKI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91例,女77例,年龄(44.0±18.4)岁;其中64例(38.1%)在AKI发生后90 d内新发CKD(AKI进展至CKD)。与AKI未进展至CKD者相比,AKI进展至CKD组患者年龄大、基线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低、合并高血压比例高、AKI时接受透析比例高、出院时的血肌酐水平也较高(均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如合并糖尿比例、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使用比例、尿蛋白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时接受透析(OR=2.516,95%CI 1.251~5.060,P=0.010)、合并高血压(OR=2.446,95%CI 1.124~5.324,P=0.024)、低基线eGFR(OR=0.975,95%CI 0.950~0.999,P=0.043)是AKI进展至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分析显示,由年龄、AKI时接受透析、合并高血压、低基线eGFR建立的临床模型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为中等(AUC=0.712,95% CI 0.634~0.790)。结论AKI住院人群是未来新发CKD的高危人群,由全身疾病状态和AKI严重程度组成的综合临床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筛查AKI进展至CKD的高危患者,但仍需进一步寻找能提高AKI慢性化风险预测效能的临床因素和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不全,慢性 危险因素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小鼠肠道菌群移植对无菌小鼠肾脏理结构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瘦素缺陷的ob/ob雄性小鼠(ob组,n=20)高脂喂养建立糖尿模型,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n=10)。糖尿模型建模成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检测粪便菌群结构与多样性。选取无菌C57BL/6小鼠3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菌正常组(GF-NC组)、无菌对照组(GF-CON组)和无菌糖尿组(GF-DM组),每组各10只,分别以灌胃针将等容量磷酸盐缓冲溶液(不含粪便)、磷酸盐缓冲溶液(含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粪便)、磷酸盐缓冲溶液(含ob组小鼠粪便)灌胃,每次0.2 ml,每日1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理变化,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模成功的ob组小鼠体重、血糖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肠道菌群的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66±0.16和4.40±0.13、0.028±0.002和0.046±0.005,t=3.19、2.5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ob组小鼠肠道内厚壁菌门数量减少,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数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放线菌门数量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移植8周时,GF-DM组小鼠肾脏肾小球细胞数增多、体积增大,肾小管萎缩。与GF-CON组相比,4周、8周时GF-DM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26±2.93)和(2.19±0.85)μmol/L,(11.04±3.32)和(3.13±0.74)μmol/L,t=2.80、3.65,均P<0.01]。结论糖尿小鼠菌群结构及多样性与正常小鼠菌群存在差异,肠道移植糖尿小鼠菌群后的无菌小鼠肾脏理结构出现异常,且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无菌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本院首次服用利伐沙班的冠心病或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肾脏(acute kidney disease and disorders,AKD)的风险。方法应用医院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筛选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因冠心病和非瓣膜性房颤首次服用利伐沙班超过3个月并且在3个月内复查了血肌酐的患者279例,为利伐沙班组;同时筛选出同期就诊于本院的冠心病或非瓣膜性房颤未服用利伐沙班的患者31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AKD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K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利伐沙班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肌酐及尿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AKD的发生率为4.30%(12/279),同期对照组AKD发生率为1.26%(4/317),两组患者的相对危险度(RR)为3.40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服用利伐沙班为冠心病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AKD的危险因素(OR=3.500,95%CI 1.115~10.988,P=0.032),高龄(≥75岁,OR=1.166,95%CI 1.012~1.343,P=0.033)和合并有糖尿(OR=34.261,95%CI 1.639~716.326,P=0.023)为服用利伐沙班患者发生AKD的危险因素。结论因冠心病和非瓣膜性房颤首次服用利伐沙班患者AKD的发生率为4.30%。服用利伐沙班是冠心病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AKD的危险因素,高龄和合并有糖尿则为服用利伐沙班患者出现AK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利伐沙班 急性肾脏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舒缓护理在终末白血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终末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50)和行舒缓护理的实验组( n=50),对比疗效。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p<0.05。结论:将舒缓护理应用在终末白血病患者护理中能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缓护理 终末期白血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缓护理在终末白血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2017年——2019年接诊的58例终末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的分为各有29例患者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我们给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采取舒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表)、SDS(抑郁自评表)及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焦虑自评表)、SDS(抑郁自评表)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表)、SDS(抑郁自评表)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舒缓护理 终末期白血病患者 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