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随访两组患者19个月膝关节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有利于患者膝关节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评估。方法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锁骨骨折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组(n=40)和钢板组(n=40),给予克氏针组患者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给予钢板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克氏针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与钢板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克氏针组患者延迟愈合率与再骨折率与钢板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锁骨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方案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跟骨骨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选择58例采取切开复位治疗方式,参照组选择58例采用撬拔治疗方式。对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切口皮肤坏死、足跟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率为3.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8%,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撬拔复位方案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并发症率以及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切开复位,显示切开复位术后恢复效果更为理想,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儿骨骨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股骨骨折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治疗组患儿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进行固定,观察组应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与术后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预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 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闭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切开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组,差异显著(p<0.05);经过5-12月(8.4个月)的随访调查,闭合组优良率为95.92%,显著高于切开组73.47%,差异显著(p<0.01)。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患儿所受创伤小,有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撬拔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 标签: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跟骨骨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12例,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12例,实施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与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减少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更高,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7岁。左侧42例,右侧33例。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3例,Ⅱ型49例,Ⅲ型3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RIF组(采用ARIF治疗40例),ORIF组(采用ORIF治疗3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7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ARIF组的手术时间[(58.3±4.2)min]较ORIF组[(48.4±5.2)min]长,ARIF组的切口长度[(4.3±0.9)cm]较ORIF组[(6.2±0.8)cm]短,ARIF组术中失血量[(60.8±4.5)mL]较ORIF组[(72.8±6.5)mL]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住院时间分别为(5.1±0.6)、(5.5±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分别有15例和5例患者合并软组织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00%(40/40)和85%(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F和ORIF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ARIF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的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的特点。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微创性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4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2例(A组),其中男13例,女9例,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26例(B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评价手术效果,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系统评定骨折复位满意程度,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x线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48例均获随访,切口长度A组(15.3±2.4)cm,B组(9.7±1.9)cm,住院时间A组(18.3±1.5)d,B组(11.8±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2,P,〈0.05;t2=3.34,P1〈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A组优良率83.5%,B组94.9%,术后1年Rasmussen评分A组优良率82.7%,B组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且关节镜能早期发现和处理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的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胫骨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B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短缩方面,A组数据为(30.11±1.71)°、(6.21±0.41)°、(2.41±0.11)mm,B组数据为(23.81±2.49)°、(4.59±0.59)°、(5.09±0.19)mm;在愈合状况方面,A组优良率96%,B组优良率84%,各项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中,中医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方式的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短缩,提升愈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医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 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展开研究。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研究期内涉及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进行随机抽取,纳入10名患者,观察经切开复位治疗后,其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针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持续时间3-24个月,评价随访时间(12.26±1.33)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肱骨坏死、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平均肩关节功能Cinstant-Murley评分(80.22±4.06)分,较治疗前(70.06±2.38)分明显提升;上肢肩手功能障碍程度DASH评分(19.42±1.06分),较治疗前(25.05±3.27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的治疗,切开复位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恢复患者的肩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切开复位治疗 陈旧性未复位 肩关节前 后脱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中分别施以旋前复位法、旋后复位法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22年12月~2024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抽签法分组,30例开展旋前复位法者入治疗组,30例开展旋后复位法者入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优良率70.00%、复位成功率83.33%),治疗组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96.67%)明显较高,复位成功率(100.00%)更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满意度73.33%),治疗组治疗满意度(96.67%)明显较高(P<0.05)。结论: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中施以旋前复位法比旋后复位法疗效更佳,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可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价值意义。

  • 标签: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旋后复位法 旋前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的影响。方法:抽取2023.1-2023.12期间8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组随机,研究组41例以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常规组41例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浅析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踝关节恢复产生的影响。结果:治疗有效率、踝关节恢复指标中,优势方均为研究组(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促使患者踝关节功能更好的恢复。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
  • 作者: 李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12-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4年36期
  • 机构:西乡县中医医院  骨科  陕西西乡  7235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9-2018.9收治的9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治疗。探讨实施不同复位治疗对疗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关节优良率(93.33%)显著比对照组(73.33%)高(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在尺偏角、掌倾角恢复角度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将切开复位治疗应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时,疗效理想,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恢复好,骨折愈合用时短,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疗效 腕关节功能
  • 简介:为探索治疗溃疡病并出血的新方法,我们采用内镜人血管钳类加止血合剂注射治疗消化性物异出血,并以药物治疗为对照,加以分析。20例溃疡并出血病人采用内镜下钛夹钳夹血管加止血合剂注射治疗(内镜治疗组)。中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重度出血15人,占75%,中度出血5人,占25%。注射用止血合剂由3%高渗盐水、立止血、肾上腺素组成。另20例溃疡并出血病人采用静脉内药物注射作为对照(药物治疗组)。

  • 标签: 止血 注射治疗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内镜下 血管钳 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