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上尿路结石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9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之分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开放性取石治疗,研究组45例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结果:研究组排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60例肝脓肿患者,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 采用常规抗感染和静滴治疗)和观察组(n=30 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肝脓肿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条件下,其效果相对于传统抗感染等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同时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减轻肝脓肿影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ercutaneous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单发结节,行PMCT治疗。结果除1例因肿瘤残留加行PMCT外,余19例均行一次整体覆盖原位灭活凝固治疗。术后均有轻微上腹痛、发热,可自行消失。1例穿刺点皮肤轻度烫伤,无其他并发症。随访3~15个月,B超示19例患者(95%)肿块内血流信号消失,增强CT或MRI显示18例(90%)治疗后无强化,3月后15例(75%)AFP转正常水平,肿块缩小率85%,随访期间总生存率90%。结论PMCT一次整体原位灭活治疗肝癌方法简单、省时、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术(PL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超声组行超声引导下PLA治疗。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VS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L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具有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胸部小病灶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行超声引导经皮胸部穿刺活榆,其中肺部病灶34例,胸壁病灶19例,纵隔病灶11例。病灶按大小分为2.1~3.0cm40例,1.5~2.0cm24例,分析两者不同部位病变的诊断率和并发症的发牛情况。结果64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胸部小病灶穿刺活榆取材成功率为96.9%(62/64)。纵隔病灶取材成功率为81.8%(9/11);肺部及胸壁病灶取材成功率均为100.0%:2.1~3.0cm与1.5~2.0cm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0%(38/40)和81.8%(18/22)(P〉0.05)肺部、胸壁、纵隔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1%(32/34)、8412%(16/19)、72.7%(8/11):62例中发生气胸2例,穿刺道出血1例,病灶直径分别为1.8、1.7、1.5cm.剧烈疼痛1例,为纵隔病灶,病灶直径为2.6cm.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胸部病变足一种安全、简单、无放射性损伤的好方法,为胸部疾病提供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患儿30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在TEE或TTE引导下经皮置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即刻通过超声评估封堵治疗效果。术后定期返院复查随访。结果 本组男性患儿18 例,女性患儿12 例,患儿平均年龄(2.8±1.1)岁,平均体重(14.1±3.1)Kg,平均室间隔缺损直径(3.2±0.8)mm。30例患儿中,8例患儿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完成,22例患儿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完成,所有患儿经皮介入封堵均成功完成,无中转经胸小切口封堵或开胸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3.7±7.8)min,平均住院时间:(4.0±0.7)天。所有患儿均接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5.4)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瓣膜返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在疗效相同的前提下,避免了X线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损伤,安全有效,有广阔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及体外椎体标本实验,研究负压引导下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分布规律。方法以椎体CT平扫为基础建立椎体模型,模拟骨水泥注入模型的过程及分布情况。选择老年女性的尸骨共20个椎体标本,形态结构相似的相邻节段椎体分别分入实验组(负压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VPVP组)与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均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实验组一侧低压注入骨水泥3 ml,对侧负压引导,对照组无负压引导。以SPSS 13.0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骨内压并阐述骨水泥分布的规律,组间数据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拟结果发现穿刺椎体中前二分之一,骨水泥团块在椎体内分布满意。吸引负压在40、60、100 kPa(1 kPa=7.5 mmHg)时分布形态及相对填充度一致。体外实验中负压吸引组术中测得穿刺点骨内压为(42.52±5.09)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压吸引组相对分布体积[(47.91±8.70)%]大于对照组[(28.86±5.78)%,t=15.1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实验结果证明,负压引导下椎体成形可以改善骨水泥在模型和尸体椎体标本内的空间分布并降低骨水泥注射时椎体内压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DSA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本院 2019.05 至 2020.02 时期内收治的吞咽困难患者共 55 例,划分为 A 组( 22 例)和 B 组( 23 例)。 A 组为常规手术救治, B 组为 DSA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救治,评估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72.73% , B 组为 95.65%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B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3.04% , A 组为 40.91%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吞咽困难患者, DSA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救治模式,呈现疗效佳、安全可靠的优势,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