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每年估算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为37.6万和19.1万,均居于第5位[1]。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自1991年Jacobs报道首例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以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全世界被广泛开展[4]。国内首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由郑民华教授于1993年成功开展[5]。200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已推荐腹腔镜技术用于结肠癌根治术,确立了腹腔镜技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地位[6]。
简介:目的:探索结直肠癌NRAS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14例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扩增受阻突变体系检测上述标本的NRAS基因第二、三、四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该项检测的意义。结果:2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8例NRAS基因发生突变,NRAS基因突变率3.74%。第二、三外显子均突变四例,尚未发现第四号外显子的突变。NRAS突变状况在不同的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中尚未观察到明显差异。结直肠癌患者中NRAS基因的突变状况与其免疫表型ALK、Ki67、CAM5.2、Her-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NRAS基因的突变较低,主要为第二、三外显子的突变。NRAS基因的突变状况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饲料工业中在使用混合机添加液体时,混合机内因使用液体添加管道添加油脂等液体而使机内物料产生结团,对于混合机内物料结团现象,我们对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当前混合机内结团的方案,供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快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3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并按照随机分配制度,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15例。给予30例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快速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将患者发生并发症及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结果对比常规组护理效果,干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产生并发症发生率(13.33%)均比常规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产生并发症发生率(46.67%)较低,两组数据差距较大,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半导体器件在测试结壳热阻之前都要先确定其K系数,一般选择器件内部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作为温度敏感参数(TSP)。现行有效的测试标准中,只是规定正向压降测试电流IM必须足够大,以保证PN结导通,但不能大到足以引起明显自热,这对实际的操作选择很困难。本文通过MOSFET和肖特基二极管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IM下测试K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便于操作的方法。
简介:摘要对国际上公认的两种半导体器件结壳热阻测试方法美军标MIL-STD-750F和JEDEC标准进行对比测试研究。通过双极性晶体管和MOSFET两种不同类型的器件,用Phase12进行实测,得到了不同方法下的热阻值与曲线。分析了两种测试方法原理及测试结果的差异,科研生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