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SCD住院确诊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27.4%(93/339)]低于感觉神经传导[45.9%(107/233)](P<0.001);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传导速度更易受累[22.7%(53/233)比4.7%(11/233),P=0.001]。针极肌电图下肢较上肢异常率更高[31.9%(59/185)比5.7%(5/87),P<0.001],自发电位有无与病程、神经功能评分无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80.8%(118/146)]高于上肢[61.1%(77/126)](P<0.001),SEP异常率[71.7%(195/272)]高于周围神经[35.0%(200/572)](P<0.001)。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为15/16。神经功能评分与腓总神经波幅、N9、N20潜伏期有相关性。结论电生理检查提示SCD患者后索损伤较周围神经损伤更常见,感觉重于运动,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轴索较髓鞘损害更常见。电生理检查对SCD的早期诊断、神经系统定位、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贫血(RA)临床症状等相似度较大,引入骨髓细胞形态,探究该项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MA组,3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为R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及骨髓形态检查,比较两组血常规外周血象特征检查结果、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及巨幼变红细胞胞体直径。结果:RA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及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检出率均高于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巨幼原始细胞及巨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及红细胞减少、幼红幼粒细胞检出率及粒系巨幼变、红系巨幼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幼变中红细胞胞体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RA两种贫血类型在骨髓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特征为红系/粒系病态和淋巴样小巨核,后者主要特征为巨幼变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变长,该项检验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鉴别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9月~2022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本院确诊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贫血患者共66例,其中缺铁性贫血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1例,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3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健康体检者的RBC、Hb、MCH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均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BC、Hb、MCH均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RDW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观察采用维生素B12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RSL诊断标准的常规血液透析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治疗,n=30)和观察组(采用维生素B12联合加巴喷丁治疗,n=30) ,观察治疗前、后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IRLSSG)调查问卷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以及SF-36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RLSSG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估SF-36量表评分提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维生素B12联合加巴喷丁较单独使用加巴喷丁可进一步改善并发不安腿综合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维生素 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2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观察组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同时服用维生素 B12和叶酸,将两组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比参照组稳定且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维生素 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有利于保持机体正常同型半胱氨酸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63例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给予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钱,维生素B12水平、叶酸及半胱氨酸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维生素B12水平、叶酸水平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有上升趋势(P<0.05);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持平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B12、鼠神经生长因子联用对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神经性耳鸣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A组、B组以及C组患者分别采用维生素B12、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维生素B12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患者,C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睡眠SPIEGEL评分都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C组患者的睡眠SPIEGEL评分明显高于B组、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B12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神经性耳鸣,其治疗效果好,有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简介:摘要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排斥回肠细胞表面钙离子、促进小肠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增加抑酸药使用提升胃内pH值、降低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吸收、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调、抑制维生素B12吸收相关酶、增加血清维生素B12在肝、肾部位的沉积等机制,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B12。这可能导致这部分患者出现巨幼红细胞血症、认知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在长期大剂量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中,有必要进行血清维生素B12状态评估。在不停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注射或口服羟钴胺、维生素B12及钙剂都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印证了二甲双胍在T2DM治疗中基石地位并未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葡萄糖联合硫酸镁及维生素B12湿敷治疗痛风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痛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50%葡萄糖联合硫酸镁及维生素B12湿敷治疗,统计疼痛改善时间、肿胀红肿消退时间,对比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总满意度,计算治疗费用。结果:本组患者疼痛改善时间为(3.15±0.27)d,肿胀红肿消退时间为(2.09±0.33)d。治疗费用低于10元,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痛风患者采用50%葡萄糖联合硫酸镁及维生素B12湿敷治疗可改善关节肿痛和疼痛症状,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近13年间收治的7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对其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最近几年就诊于我院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明显增多。男女患者比例为1.611,平均发病年龄48.2岁。具有明确相关病史者20例(27%)。首发症状以双下肢麻木最为常见(46%)。52例患者行血清维生素B12检测,低于正常值者34例(65%),16例患者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升高者12例(75%)。影像学检查41例(56%)提示脊髓侧索或后索长T1长T2信号7例(10%)提示头部异常信号影。结论确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应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