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治疗痰热阻肺证时应用痰热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 50例在我院进行 治疗的痰热阻肺证患者,治疗时间在2019年 1月至 2020年 2月之间,随机均分为 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给予止咳、吸氧、化痰、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的对照组和 25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增加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痰热阻肺证时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症状均具有改善作用,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治疗前肺功能对比无差异,治疗周期结束后实验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治疗痰热阻肺证时应用痰热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在痰热阻肺证的治疗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排痰器(Smartvest)排痰法与人工叩击排痰法在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相似的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人工组和仪器组,分别使用人工叩击排痰与Smartvest排痰。比较两组的排痰量及排痰后SpO2。结果仪器组排痰量42.54±4.72ml较人工排痰39.65±6.32ml明显增加;半小时SpO2平均94.38±2.38较人工组92.89±2.87%。显著增加,七天后规律相同,两者差别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Smartvest排痰功能明显优于人工排痰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式吸痰,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观察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吸痰刺激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建立三个组别,4s组、6s组和8s组。将观察对象编号,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每天都对患者的组别进行分配。每组患者的每次吸痰刺激时间分别为4s、6s、8s。结果吸痰后三组患者的心率增加值、血压增加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痰鸣音改善、每日吸痰次数以及两次吸痰间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鸣音改善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痰量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痰总次数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每日吸痰总次数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吸痰间隔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两次吸痰间隔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刺激时间持续6s与8s的效果好,在相同效果下,推荐选用刺激时间为6s。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及痰分离培养抗酸杆菌的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中心结核病门诊收治的肺结核可疑患者500例及正在接受肺结核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每位就诊者均进行痰涂片检测及其痰培养检测。结果600例参检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6.2%,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1.5%,培养的检出率高于涂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5.582,P<0.05);500例参检的肺结核可疑患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5.4%,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4.6%,培阳显著高于涂阳(P<0.05)。结论在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及可疑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时,痰分离培养的准确度较痰涂片结果更为准确,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护理干预对无痰肺结核患者引痰成功率及痰菌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诊治的 无痰 肺结核 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7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 。 结果: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引痰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究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200例患脑梗死疾病的老年病患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分为100例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组(对照组基础上加机械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 。结果:实验组病患第2天和第6天的排痰量明显比对照组多,PaO2、PaO2/FiO2水平也明显更高;首次撤机成功率明显更高,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也明显更短;实验组病患VAP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病患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