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2月7~10日西藏一次大范围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支低压槽的继续维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是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有一条水汽通量大值带出现在阿拉伯海至孟加拉湾一带到西藏西南部地区,同南支低槽前部的西南低空急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为西藏大范围强降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水汽输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势,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继续维持;特殊地理和地形条件促进了西藏大范围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2月12日东海县一次大范围强浓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500hPa处受到弱脊的控制,再加上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作用和暖脊的配合,使得地面始终位于低压倒槽前部的均压场中,上下层之间的密切配合,有利于夜间低层逆温层的建立和维持,这种天气背景有利于区域雾的出现和维持;这次强浓雾影响范围广,具有爆发性特征,形成时间相对较短,且大部分强浓雾站点能见度直接从1000 m以上快速下降;出现在东海县的这次强浓雾天气的形成及爆发性特征的重要原因是夜间天空云散以及辐射降温增强引起的;雾前的降水和充足的水汽条件为这次东海县大范围强浓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条件。
简介:研究了作大范围旋转运动高度和宽度均沿着梁长度方向变化的锥形悬臂梁动力学问题.采用Bezier插值方法对柔性梁的变形场进行描述,考虑柔性梁的纵向拉伸变形和横向弯曲变形,计人由于横向弯曲变形引起的纵向缩短,即非线性耦合项.运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作旋转运动锥形梁的动力学方程,并编制了动力学仿真软件,对作旋转运动锥形梁的频率和动力学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锥形梁截面的动力学响应和系统频率将有明显差异,因此对实际系统合理建模,将能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0年8月11-13日新疆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发生之前,500hPa形势场大气环流形势为“2槽1脊”型,冷涡中的空气柱位于“上层冷下层暖”的不稳定态势,冷涡后部持续有一些冷空气南下,并且冷涡移动非常慢,促使在高空冷涡作用的地方产生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此次天气发生之前,对新疆造成影响的系统为锋面气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气旋主要受高空气流的作用,发展速度放缓。触发此次雷暴天气的关键机制是地面风场的辐合线。在本次雷暴天气发生过程中,有大量水汽由巴湖不断朝新疆一带输送,为本次雷暴天气的产生给予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新疆雷暴落区上空存在很强的上升气流,在垂直上升运动的作用下,低空能量以及水汽不断朝新疆上空输送,促使湿层越来越厚,从而推动了雷暴天气的产生。中高层能量持续向低空积聚,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促进了雷暴天气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0年8月11-13日新疆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发生之前,500hPa形势场大气环流形势为“2槽1脊”型,冷涡中的空气柱位于“上层冷下层暖”的不稳定态势,冷涡后部持续有一些冷空气南下,并且冷涡移动非常慢,促使在高空冷涡作用的地方产生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此次天气发生之前,对新疆造成影响的系统为锋面气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气旋主要受高空气流的作用,发展速度放缓。触发此次雷暴天气的关键机制是地面风场的辐合线。在本次雷暴天气发生过程中,有大量水汽由巴湖不断朝新疆一带输送,为本次雷暴天气的产生给予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新疆雷暴落区上空存在很强的上升气流,在垂直上升运动的作用下,低空能量以及水汽不断朝新疆上空输送,促使湿层越来越厚,从而推动了雷暴天气的产生。中高层能量持续向低空积聚,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促进了雷暴天气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